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至上,微星B550 TOMAHAWK主板開箱拆解+測試

就在上周,AMD發(fā)布了全新的5000系列zen3處理器,優(yōu)化了頻率和緩存設計讓管家十分期待,因此管家入手了一張來自MSI微星的B550 TOMAHAWK主板,坐等月底新CPU開賣,也順便做個開箱試玩給大家分享一下~

開箱部分
作為MAG系列,微星B550 TOMAHAWK翻譯過來“戰(zhàn)斧飛彈”的意思,相比“MORTAR”、“BAZOOKA”、“Vector”、“TORPEDO”規(guī)格上更強一些,熟悉游戲和武器的玩家相信會更容易區(qū)分定位層次。

充滿武器風格的MAG系列
相比過去B450 TOMAHAWK,B550 TOMAHAWK支持更多的RGB燈光接口,并且支援3000系列CPU,同時主板取得了ESL Pro League賽事指定合作伙伴認證,算是名副其實的游戲主板了。

ESL Pro League賽事認證~

支持3代系列AMD ryzen處理器

包裝背面

GAMING系列標配的龍盾金屬貼

全套附件一覽
微星B550 TOMAHAWK作為一款主流游戲主板,在附件方面保持了該有的都有了的風格,除了主板本體和標配箱說外,還附帶了兩條SATA3數(shù)據(jù)線,值得慶幸的是,作為GAMING系列產(chǎn)物,MSI的龍盾金屬貼還是得到了保留,還是頗有玩味的。
產(chǎn)品細節(jié)
不同于CARBON暗黑和EDGE刀鋒系列的個性造型,TOMAHAWK作為MAG系列在造型和涂裝上都強調(diào)軍事風格,從感官上給管家一種非??煽康母杏X,多少讓管家想起以前的軍規(guī)概念。

主板本體
微星B550 TOMAHAWK相比上一代,在VRM供電用料和VRM供電散熱模塊上都做了明顯改進,其中VRM供電散熱模塊改進為與IO護盾一體化的大型散熱片,相比早前B450展翼型散熱模塊,這種設計的在熱容和散熱面積都有所提升,更適合玩家對CPU超頻。

VRM供電散熱模塊

頂部散熱片特寫

IO護盾沒有塑料部件
在后置I/O方面,微星B550 TOMAHAWK配備了2個USB2.0接口、2個USB3.2 gen1以及2個USB3.2 gen2(其中一個為type-C);主板配備一個HDMI和一個DP,滿足主流集顯輸出,音頻除了基本外還保留了光纖口;而網(wǎng)口方面,微星B550 TOMAHAWK為雙網(wǎng)卡設計,配備一個2.5G網(wǎng)口和一個千兆網(wǎng)口;另外微星B550 TOMAHAWK還保留鍵鼠PS2接口并提供一鍵刷BIOS功能。

后置I/O特寫
微星B550 TOMAHAWK使用了單邊卡扣內(nèi)存插槽設計,這種設計在MATX主板中較為常見,主要針對顯卡和內(nèi)存槽沖突而設計,針對目前顯卡背面都有風扇的情況,這設計也是合理的。

內(nèi)存插槽采用單面卡扣設計
在PCIE通道方面,微星B550 TOMAHAWK配備2條PCIE X16長度插槽+2條PCIE3.0 X1,在搭載AMD 3000系列RYZEN處理器前提下,其中第一條做了金屬盔甲加固的插槽為直連CPU的PCIE4.0 X16,而下方那條則為PCH上的PCIE3.0 X8;M.2方面,第一條插槽為直連CPU的PCIE4.0插槽,支持最大長度22110,而第二條為PCH上PCIE3.0通道,最大長度規(guī)格為2280,兩個M.2插槽均配備散熱片,較為貼心。

PCIE插槽及M.2接口

主板自帶M.2散熱片

芯片組散熱模塊
在儲存接口方面,除了2個M.2高速口外,微星B550 TOMAHAWK還配備了常規(guī)的6個SATA3接口,而前置USB接口方面,主板底部帶有一個前置USB3.0口,在24PIN旁邊則配有一個USB3.2 GEN2前置口。

儲存接口
作為一款玩家定位的主板,在細節(jié)方面微星B550 TOMAHAWK是毫不含糊的,其板載了8個4針PWM風扇控制接口,其中主板頂部兩個、主板右上方兩個、底部三個以及M.2插槽上方一個,這風扇接口配置能滿足絕大多數(shù)機箱風道搭建需求。

8個4針PWM風扇接口
既然是游戲主板,RGB燈效控制也是標配了,微星B550 TOMAHAWK設有2個12V RGB接口以及2個 5V ARGB接口,分布在主板上下各種1個,同時加入了一鍵關燈的開關,照顧不喜歡光污染的玩家。

