[EchoⅠTSRⅠArches]回音鎮(zhèn)哲學(xué)解讀:存在主義
Echo回音鎮(zhèn)哲學(xué)解讀:存在主義
本文試用存在主義對Echo Project系列視覺小說Echo、The Smoke Room、Arches進行哲學(xué)解讀,并提出一些關(guān)于回音鎮(zhèn)的議題:Echo中的正確抉擇、Echo精神控制的方式、Echo主題的再探討等,以期深入剖析Echo。
閱讀本文無需哲學(xué)基礎(chǔ),筆者也不會故作高深設(shè)置閱讀難度,而是結(jié)合Echo實際深入淺出闡釋存在主義與Echo。筆者僅為哲學(xué)業(yè)余愛好者,所論述內(nèi)容或有所偏頗,對Echo的理解也有不到位之處,望諸位方家不吝指正。
此外,筆者強烈建議閱讀本文前,不妨瀏覽筆者前作:

以便理解本文某些觀點。
概論:存在主義與回音鎮(zhèn)
筆者解讀Echo的原則,是利用存在主義讓我們在Echo中更好理解與決擇。而用哲學(xué)指導(dǎo)生活也是學(xué)習(xí)者應(yīng)有之義。
下面介紹存在主義概況。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是當(dāng)代西方哲學(xué)主要流派之一,主要代表者有克爾凱郭爾、尼采、海德格爾、薩特、雅斯貝爾斯、加繆等。存在主義研究的起點在于個體存在的意義:把目光從集體與虛無轉(zhuǎn)向個體,強調(diào)以人的存在為中心,研究個體的存在,認同個體的意義,尊重個體的自我與自由。
筆者將在下文結(jié)合Echo情景,簡要闡釋存在主義部分觀點,探討Echo中幾個議題。
個體存在意義:本真性的選擇
Echo對思維控制的基本原理是放大本就存在的負面情緒——愛欲、恨意、恐懼、財欲……于是我們做出了看似自主的選擇,于是在那一刻我們決定了死亡的前景。
在Echo的影響下,我們該怎樣抉擇?我們能總結(jié)出Echo中可選擇結(jié)局的路線共性:通往BE的選項意味著我們接受了Echo的影響,HE則是我們聽從內(nèi)心真正聲音的選項。
如Carl線,關(guān)鍵抉擇是是否讓James先(e)生(mo)幫助我們,而這條線的核心矛盾是Carl的自我成長,若要堅持自我,則應(yīng)拒絕其幫助——而事實確實如此:讓不懷好意的James操縱Carl,我們便落得如此下場:Carl丟失了自主意識,James謀殺與栽贓的證據(jù)最終被焚毀,Chase也險些困于火場;而若堅持自我,我們便跟著Carl一步步探究了這幻境的實質(zhì),見證了小山羊的成長。選擇自我,抵抗Echo影響,我們終在歇斯底里的狂夜存活,和Carl一同迎接更好的自我。
而存在主義哲學(xué)是有實際意義的哲學(xué),其中很多觀點可用以指導(dǎo)抉擇。海德格爾的本真性概念則在此尤為突出,并很好地契合Echo。本真性強調(diào)忠實于自己,做自己的選擇——這看似是一個無需論證的簡單真理,但海德格爾進一步認為,很多時候我們存在者處于“常人”狀態(tài),在境況中做出某些決定只是因為大多數(shù)人會這樣做,而非我們想這樣做——這就是“常人”的體現(xiàn),是非本真性的體現(xiàn)。這并不是說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一定是錯的,海德格爾更想強調(diào)的是我們抉擇時一定要忠于自我,不要無意識地服膺常人,要用本真性的視角看待抉擇。
以此反觀Echo,不被Echo控制,不像常人般被Echo激發(fā)的各種負面情緒所裹挾,選擇做自己,才能逃離這夢魘之地。如在Carl的例子里,我們?nèi)羰钦娴脑谌绱说幕镁持欣о?、焦急,而面對自己祖先鬼魂“善意的”幫助,又有多少人能三思后行懷疑James?這種常人的表現(xiàn)只會讓我們陷入困境——在Echo中陷入死亡。
