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 ? 祖逖:中流擊楫志拏云,大功不遂恨難消

祖逖
——中流擊楫志拏云,大功不遂恨難消
選自《資治通鑒 ? 卷88 ? 晉紀十 ? 晉愍帝建興元年》、《資治通鑒 ? 卷90 ? 晉紀十二 ? 晉元帝建武元年》、《資治通鑒 ? 卷91 ? 晉紀十三 ? 晉元帝太興三年》、《資治通鑒 ? 卷92 ? 晉紀十四 ? 晉元帝永昌元年》
①沈志華,張宏儒主編.資治通鑒(文白對照).北京:中華書局,2012.3544—3545,3610—3611,3658—3660,3666—3669,3694—3695.
②沈志華,張宏儒主編.文白對照全譯資治通鑒.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1773,1804,1828—1829,1832—1833,1847.
注釋,多查詢自《漢語大詞典》《王力古漢語字典》
譯文,來自《資治通鑒(文白對照)》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tǒng)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馀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馀人而后進。

蹴,①踩,踐踏。②踢,蹬。--王力古漢語字典
惡聲,①邪惡的聲音。--漢語大詞典
軍諮,古軍職名。相當于后世軍隊中的參議、參謀。--漢語大詞典
糾合,集合;聚集。--漢語大詞典
驍健,②勇猛強健之士。--漢語大詞典
怨叛,怨畔。背叛;因怨恨而背叛。畔,通“叛”。--漢語大詞典
魚肉,③比喻欺凌、殘害。--漢語大詞典
乘隙,①趁閑空。②利用機會。--漢語大詞典
殘賊,①殘害。--漢語大詞典
自奮,①自我奮發(fā)而欲有所為;自勉。②自以為是,妄自尊大。③各自奮勇。④自己拼命用力。--漢語大詞典
望風,②聽到風.聲;見到動靜、氣勢。--漢語大詞典
廩,①⒈糧倉。⒉引申為糧食。--王力古漢語字典
鎧仗,鎧甲和兵器。--漢語大詞典
召募,招募;募集。--漢語大詞典
部曲,①古代軍隊編制單位。大將軍營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軍候一人。②借指軍隊。③古代豪門大族的私人軍隊,帶有人身依附性質。④部屬;部下。--漢語大詞典
……
己巳,晉王傳檄天下,稱:“石虎敢?guī)浫?,渡河縱毒,今遣瑯邪王裒等九軍,銳卒三萬,水陸四道,徑造賊場,受祖逖節(jié)度。”尋復召裒還建康。

傳檄,傳布橄文。--漢語大詞典
犬羊,①⒉常用以比喻任人宰割者,如俘虜、囚犯等。②舊時對外敵的蔑稱。--漢語大詞典
縱毒,謂肆意殘害。--漢語大詞典
節(jié)度,④調度;指揮。--漢語大詞典
……
祖逖將韓潛與后趙將桃豹分據(jù)陳川故城,豹居西臺,潛居東臺,豹由南門,潛由東門,出入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狀,使千馀人運上臺,又使數(shù)人擔米,息于道。豹兵逐之,棄擔而走。豹兵久饑,得米,以為逖士眾豐飽,益懼。后趙將劉夜堂以驢千頭運糧饋豹,逖使韓潛及別將馮鐵邀擊于汴水,盡獲之。豹宵遁,屯東燕城,逖使?jié)撨M屯封丘以逼之。馮鐵據(jù)二臺,逖鎮(zhèn)雍丘,數(shù)遣兵邀擊后趙兵,后趙鎮(zhèn)戍歸逖者甚多,境土漸蹙。

豐飽,猶言豐衣足食。--漢語大詞典
邀擊,攔擊;截擊。--漢語大詞典
蹙,①緊迫,窘迫。②逼,逼近。③⒈緊縮,收縮。⒉特指面部表情的緊縮,皺縮。④⒈局促拘謹。⒉又為困窘愁苦。⑤⒈通“蹴”,踩,踏。⒉又為踢(晚起義)。--王力古漢語字典
先是,趙固、上官巳、李矩、郭默,互相攻擊,逖馳使和解之,示以禍福,遂皆受逖節(jié)度。秋,七月,詔加逖鎮(zhèn)西將軍。逖在軍,與將士同甘苦,約己務施,勸課農桑,撫納新附,雖疏賤者皆結以恩禮。河上諸塢,先有任子在后趙者,皆聽兩屬,時遣游軍偽抄之,明其未附。塢主皆感恩,后趙有異謀,輒密以告,由是多所克獲,自河以南,多叛后趙歸于晉。

