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技巧

徐 軍
技巧就是靈犀巧妙的技能
為師者,師于教而不拘于教,方能研于教而勝于教。
若拘于虛、篤于時、束于教,則易把學子引入溝壑。
文學藝術絕不是供富商巨賈娛樂的消遣品,更不是所謂“文人騷客”怡情高雅的替代物,它是有良知的文學藝術家用心血、用汗水凝結成的精神食糧,是天地萬物靈魂的展現(xiàn),是人世間最高尚的事業(yè)。
文學作品是有節(jié)奏感的,它就像一首曲子,旋律有輕、重、緩、急,如果曲子是雜亂無章聽起來就顯得格外刺耳、不舒服,也不知道它要表達什么。曲子有抑揚頓挫,那故事的結構也是一樣的。(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文學作品的看點不在于“狗血劇情”,而在于溫潤無聲的歲月感,契合現(xiàn)實中的人和事,使讀者產(chǎn)生共鳴。
編故事的能力,在一個編劇/作者的成功因素里占80%,而掌握劇本或小說的結構和格式,只能占20%,即二八法則。編故事才是編劇/作者最基礎、最重要、最核心的技能。但目前國內大部分寫手寫劇本、編故事能真正過關的極少。編故事這種技能,說句實在話,學校教不會,書上沒記載。
自己一個人摸索,確實極難找到門徑。即使摸到了門徑,也需要豐富的閱歷和學識、漫長的學習和研究,才可能掌握和精通。那時候你可能老了。那么,怎樣才能快速學會編故事呢?
文學創(chuàng)作四要素
1、緊扣主題 2、把握節(jié)奏 3、運作情感 4、錘煉語言
(李準《李雙雙》,曲波《林海雪原》)
(楊曉敏《雪豹》,徐軍《得癌以后》)
文如其人 個性鮮明 規(guī)律可循 定法無常 貴在創(chuàng)新
(施耐庵《水滸傳》,徐光耀《小兵張嘎》)
(胡亞林《飛行員的妻子》,徐軍《斗酒》)
結構豐滿: 龍頭------牛肚------鳳尾
(巴金《團圓》,胡石言《柳堡的故事》)
(苗理潔《旗袍》,徐軍《高原志愿兵》)
素材取正 文風靈動 學識充填 閱歷鋪墊
(申平《中國狼》,徐軍《戰(zhàn)地伙夫》)
筆愈露而境愈小 筆愈藏而境愈大
(劉慶邦《臥底》,孫犁《荷花淀》)
(陳力嬌《戒毒》,徐軍《拳擊包》)
只顯外相,不見靈動,則核無魂。
(柔石《二月》,趙樹理《小二黑結婚》)
(胡玲《陌上花開》,徐軍《步炮協(xié)同》)
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氣呵成------結尾回味
(羅貫中《三國演義,周大新《香魂女》)
(李謙《高跟鞋、平底鞋》,徐軍《懂你》)
場景三要素: 1、人物 2、情節(jié) 3、環(huán)境
(莫泊桑《項鏈》,唐波清《招弟》)
(契科夫《變色龍》,徐軍《等你》)
比喻 明喻 借喻 暗喻
(小仲馬《茶花女》,老舍《龍須溝》)
(張?zhí)煲怼度A威先生》,徐軍《算計》)
(華爾實《知音》,林?!短旖蜷e人》)
(莊子《庖丁解?!罚燔姟稖啿涣摺罚?/p>
攻堅克難 閱歷積淀 聚沙成塔 淬火成鋼
(茅盾《白楊禮贊》,季羨林《聽雨》)
(劉帆《西門詩》,徐軍《前線天使》)
五行不定,輸?shù)酶筛蓛魞簦?/p>
任務 敵情 我情 地形 時間
(葉辛《蹉跎歲月》,高建強《小巷名流》)
(曹文軒《孤獨之旅》,徐軍《公交車上》)
融入偉大時代大潮 展現(xiàn)民族精神之魂
(蕭克《浴血羅霄》,古華《芙蓉鎮(zhèn)》)
(茹志鵑《百合花》,徐軍《堡壘村》)
注重研究現(xiàn)狀、研究歷史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應用
(肖江虹《百鳥朝鳳》,李一清《山杠爺》)
(王愿堅《黨費》,徐軍《老謝的珍藏品》)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曰:
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
(付建文《羊城風暴》,路遙《平凡的世界》)
(浩然《金光大道》,徐軍《舅姥爺?shù)目箲?zhàn)》)
周恩來就文學藝術話題明確指出:
我們的文學藝術家,只有把自己融入到偉大時代的大潮中去,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才能體現(xiàn)民族的精神,才能創(chuàng)作出中華民族的靈魂之歌!脫離時代、脫離人民的藝術,是沒有前途的。萬勿盲從某些封建士大夫推崇的所謂“陽春白雪”,否則必定和者蓋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一個民族的文學藝術,既要有濃郁的民族特點,還要有鮮明的地區(qū)風格,別忘了你是哪國人。
