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你會想去“小拳石公園”打卡嗎?

游戲也需要氛圍,而氛圍需要很多人一起營造和保持。
編輯丨陳靜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游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我玩“寶可夢”,但我?guī)缀鯊膩聿蛔苑Q“寶可夢”玩家。一是因為我對這個系列的感情基本上只停留在走馬觀花的程度,幾乎很少去玩二周目,對硬核玩家們熱愛的“孵蛋”“培養(yǎng)”“對戰(zhàn)”玩法也不太熱衷;二是觸樂編輯部里總有那么一兩位老師(我就不說他們是誰了),經常裝作不經意地提起:“恭喜您的《真·女神轉生5》發(fā)售半年之后銷量達到100萬,雖然‘寶可夢’每一作都能輕松超過2000萬?!泵慨斶@個時候,我都忍不住要反諷:“‘寶可夢’銷量能超過2000萬,在座的每個人都有責任?!薄m然雙方都是在調侃,但這么比較實在不公平呀!
不過,調侃歸調侃,我對“寶可夢”相關的新聞還是經常關注的。除了游戲本身和發(fā)售簡體中文版不久的《寶可夢》卡牌之外,各種寶可夢或可愛或呆萌的形象也經常出現在各種“聯動”“主題”的場合。有時候難免讓人吐槽無孔不入,但仔細想想也總有其合理性。
前幾天,寶可夢公司(The Pokemon Company)宣布與日本巖手縣合作,建造以巖石屬性寶可夢為主題的“小拳石公園”。公園規(guī)模不大,施工時間也不算長,寶可夢公司會向公園贈送6項基于小拳石和其他巖石屬性寶可夢形象設計的游樂設施,預計2023年4月即可向粉絲們開放。

合作發(fā)布會上,作為公園主題的小拳石自然不可或缺,主辦方為此制作了小拳石玩偶。只不過,不知是該夸他們活兒干得細致還是吐槽他們在奇怪的地方投入了太多精力,小拳石玩偶像是穿了一條奇怪的格子褲,定睛一看才看得出是Photoshop里的透明圖層……

這其實不是寶可夢公司第一次與日本地方合作。在巖手縣之前,寶可夢公司還計劃在香川縣開設“呆呆獸公園”——顧名思義,它是一個以呆呆獸為主題的小公園,其建造目的也是為了蹭蹭“寶可夢”系列的熱度,給地方上的美食、旅游、土特產等行業(yè)做宣傳。
不過,作為一個知名度不算高的地方,香川縣上一次因為游戲被關注還要追溯到2020年,當時的香川縣議會在一片爭議聲中通過了《網絡及游戲成癮對策條例》,規(guī)定縣內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機、玩網絡游戲的時間不能超過60分鐘,周末及節(jié)假日不能超過90分鐘。這也是日本第一個與“游戲成癮”相關的法案。但從結果上說,這項法案的實施可以說是雷聲大雨點小,后續(xù)又一度陷入民意調查造假的風波,在公眾輿論里,這件事最后也不了了之。
不論如何,只要合作雙方達成一致,“寶可夢”還是能給各地方帶來不少熱度的,各縣市也會根據自己的形象選擇相應的寶可夢——比如香川縣就是因為本地特產烏冬面(うどん)和呆呆獸(ヤドン)的日文讀音相似而選擇了呆呆獸,巖手縣則是因為小拳石既是巖石屬性,形象上又是“巖石上長著手”,正好與“巖手”兩字不謀而合。

從寶可夢公司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的圖片來看,香川縣、巖手縣的“呆呆獸公園”和“小拳石公園”規(guī)模都不算大,即使是“寶可夢”玩家,可能頂多只會在路過的時候打個卡,未必都要專程跑一趟——當然,以日本人對打卡、限定的經營能力來說,假如寶可夢公司和更多的地方合作建造此類公園,再搞一些“打卡×個即可參加限量周邊抽獎”活動的話,很多粉絲估計就要坐不住了……但換個角度看,對于那些原本就住得不遠,甚至每天散步就能經過的當地居民來說,因為一個小公園而對某個寶可夢積攢起了感情,進而對整個“寶可夢”系列產生興趣的情況肯定也是有的。這應該也是“寶可夢”們參與各種聯動的重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對于我們來說,這些聯動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了,如果是在國外,可能還會有種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羨慕。在這個前提下,假如把目光再拉遠一些,也許還會發(fā)現我們對“游戲”的理解和喜愛某種程度上就是通過種種環(huán)繞在身邊的事物不斷鞏固下去的,公園、主題樂園自然也是其中的組成部分。
這也讓我想起了另一件事:大概在幾年之前,大阪環(huán)球影城決定建造任天堂專區(qū)時,一位行業(yè)里的前輩就感慨說,現在我們能接觸到的主題樂園大多是動畫、影視相關的,最近這幾代人也是受這些動畫、影視的影響長大;而在將來,游戲相關的主題樂園只會越來越多,這當然是游戲文化發(fā)展繁榮的結果,但到了那個時候,中國自己的游戲能不能在這些主題樂園里擁有一席之地?比我們年輕10歲、20歲的玩家們對游戲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

我們當時沒能回答出這些問題,甚至很難對此保持樂觀的期待。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要如何保持樂觀的期待。

充滿靈魂氣息的觸樂夜話,可以在本專欄和觸樂的微博:@觸樂網、微信公眾號:觸樂(chuappgame)、以及網站:觸樂夜話看到,歡迎大家在上述任何一個地方的夜話里,和觸樂一起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