馳使,①急馳出使。②速派使者。--漢語大詞典
約己,約束自己。--漢語大詞典
務施,猶言樂善好施。--漢語大詞典
課,①按一定的規(guī)程檢驗、考核。②⒈督促完成規(guī)定的工作,后起義。⒉引申為按規(guī)定的內容和分量學習或講授。③⒈按規(guī)定的數(shù)額和時間征收賦稅,后起義。⒉又為名詞,賦稅中的一種。④占卜中的一種,后起義。--王力古漢語字典
撫納,①安撫招納。②撫慰結納。--漢語大詞典
新附,①⒉亦指新近歸附的人。--漢語大詞典
疏賤,①指關系疏遠、地位低下的人。--漢語大詞典
恩禮,舊謂尊上對下的禮遇。--漢語大詞典
兩屬,同時分屬兩方。--漢語大詞典
游軍,①客軍,可作策應之用者。②指無固定防地,流動出擊的軍隊。--漢語大詞典
克獲,謂戰(zhàn)勝并有所擄獲。--漢語大詞典
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后趙王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逖牙門童建殺新蔡內史周密,降于后趙,勒斬之,送首于逖,曰:“叛臣逃吏,吾之深仇,將軍之惡,猶吾惡也。”逖深德之,自是后趙人叛歸逖者,逖皆不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息。

守冢,守墓;守墓者。--漢語大詞典
互市,①指民族或國家之間的貿易活動。--漢語大詞典
報書,回信。--漢語大詞典
侵暴,①侵犯暴掠。②侵凌。--漢語大詞典
休息,②⒈休養(yǎng)生息。⒉亦特指處于和平環(huán)境中,社會安定。--漢語大詞典
……
秋,七月,甲戌,以尚書仆射戴淵為征西將軍、都督司、兗、豫、并、雍、冀六州諸軍事、司州刺史,鎮(zhèn)合肥;丹楊尹劉隗為鎮(zhèn)北將軍、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諸軍事、青州刺史,鎮(zhèn)淮陰。皆假節(jié)領兵,名為討胡,實備王敦也。

假節(jié),①假以符節(jié),持節(jié)。古代使臣出行,持節(jié)為符信,故稱。②漢末與魏晉南北朝時,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jié)、持節(jié)或假節(jié)的稱號。使持節(jié)得誅殺中級以下官吏;持節(jié)得殺無官職的人;假節(jié)得殺犯軍令者。③借用符節(jié)。④虛偽的節(jié)操。--漢語大詞典
……
豫州刺史祖逖,以戴淵吳士,雖有才望,無弘致遠識;且己翦荊棘、收河南地,而淵雍容,一旦來統(tǒng)之,意甚怏怏;又聞王敦與劉、刁構隙,將有內難,知大功不遂,感激發(fā)?。痪旁?,壬寅,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喪父母,譙、梁間皆為立祠。王敦久懷異志,聞逖卒,益無所憚。

弘致,②大義。③遠大的志趣。--漢語大詞典
怏怏,不服氣或悶悶不樂的神情。--漢語大詞典
構隙,造成裂痕。指結怨。--漢語大詞典
不遂,②不順利。③不成功。--漢語大詞典
感激,①⒈感奮激發(fā)。⒉引申指激動,有生氣。--漢語大詞典
異志,二心;叛離之心。--漢語大詞典
……
祖逖既卒,后越屢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圍譙。豫州刺史祖約不能御,退屯壽春。后趙遂取陳留,梁、鄭之間復騷然矣。

騷然,①擾亂貌;動蕩不安貌。②紛雜貌。③風動貌。④凄清貌。--漢語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