海到無邊天作岸 山登絕頂我為峰
格林卡的偉大,在于他把俄羅斯的音樂從德國音樂學派中解脫出來,創(chuàng)建了俄羅斯古典音樂學派;冼星海的恩師杜卡斯也從德國音樂學派中分離并創(chuàng)建出了法國的印象派;波蘭的肖邦、匈牙利的李斯特、捷克的德沃夏克等音樂家的歷史功績,也是為了創(chuàng)建本民族的音樂學派而終生奮斗著,并最終取得成功;冼星海則在歐洲傳統(tǒng)音樂學派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出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華音樂學派。
文體各異,同體有別,摒棄教條,拓展思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文學創(chuàng)作,書法繪畫,藝術表演,服飾設計,美食廚藝,行行相通。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人生就是故事的創(chuàng)造與回味,沒有人生不是故事,沒有故事不是人生;
沒有故事的人生,不是真實的人生;沒有人生的故事,是空洞的故事。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
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梗概圖:
一、人物個性的刻畫
1、人物表現(xiàn)的要素有:
a、獨有的表情 b、習慣的動作 c、常用的對白 d、思想 e、意念和欲望 f、弱點和缺陷 g、角色的好惡習性
2、這些要素的運用:
以上要素都可以當作創(chuàng)作的工具,這些工具一定要善于運用,你可以將這些設定條列出來,然后有表現(xiàn)的部分做出記號,比較重要的個性部分,應該要不斷重復的表現(xiàn)出來,以加深讀者對角色的印象。
二、配角的運用和襯托
有那么句笑話,帥哥總喜歡跟比自己丑或矮的人呆在一起,因為那是襯托。故事創(chuàng)作也一樣,也需要這種襯托,特別是配角的襯托,不斷地運用配角來襯托主角,全力將你的主角塑造成偶像。所以,所有的配角,都是為襯托主角而設定出來的。
1、配角的類型:
正面——導師型、愛慕型、協(xié)助型
不確定——神秘型、競爭型、丑角型
負面——陷害型
2、協(xié)助型:時常和主角形影不離地出現(xiàn),有難同當,有富同享的必備角色。
導師型:給予主角正確知識和觀念的輔助角色
愛慕型:主角心儀的對象,通常也會是(男)女主角,對主角心境影響很大,是影響整個劇情變化的重要角色。
神秘型:對主角會有明顯的正面或負面影響,絕不會自己報上名來,通常他都會被神格化。
競爭型:實力一定不主角先占優(yōu)勢,但本身會對主角的隱藏實力感到興奮或畏懼,不會阻礙主角的進步,反而會促進主角的成長,成為足以和自己競爭的對手。
陷害型:通常為了得到主角擁有的某樣東西,或者是本身看主角不順眼等不同理由,經(jīng)常和主角作對,也是劇情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丑角型:常常會扯人后腿,作出很白癡、荒唐的事,為搞笑而聲的角色。
3、每個角色都有他必要的功能,就想在線游戲一樣,在你的劇情中必須不斷地制造平衡,再將平衡打破,因此角色之間的互動也就相應的重要,正面的力量太強時,就表示危機感不足;負面的力量太強時,就表示主角的地位要崩潰。在這樣的堆棧下不斷地制造出。
三、橋段的發(fā)揮和設定
1、對比法橋段:在主角的定位上,安排另一個橋段,與主角的設定做嫉妒的反差對比,這樣的方式,容易讓讀者有一個度量的標準,更能突現(xiàn)出主角的不同。
如:一個走投無路的敗家子遇到一貧如洗,但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主角,兩者產(chǎn)生極大的反差,更能襯托主角,塑造他的形象。
2、堆棧法橋段:把橋段的布局事先安排到一個高度,再將主角疊到這個高度上,自然主角就不費吹灰之力到達最高的位置。
如:一個傳說中的劍客,,劍術相當精湛,沒有任何人是他的敵手,一些挑戰(zhàn)他的都在三招內被斬斃。但是離奇的是,在對上一個不起眼的中年流浪漢時被一擊打敗了,而當眾人崇拜他時出現(xiàn)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流浪漢稱他為師傅。
