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瀝五金模具設計培訓橫瀝塑膠模具設計培訓五金模具設計應用很廣的氣缸端蓋注塑模設計
一.產(chǎn)品分析
氣缸為自動化控制裝置中的重要組成原件。氣缸端蓋產(chǎn)品最大外形尺寸為 61.40 mm x 46.50 mm x 32.40mm,塑件平均膠位厚度 1.33 mm,塑件材料為 ABS+PC,縮水率為 1.005,塑件質(zhì)量為 12.6 克。塑件技術要求為不得存在披峰、注塑不滿、流紋、氣孔、翹曲變形、銀紋、冷料、噴射紋、氣泡等各種缺陷。

從圖 1 可以看出,塑件基本造型為圓筒形,底部兩個側面分別有 3 個氣嘴,其內(nèi)孔直徑為?2.28mm,氣體從此孔通向缸體。氣缸體口部有 12 個矩形通 孔均布。模具設計的難點 6 個氣嘴和 12 個矩形通孔的側向抽芯機構設計。

二.模具設計
依據(jù)塑件的形狀結構和大小尺寸,模具設計的型腔排位應為 1 出 1 或者 1 出 2,考慮到生產(chǎn)批量和實際的注塑機噸位,該套模具設計采用了 1 出 1 的排位。模胚規(guī)格為 BI2525,A60B35C100 推板 70,模胚材料為 S50C。模胚的精框、滑塊槽和鏟基槽全部采用在模胚廠加工,以減小二次加工的應力和變形。前后模仁的尺寸為 110 mmx 100 mm,在塑件長寬尺寸接近時,模仁的長寬盡可能尺寸不同,這樣能夠起到防呆作用,減少加工失誤的發(fā)生。也有更進一步的防呆設計方法,就是將模仁和精框的四個 R 角設計成不同的尺寸,例如 3 個 R12,另外一個 R8,這樣就可以完全避免裝模的錯誤。


根據(jù)塑件的形狀,分型面為一個平面。將 6 個氣嘴的中心平面作為分型面,塑件口部朝向動模方向,2 件行位鑲件 11 作為哈夫滑塊,做成隧道滑塊設計。行位鑲件 11 見圖 5,用行位固定板 14 固定在行位座 12 上。6 支行位鑲針 13 同樣用行位固定板 14 固定在行位座 12 上。兩個滑塊均由斜導柱驅(qū)動,壓條采用 L 型壓條,并用定位銷定位。塑件的進膠方式為潛伏式進膠,在筒體壁外側一點進膠,由于單型腔排位,所以澆口套和法蘭偏心 25mm,相應地頂棍孔也偏心 25mm.


塑件的全部膠位出在動模,因此頂出力較大。模具設計中,采用了推板和頂針頂出。開模后,分型面打開,拉板 28 通過模板上的等高螺絲 27 帶動推板推出,推板借助限位塊 22 帶動回針和整個頂針板頂出。塑件在推板和頂針的共同作用下從后模鑲件 04 中脫出。此時,塑件仍然卡在后模仁 09 中,推板的頂出行程被被等高螺絲 29限位而停止移動。在注塑機頂棍頂出后,頂針將塑件從后模仁 09 中頂出。整套模具采用強拉強頂?shù)捻敵龇绞?,回針上不能套回位彈簧,頂針墊塊 31 下方的螺孔為注塑機的頂棍拉桿孔。
頂出系統(tǒng)沒有設計二次頂出系統(tǒng),但是模具的頂出過程類似于二次頂出。如果不采用這樣的二次頂出結構,直接采用推板和頂針頂出,由于頂出力過大,在頂針頂出的瞬間會使塑件頂白,塑件產(chǎn)生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