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被討厭的勇氣》,給你“真正的自由”,塑造更好的自己。
1、阿德勒心理學不是死板的學問,而是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標
2、阿德勒心理學明確否定心理創(chuàng)傷
3、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jīng)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jīng)歷的意義
4、為了大發(fā)雷霆而制造怒氣
5、所謂憤怒其實只是可收可放的一種“手段”而已
6、如果不能感到幸福的話,就不可以“一直這樣”
7、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8、現(xiàn)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為你自己親手選擇了“不幸”
9、假若生活方式不是先天被給予的,而是自己選擇的結(jié)果,那就可以由自己進行重新選擇
10、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了“不改變”的決心
11、也就是說,即使人們有各種不滿,但還是認為保持現(xiàn)狀更加輕松、更能安心
12、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心理學
13、活在“如果怎樣怎樣”之類的假設(shè)之中,就根本無法改變
14、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選擇生活方式就可以了
15、“無論之前的人生發(fā)生過什么,都對今后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
16、你太害怕被他人討厭、害怕在人際關(guān)系中受傷
17、人的煩惱皆源于人際關(guān)系
18、困擾我們的自卑感不是“客觀性的事實”而是“主觀性的解釋”
19、將原本沒有任何因果關(guān)系的事情解釋成似乎有重大因果關(guān)系一樣
20、優(yōu)越情結(jié),表現(xiàn)得好像自己很優(yōu)秀,繼而沉浸在一種虛假的優(yōu)越感之中
21、那些想要驕傲于自我功績的人,那些沉迷于過去的榮光整天只談自己曾經(jīng)的輝煌業(yè)績的人,都可以稱之為優(yōu)越情結(jié)
22、如果有人驕傲自大,那一定是因為他有自卑感
23、津津樂道甚至是夸耀自己成長史中各種不幸/想要借助不幸來顯示自己“特別”,他們想要用不幸這一點來壓住別人/以自己的不幸為武器來支配對方
24、不與任何人競爭,只要自己不斷前進即可
25、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于別人的比較,而是來自于“理想的自己”的比較
26、我們雖然不同但是平等
27、在意你的臉的只有你自己
28、如果能夠體會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對世界的看法也會截然不同
29、想要通過獲勝來證明自己的力量/我們不能上任何挑釁的當
30、孩子并不是受過去原因(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而是為了達到現(xiàn)在的目的(報復(fù)父母)
31、在受到爭權(quán)挑釁時絕對不可以上當
32、在人際關(guān)系中一旦確信“我是正確的”,那就已經(jīng)步入了權(quán)力之爭
33、承認錯誤、賠禮道歉、退出權(quán)力之爭,這些都不是“失敗”
34、一個個體在想要作為社會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時候,就會遇到不得不面對的人際關(guān)系,這就是人生課題
35、阿德勒心理學不是改變他人的心理學,而是追求自我改變的心理學
36、當人能夠感覺到“與這個人在一起可以無拘無束”的時候,才能夠體會到愛。既沒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優(yōu)越感,能夠保持一種平靜而自然的狀態(tài)。真正的愛應(yīng)該是這樣的
37、阿德勒把這些企圖設(shè)立種種借口來回避人生課題的情況叫做“人生謊言”
38、我們“并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我們沒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待,“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還有誰會為自己而活呢?”
39、他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當別人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時候也不可以發(fā)怒
40、一切人際關(guān)系矛盾都起因于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辨別究竟是誰的課題——某種選擇所帶來的結(jié)果最終要由誰來承擔?能夠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
41、首先請弄清楚“這不是自己的課題”這一界限;然后,請丟開別人的課題。這是減輕人生負擔,使其變得簡單的第一步
42、別人如何評價你的選擇,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根本無法左右
43、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讓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
44、僅僅是受回報思想的束縛。無論對方做什么,決定自己應(yīng)該如何做的都應(yīng)該是自己
45、阿德勒思想:否定原因論、否定精神創(chuàng)傷、采取目的論;認為人的煩惱全都是關(guān)于人際關(guān)系的煩惱;此外,不尋求認可或者課題分離
46、“認可欲求”就是不想被任何人討厭
47、干涉別人的課題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
48、選擇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著自幼生活在當下的年輕人就會批判其“享樂主義”。當然,這其實是為了讓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一種人生謊言
49、自由就是被人討厭
