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之崔曙
正位開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來雙月滿,曙后一星孤。
天凈光難滅,云生望欲無。
遙知太平代,國寶在名都。
????????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應(yīng)試,作《奉試明堂火珠》詩,玄宗看后,大為贊賞,取為狀元,封河內(nèi)尉。
????????可惜好景不長,第二年,崔曙病故,遺留一女,名曰:“星星”,可謂一語成讖。?這首《奉試明堂火珠》應(yīng)是其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作。?玄宗將其欽點(diǎn)為狀元,似乎有點(diǎn)名不符實(shí)。
????????崔曙瑞留存的詩共18首,皆不及當(dāng)時(shí)名士。?《唐才子傳》如此評述:
署,宋州人。少孤貧,不應(yīng)薦辟,志況疏爽,擇交于方外。苦讀書,高棲少室山中。與薛據(jù)友善。工詩,言詞款要,情興悲涼,送別、登樓,俱堪淚下。集傳于今也。
????????辛文房說崔詩情興悲涼,送別,登樓,俱堪淚下,?乃言過其實(shí)。雖有狀元之名,而其文彩實(shí)不如也。
????????在崔詩中,吾以為《登水門樓,見亡友張貞期題望黃河詩,因以感興》尚可一讀,茲錄如下:
吾友東南美,昔聞登此樓。人隨川上逝,書向壁中留。
嚴(yán)子好真隱,謝公耽遠(yuǎn)游。清風(fēng)初作頌,暇日復(fù)銷憂。
時(shí)與文字古,跡將山水幽。已孤蒼生望,空見黃河流。
流落年將晚,悲涼物已秋。天高不可問,掩泣赴行舟。
????
????????崔曙以文傳世,受世人推崇之文乃《瓢賦》,余讀其文,未感深意,乃淺嘗之作,茲錄于下:
????????送子清酤,挹茲瓢杓。器為人用,勢本天作。生也綿綿,長非落。工雖能而莫騁,賓有量而是度。外象招搖,中虛橐龠。汎然無系,似為客之漂流;浮而不沈,如從事之鳴躍。許何掛而厭喧?顏何飲而為樂?傳一杯之引滿,更百壺之竭涸。儻遇主人之深恩,敢忘此堂之斟酌?
????????如果把這種類似小品文之作亦當(dāng)其傳世精品,還真有點(diǎn)侮辱了國學(xué)。
????????或許因?yàn)榇奘锍闪藸钤?,辛文房在作《唐才子傳》時(shí),可能不得已而為其作傳。在“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所謂“成王敗蔻”邏輯驅(qū)動(dòng)下,遂讓文才平平的小崔也能光耀文史。世之幸乎??世之不幸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