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非
知非
知非(命)之年
? ? ? ? ? ? ?《淮南子.原道訓》
【原文】
凡人中壽七十歲,然而趨舍指湊,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遽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今譯】
人大致以70歲為中壽(中等壽命,古時將人的壽命分為上壽、中壽、下壽三等),然而進退行止,積日累月,而悔前之非,省悟以往的錯誤,對往事知過圖新,一直到死。
春秋時衛(wèi)國的大夫遽瑗,字伯玉。相傳他50歲,才知道自己以前49年里所作為的過錯。
【賞析】
后以“知非”、“知非之年”為50歲的代稱fifty years of age,或表示對往事如過圖新,重新做起。
“知命之年”《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知命”為五十歲的代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