2組12V RGB+2組5V ARGB+燈效開關
拆解&集成芯片部分
如上文說到的,微星B550 TOMAHAWK在VRM供電用料方面做了較大改進,一方面是供電方案的全面升級,另一方面是散熱模塊的熱容和散熱面積提升。

還是拆來看個究竟比較好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微星B550 TOMAHAWK在散熱模塊上做了重新設計,在碩大的散熱模塊上更換了導熱性能更強的硅脂導熱墊,并且能有效照顧到電感發(fā)熱問題,對于超頻方面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改進。

碩大的供電散熱模塊

硅脂導熱墊
在供電方案方面,微星這代相對于過去有了質的飛躍,微星B550 TOMAHAWK使用了來自Intersil的RAA229004 PWM方案,該PWM方案最大支持6+2雙路供電方案;在微星B550 TOMAHAWK中,RAA229004通過自帶驅動器的DrMos實現(xiàn)10相(5X2)核心供電(也就是玩家口中的“倍相”),再搭配2相VCCP_NB供電,聯(lián)合組成12相供電,整體規(guī)格相當豪華。

VRM供電全貌

RAAA229004 PWM芯片
而在供電元件方面,除了MSI全新的R33貼片電感和定制固態(tài)電容外,每相供電配備mos管均來自RENESAS的ISL99360 DrMos,這是一款SMART POWER STAGE(SPS),單相供電能力達到60A水平,用在1K2~1K3價位的TOMAHAWK上可以說是相當良心了。

固態(tài)電容、R33貼片電感以及ISL99360 SPS
在板載集成芯片方面,微星B550 TOMAHAWK在集成聲卡部分使用小螃蟹ALC1200+尼吉康音頻電容,相較于過去的ALC892方案有所改善;而在集成網(wǎng)卡方面,微星B550 TOMAHAWK使用了雙網(wǎng)卡方案,一顆是來自小螃蟹的RTL8111H千兆網(wǎng)卡,另外一顆則同樣是來自小螃蟹的RTL8125B 2.5G游戲網(wǎng)卡。

板載芯片區(qū)域

ALC1200、RTL8111H以及RTL8125B
相比過去主流主板都使用4層PCB設計,微星B550 TOMAHAWK在PCB板層上用到了6層,可以看出相當下本了。

主板PCB升級到6層板

上機點亮

搭配原裝散熱挺帥的
BIOS超頻設置參考
之前有玩家在管家主板文章那留言,想了解管家在AMD平臺下全核心超頻設置,方便抄一下作業(yè)之類,管家就用自己手頭上大雷3500X做個簡單設置展示,如果圍觀玩家覺得有什么設置不對請多多指出,謝謝~本次超頻設置分為CPU、內(nèi)存以及電壓三個部分介紹。

大雷3500X設置數(shù)據(jù)僅做參考
首先開機按DEL進入BIOS,按F7切換到高級模式,設置語言為簡中,進入左邊欄目第二個OC選項卡中,設置OC操作模式為“專業(yè)”,并進入“高級CPU配置”選項卡

進入超頻OC界面
在“高級CPU配置”選項卡中,設置倒數(shù)第二的“spread spectrum”選項為禁止,并進入第一個選項“AMD Overclocking”。

高級CPU配置界面
在“AMD Overclocking”界面中,把“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選項、“LN2 Mode 2”選項設置為禁止,并返回上一級“高級CPU配置”界面。

AMD Overclocking界面
在“高級CPU配置”界面中選擇第二項“AMD CBS”并進入,設置“global C-state Control”選項、“LN2 Mode 1”選項、“CPPC”選項以及“CPPC Preferred Cores”為禁止,并且在“Package Power Limit”中輸入1000,并返回OC界面。

AMD CBS設置界面
返回OC界面后,在CPU Ratio中輸入自己想超的倍頻,即可完成CPU部分設置。(RYZEN3000系列CPU出廠基本上為體質最大值,可超范圍在4.1~4.4之間,早期版本甚至出現(xiàn)上4.2就很有壓力,比如管家手上這顆大雷3500X)

返回OC界面設置倍頻即可
來到下方內(nèi)存設置部分,內(nèi)存超頻有三種方法,前兩種較為簡單,一種是最簡單的XMP模式,玩家只要購置XMP內(nèi)存并打開XMP選項即可完成超頻,XMP簡單理解為內(nèi)存廠商過測的超頻設定檔。
而另外一種方法則是memory try it,這是MSI微星官方根據(jù)市售內(nèi)存情況自己調(diào)試出來的一系列超頻設定檔,玩家可以通過該功能直接套用設定檔進行測試,具體操作步驟和XMP類似,在內(nèi)存設置中找到“Memory Try It!”選項即可。