50、毫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害怕被別人討厭、不追求被他人認可,如果不付出以上這些代價,那就無法貫徹自己的生活方式
51、既不是自以為是,也不是將錯就錯,只是課題分離。即使有人不喜歡你,那也并不是你的課題。并且,“應(yīng)該喜歡我”或者“我已經(jīng)這么努力了還不喜歡我也太奇怪了”之類的想法也是一種干涉對方課題的回報式的思維。
??不畏懼被人討厭而是勇往直前,不隨波逐流而是激流勇進,這才是對人而言的自由。
??如果在我面前有“被所有人喜歡的人生”和“有人討厭自己的人生”這兩個選擇讓我選的話,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比起別人如何看自己,我更關(guān)心自己過得如何。也就是想要自由的生活。
52、可以從“人際關(guān)系卡”這個觀點來進行考慮,“人際關(guān)系之卡”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53、把他人看做伙伴并能夠從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狀態(tài),就叫共同體感覺
54、不能進行“課題分離”、一味拘泥于認可欲求的人也是極其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55、一味在意“他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關(guān)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
56、歸屬感不是生來就有的東西,要靠自己的手去獲得
57、在學校之外,還有更加廣闊的世界
58、當我們在人際關(guān)系中遇到困難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時候,首先應(yīng)該考慮的是“傾聽更大共同體的聲音”
59、活在害怕關(guān)系破裂的恐懼之中,那是為他人而活的一種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60、不可以批評也不可以表揚/表揚這種行為含有“有能力者對沒能力者所做的評價”這方面的特點
61、阿德勒心理學反對一切“縱向關(guān)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際關(guān)系都看作“橫向關(guān)系”
62、自卑感原本就是從縱向關(guān)系中產(chǎn)生的一種意識。只要能夠?qū)λ腥硕冀⑵稹半m不同但平等”的橫向關(guān)系,那就根本不會產(chǎn)生自卑情結(jié)
63、人為什么會去干涉別人呢?正因為把人際關(guān)系看成縱向關(guān)系、把對方看的比自己低,所以才會去干涉
64、因為人會因為被表揚而形成“自己沒能力”的信念
65、如果以獲得表揚為目的,那最終就會選擇迎合他人價值觀的生活方式
66、最重要的是不“評價”他人
67、人在聽到感謝之詞的時候,就會知道自己能夠?qū)e人有所貢獻
68、人只有在能夠感覺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可以獲得勇氣/人只有在可以體會到“我對共同體有用”的時候才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價值/主觀上就能夠認為“我能夠?qū)λ俗鞒鲐暙I”
69、請不要用“行為”標準而是用“存在”標準去看待他人
70、必須得有人開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和你沒關(guān)系。我的意見就是這樣:應(yīng)該由你來開始。不必去考慮他人是否合作
71、如果你與某人建立起了縱向關(guān)系,那你就會不自覺地從“縱向”去把握所有的人際關(guān)系
72、自我接納、他者信賴、他者貢獻
73、要分清“能夠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
74、在相信他人的時候不附加任何條件
75、如果不敢去信賴別人,那最終就會與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關(guān)系
76、他者貢獻并不是舍棄“我”而為他人效勞,它反而是為了能夠體會到“我”的價值而采取的一種手段
77、我們應(yīng)該考慮的不是他人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為他人做什么,并積極地加以實踐
78、行為方面的目標:①、自立 ??②、與社會和諧相處
??? 支撐這種行為的心理方面的目標:①、“我有能力”的意識
????????????????????????????????? ②、“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識
79、要想真正理解阿德勒心理學直至改變生活方式,需要“相當于自身歲數(shù)一半的時間”
80、任何情況下都只是攻擊我的“那個人”有問題,而絕不是“大家”的錯
81、將焦點聚集到微不足道的一個方面并企圖以此來評價整個世界
82、幸福即貢獻感
83、人只有在能夠感覺到“我對別人有用”的時候才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但是,這種貢獻也可以通過看不見得形式實現(xiàn)。只要有“對別人有用”的主觀感受,即“貢獻感”就可以
84、無論是希望特別的優(yōu)秀還是希望特別的差勁,其目的都一樣——引起他人的關(guān)注、脫離“普通”狀態(tài)、成為“特別的存在”
85、普通并不等于無能,我們根本沒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優(yōu)越性
86、我們只能活在“此時此刻”
87、計劃式的人生不是有沒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88、只要跳著舞的“此時此刻”充實就已經(jīng)足夠
89、如果把強烈的聚光燈對準“此時此刻”,那就會既看不到過去也看不到未來
90、過去發(fā)生了什與你的“此時此刻”沒有任何關(guān)系,未來會如何也不是“此時此刻”要考慮的問題
91、人生最大的謊言就是不活在“此時此刻”
92、起決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時此刻”
93、遭遇困難的時候才更要向前看,更應(yīng)該思考“今后能夠做些什么?”
94、人生的意義是自己賦予自己的
95、只要沒有迷失“他者貢獻”這顆引導(dǎo)之星,那么你就不會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
96、我的力量無窮大
97、如果“我”改變,“世界”就會改變。世界不是靠他人改變而只能靠“我”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