另兩條線路,如Leo線,Chase與Leo的感情早已是昨日黃花,Chase實際已無眷戀,Leo不正常的愛欲只會讓愛情走向墳?zāi)?,我們選擇放棄Leo,這才是內(nèi)心的聲音,若是在Echo幻想蠱惑下還妄想著美好,我們的選擇只會走向死亡——Echo希望我和Leo together work it out,可不是為了我和我狼的愛情,是為著讓我們永遠葬身于此。
而Jenna線更是如此,屑水獺對是否受到回音鎮(zhèn)的影響的回答,便能決定整條線路的存亡,自我抉擇在其中的作用無比顯現(xiàn),此處不展開討論。
筆者也相信,TSR與Arches中,終會出現(xiàn)自我與Echo的沖突,終會出現(xiàn)此般生死的抉擇。
同海德格爾一樣,另一位存在主義哲學(xué)家雅斯貝爾斯也有同樣看法,他認為自由是選擇自己,成為自己。“睜大眼睛,堅持下去,我們就會成為我們自己”“我更自由”。此處不展開討論。
個體存在意義:上帝已死,自我救贖
存在主義的先驅(qū)尼采讓“上帝死了”傳遍世界,這也是Echo中各角色只能選擇自我救贖的原因:上帝已死——或是在唯物主義者眼中從未存在——撒旦遍地,舊痛折磨,需要救贖。
我們看到Echo中,眾人是需要救贖的:Flynn對Emma事件真相的變態(tài)求索,Carl的自卑焦慮依賴,Jenna的頑固與創(chuàng)傷,Leo極端的占有欲,屑Chase平庸啤惡,TJ對真相的掩埋……而這救贖不緣他人,或是所謂“祂”,只來自自我——Carl選擇自我后的成長,Leo同Chase訣別后終于摘下了手鏈,Jenna帶領(lǐng)眾人抵抗了Echo……
尼采說上帝已死,因為基督徒們都是徒有其表、內(nèi)心邪惡的偽君子,基督宗教留下的戒律教規(guī)在腐化墮落的資產(chǎn)階級面前之只是遮羞布,他們從未遵守耶穌的指引,從未虔誠,上帝也就從未活過:“是我們把上帝殺死的”,“教堂難道不是上帝的墓碑嗎”。上帝之死標(biāo)志著歐洲道德觀念的解體崩塌,人們需要“重新估定一切價值”;也標(biāo)志著薩特口中,人類獲得了絕對的自由:選擇的自由,救贖的自由?!吧系鄄荒茉贋槲覀兊拇嬖谪撠?zé)了……所以,如果上帝已死,那么只好讓?努?來取代這個位置?!笔堑?,上帝已死,我們獲得了絕對自由,我們能夠自我救贖;上帝本死,我們本擁有絕對自由,我們只能自我救贖。這是存在主義為我們做出的解答——個體無限的自由、自我的選擇定義了這個世界,定義了我們自己。
個體存在意義:主體性真理
我們注意到Flynn的結(jié)局:在追求Emma事件真相的過程中成為所謂Monster。對正義、真相的渴求同對現(xiàn)實相碰撞,將他拖入深淵。他是在Echo的控制下成為的Monster,也確實走向了同Echo一起腐爛的悲慘結(jié)局,但這是他在自我選擇中做出的決定嗎?他失去了“本真性”嗎?克爾凱郭爾曾提出“主體性真理”概念,認為“真理是一個人愿意為他而活、為他而死的信念”。利用它來觀照Echo,我們發(fā)現(xiàn)這正是Flynn究其一生所做的:Emma事件改變了Flynn,此后他的生活便被一團名為“真相”的烏云籠罩,這固然有外部因素作祟:Syd受到的不公道待遇與Echo的干擾,但他選擇本真性,正是選擇不同常人——漠不關(guān)心的Leo等人,在Syd死亡真相上糾纏到底,為舊友討回公道。他不像“常人”般善于“忘卻”,不像“常人”般忽視怪異,這正是選擇自我的體現(xiàn),正是追求他心中那個主體性真理的體現(xiàn),“對我而言是真理的真理”?;蛟S用此觀點,我們能在對Flynn的唏噓外多一份理解與寬慰。
個體存在意義:荒誕與絕望
Sam同我老公William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我老公:“你在害怕什么?”