找到Memory Try It!選項并回車
在“Memory Try It”中有很多不同頻率設定檔,具體能超頻到多少會根據(jù)玩家手上使用的內(nèi)存條顆粒類型和體質而定,能上多少需要玩家自己耐心地嘗試,才能找準屬于自己內(nèi)存的最佳頻率。(RYZEN3000系列CPU由于分頻設計,建議在3600~3800的區(qū)間進行嘗試)

設定檔有很多,建議在3600~3800區(qū)間嘗試
來到電壓設置部分,首先把“CPU Core Voltage”和“CPU NB/SOC Voltage”設定為“Override Mode”,并把前者設定為CPU目標電壓(管家這顆大雷3500X要1.425v才能穩(wěn)超4.2G),把后者設定為1.1~1.2V之間。然后把“VDDG CCD Voltage”和“VDDG IOD Voltage”設定為1.1。

電壓設置界面
進入電壓設置的“數(shù)位電壓設置”中,把“CPU重載線校準控制”選項和“CPU NB/SOC重載線校準控制”設置為“Mode 03”,這兩個選項是防掉壓設定,設置為Mode 03為了讓CPU在負載時候輕微加壓,保證其穩(wěn)定性。

數(shù)位電壓設置界面
設置教程大致上就這樣,具體CPU頻率能上多少,能在多低電壓實現(xiàn)需要玩家自行摸索并反復測試,畢竟玩好一樣東西還是需要一定心血和耐性的。
多條內(nèi)存超頻對比測試
早前管家在跟玩家交流時候被問到一個問題,就是ryzen3000系列CPU在插滿4根內(nèi)存下,超頻性能會降低多少,當時管家手上沒有4根同類內(nèi)存進行測試,現(xiàn)在管家特意買了4根同批次的回來進行對比,在這里給大家做個參考。

大雷3500X

首先是4根插滿的情況
微星B550 TOMAHAWK在插滿4根科賦CRAS X RGB 8G 3600單條的情況下,在反復調(diào)試后穩(wěn)定在3600MHz,時序為CL16-19-19-39 1T,順利開機并通過memtestPRO 4.2的21小時1500%測試;當管家嘗試超頻至3800MHz時候,即使放寬時序至CL20-22-22-42依舊會報錯,只能作罷。

四條下成功超頻至3600MHz,時序CL16-19-19-39 1T

經(jīng)過21小時1500%測試
當管家拆掉其中兩條內(nèi)存,以兩條進行超頻的時候,內(nèi)存成功穩(wěn)定3800MHz,時序為CL18-22-22-42 1T,經(jīng)過4小時550%測試無報錯。

拆掉其中兩條再來試試?

調(diào)整FCLK至1900MHz+內(nèi)存3800MHz

時序為CL18-22-22-22-42 1T

跑出了69.8ns延遲

跑了4小時550%負載沒錯誤
正如被多次認證的理論上的那樣,四條內(nèi)存是沒有兩條好超的,尤其在AMD內(nèi)存表現(xiàn)較弱的平臺更是如此,對于打算超3800MHz/1900MHz有興趣的玩家,管家還是建議買2 x 16G單面條。(雖然4條RGB內(nèi)存插滿樣子更帥)
簡單性能&溫度測試
通過上述設置管家把3500X超頻到1.425v 4.2GHz,內(nèi)存手動超頻至3800MHz CL16,F(xiàn)CLK工作頻率為1900MHz,而此時室溫為廣東25度,讓我們看看微星B550 TOMAHAWK的實際性能和溫度表現(xiàn)會如何吧。

CINBENCH R15跑分成績1160cb

CINBENCH R20跑分2842PTS
在AMD一直引以為豪的CINBENCH跑分項目中,R15項目取得了1160cb,而R20項目則取得了2842PTS得分,整體表現(xiàn)符合3500X正常水平。

AIDA64 單鉤FPU測試10分鐘

CPUZ處理器穩(wěn)定性測試10分鐘
通過AIDA64單鉤FPU烤機10,微星B550 TOMAHAWK的VRM供電溫度讀數(shù)僅為40度,幾乎沒有變化,散熱片表面溫度微暖,相比之前測試的技嘉還要低點;而在負載程度較低的CPUZ處理器穩(wěn)定性測試中,經(jīng)過10分鐘烤機后主板MOS溫度僅為37度,管家給這供電規(guī)格點個贊嗷~
總結:實用至上的堆料超頻板

在本次試玩開箱中,微星B550 TOMAHAWK的表現(xiàn)是相當優(yōu)秀的,作為一款千元出頭的主板產(chǎn)品,它在用料上使用了6層板+12相60A DrMos供電+IO一體化VRM散熱模塊,規(guī)格上不輸大部分市售X570;作為主流定位產(chǎn)品,雙M.2和前置USB3.2 GEN2都得以保留,并繼承了之前TOMAHAWK雙網(wǎng)卡支持,實用性不言而喻;管家認為這是一款非常實在的堆料超頻主板,適合手頭預算不充裕但又喜歡折騰硬件的玩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