Sam:“幾乎一切……”“我害怕我們渺小的動物大腦永遠無法得以理解上帝的本質(zhì)”
我想起了克爾凱郭爾的話:“絕望是致死之疾”“從小蚊子到耶穌的誕生都讓我害怕,對我而言,一切都是無法解釋的,而最無法解釋的是我自己”,當(dāng)然,他口中的絕望與此有所不同,此處不展開討論。
而我更在意的是另一位Samuel:塞繆爾·貝克特,《等待戈多》作者,荒誕派戲劇家。荒誕派的哲學(xué)基礎(chǔ)是薩特、加繆的存在主義,塞繆爾自然可歸為存在主義作家。這位Sam利用戲劇中的荒誕,表現(xiàn)喪失自我的人們絕望于世間的樣子:人們的存在方式是荒誕的,人被一種無可名狀的異己力量左右,無力改變處境,無力與他人溝通。這正與Echo的景況相似:人們是這般的行尸走肉,這般的受Echo控制,這般的走向腐爛。Sam所害怕的內(nèi)容,就有這荒誕:荒誕的回音,疏離的世界。Sam自然也是“無力改變現(xiàn)狀”的,這一點筆者將在下一篇論述TSR主題的文章中提及。
由此觀之,存在主義的荒誕是理解Echo的一個重要切入口,事實也確實如此,荒誕派在二戰(zhàn)后曾統(tǒng)治西方文壇二十年之久,由這種經(jīng)典的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解讀Echo是合理的,正如用意識流解構(gòu)Echo的創(chuàng)作手法。筆者以為,用荒誕對Echo主題進行再討論是有必要的,不過筆者學(xué)殖淺薄,對荒誕的理解不深入,此處不展開討論——但筆者希望諸位方家能加以指點、論述。
個體存在意義:“存在先于本質(zhì)”
承認個體存在的重要意義是存在主義哲學(xué)的最基本觀點,這不是否定集體的極端個人主義,正好相反,是存在主義對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泛濫的虛無主義之武器。
薩特的觀點很經(jīng)典,他認為物質(zhì)的“存在”由人賦予,沒有人的存在來定義物質(zhì),物質(zhì)的存在便沒有意義,便可稱作不存在。所以“存在先于本質(zhì)”——“(人的)存在先于(他物)的本質(zhì)”,沒有人的存在,物質(zhì)便沒有意義、沒有本質(zhì)。
觀照Arches,Cameron說:“事物僅僅是存在,有意義否取決于我們自身”。這是極為標(biāo)準(zhǔn)的存在主義表達,用主觀的意識為客觀實體賦予意義。在旅途的開始,Cam便不斷懷疑Devon所認為的鬼怪魂魄是否存在,他不斷否定雨衣怪、爆頭怪的存在,不認為那是實體,用內(nèi)心的否定賦予其“不存在”。其言下之意在于,這些鬼怪只存于腦海,如果我們不認為他們存在,他們便不會產(chǎn)生影響,因為他們本就是虛妄,所以Cam稱他們?yōu)椤熬窦膊 ?,藉此安慰自己?/p>
海德格爾的觀點也很經(jīng)典:人的“此在”(此在:區(qū)別于物質(zhì)存在的人類專有的“存在”方式)聯(lián)系物質(zhì)與存在,沒有人,客觀的世界隨之消亡。Cam這樣抵抗者鬼怪的侵擾,但在Echo,那些夢魘中的虛妄中的詭譎實體客觀存在,Cam的觀念也在隨后的行程中改變,取而代之的是被扭曲放大的執(zhí)著——以及隨之而來的死亡。希望這對情侶能活著離開Echo吧。
存在先于本質(zhì)是典型的唯心主義,將人的意識上升到一個高度;當(dāng)然,薩特不是一個“人類中心主義者”,他不認為人是萬物的意義。物質(zhì)的存在雖然由人賦予,但他們存在的意義不全是為了人服務(wù),此點不展開討論。
個體存在意義:明天的希望
Echo這方土地上存在希望嗎?我不敢說。Echo給了我們僅有的三個能達成的HE,但我們又眼睜睜地預(yù)見Sam的孑然一身,預(yù)見那對闖入回音的情侶無可避免的悲慘結(jié)局??晌沂冀K記得薩特不曾放棄“明天的希望”;記得海德格爾告訴我們,向死而生的存在者應(yīng)本真地理解和面對死亡,用本真性擁抱生活;記得我固執(zhí)的觀念:愛才是答案,是一切的謎底。
存在主義從被發(fā)明出來反抗虛無主義開始,便是充滿希望的哲學(xué),薩特說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海德格爾讓我們以良知呼求本真,雅斯貝爾斯把選擇自我看成無限的自由……而筆者也未曾放下妄想,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他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作為存在主義愛好者的他相信自我,他寫過“希望是啟明星”,他相信希望。
結(jié)語:本真與自我
本篇文字討論內(nèi)容較多,從Echo中的本真抉擇、主體性真理到存在與本質(zhì)的關(guān)系,用存在主義剖析了Echo相關(guān)的議題,并引出了TSR主題、以荒誕切入再解讀等論點。望讀者能理性思考、臧否這些觀點,對Echo有更為深入的理解。
參考資料
閱讀原著
1.《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薩特
2.《克爾凱郭爾》,譯林出版社
3.《海德格爾》,譯林出版社
4.《尼采》,譯林出版社
5.《哲學(xué)與人生》,傅佩榮
網(wǎng)絡(luò)資料
1.斯坦福-存在主義詞條翻譯,知乎專欄
2.人類思想的演化史,知乎專欄
引用原著
1.《最后的非科學(xué)附言》,克爾凱郭爾
2.《偶像的黃昏》,尼采
3.《存在與時間》,海德格爾
文末AD
1.拙作:

一篇感性的文字
2.拙作:

一篇妄圖模仿意識流確寫的誰也看不懂的文字
3.待完成:《???——TSR主題解析》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