這樣的范例說明了少年可能是更厲害的角色,背后或許有很多的想象空間,看是我們已經(jīng)將這少年的能力和地位等級,運用其他人的力量拉到了一個非凡的高點。
3、陷阱法橋段:
運用橋段將主角慢慢逼向絕境,讓讀者一直為主角的危機而擔心,再進行一個大的轉變,使主角的位置正反顛倒,產(chǎn)生極大的落差,以突主角的能力。原則是,設定持續(xù)低潮的橋段,讓轉變過程迅速成為,使主角能力加倍地突顯。
比如:原本一直處在被欺負困境的主角,到最后才讓讀者知道,原來是主角一直在“大智若愚”,使得后期敵對方突然處在了下風。
四、善用伏筆
伏筆是作者為了表現(xiàn)某段重要的劇情,在先前便設了相關的橋段或提示,到故事進行了一個程度后,再將這個橋段或提示呼應出來的手法。
伏筆就想是一個隱藏的炸彈,它讓劇情產(chǎn)生更多的變化,它的表現(xiàn)方式可能只有出現(xiàn)一次的畫面,也可能是一段不經(jīng)意的橋段,甚至有可能是一句對白;伏筆的埋設,不要和伏筆的呼應脫離太久,這樣,讀者的記憶可能會消失,而失去了伏筆的意義;伏筆的描述也可以是連續(xù)性的,在一個個段落中埋下伏筆的一個片段,最后在全部組合起來,這樣方式的可以讓伏筆體現(xiàn)的時間不斷向后延伸。
1、伏筆離不開主題
這是一個不變的原則,故事的重點只有一個,所有的因素都要因這樣的原則而產(chǎn)生,伏筆的內容不要和主題無關,否則不但達不到效果,也有可能削弱了故事的力量。
2、不要使用過多的伏筆
過多不同的伏筆,反而會讓讀者搞不清楚狀況,失去了伏筆的意義,除非是有連貫性的伏筆,做連續(xù)性的埋設;過度的買弄伏筆,也會讓故事的主題變的模糊不清。
3、成為轉化的力量與的爆發(fā)點
伏筆的設計,目的是出乎讀者的意料之外,這樣的設計,也是劇情中轉變的一種方式。伏筆的揭曉和呼應,時間點相當重要,這也牽涉到劇情的節(jié)奏問題,如果我們能善用伏筆,并在點爆發(fā),這是最好的表現(xiàn)方式。
4、記得收尾
對伏筆的埋設,我們一定要相當?shù)那宄?,否則會變得虎頭蛇尾,到最后突然小時了卻沒有清楚交代;前頭埋伏了幾個復辟,到最后就一定要相互呼應幾個伏筆,如果我們的劇情太過復雜,建議最好能做筆記,再在編劇過程中不斷地提醒自己,以免劇情結束后有所遺漏。
五、劇情的節(jié)奏
1、過山車原理
我們說平淡的戲,可能提不起讀者的興趣,但是都是的戲也會讓讀者過度緊張,變得麻痹;假設劇情的高低,就像一條起伏的曲線,我們可以分析出一個原則,就是高低起伏越大的劇情,達到的效果就越驚人,就像是游樂園的過山車一樣,高低落差越大的段落,乘客尖叫的聲音也就越凄慘,刺激的過程越高。我們可以稱這樣的原理叫做過山車原理。
2、劇情的拍子
但是這里我們還要補充的是節(jié)奏。如果高低起伏是坐標上的Y軸,那么X軸的部分可以說是拍子;音樂中一個小節(jié)可以是一拍,二分之一拍,也可以快到八分之一拍;節(jié)奏的快慢,相對的影響到人的情緒起伏,慢的拍子,給人平穩(wěn)的情緒,而越快的拍子,則給人緊張的情緒,這樣的原理也適用在劇情的結構上。
這里,大家應該注意到了,為什么說藝術是相同的原理,這個節(jié)奏同樣的也可以體現(xiàn)在美術作品、書法、顏色及符號上等,都是同樣的原理。
3、運用快慢的搭配來控制讀者的情緒
a、平穩(wěn)劇情搭配慢節(jié)奏b、沖擊劇情搭配快節(jié)奏
六、吊讀者的胃口
很多新人編的故事常犯的錯誤,就是直腸子一路通到底,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很多不錯的點子,還沒有醞釀的過程,就直接演出來了。上面已經(jīng)說了很多的激發(fā),目的是在增加我們可以表演的手法,將我們想表達的重點,醞釀到最佳時機再爆發(fā)出來。明白地說,小說就像作家與讀者的斗智,當我們安排的劇情,在一開始就已經(jīng)被讀者知道結局的話,讀者還有想看下去的欲望嗎?
1、讓讀者上鉤
其實作者就是故事的主宰,你就是神,可以決定劇中任何角色的命運;同樣的,你也可以決定你最精彩的點子,要在什么時候出現(xiàn),只要是讀者最想知道的答案,你就肯定不能太早讓讀者知道,但是每個過程卻透露出一點點片段的信息,讓讀者急著想知道,又不能知道,然后便慢慢地被你的劇情牽著走。
2、最佳時機謎底揭曉
而讓讀者知道解答的時機,就像是在釣魚一樣,拉桿的時間點一定要準確,當魚上鉤時,太早拉了,誘餌還沒有進到魚嘴,魚會跑掉;太晚拉了,誘餌已經(jīng)被吃了,魚也會跑。太早將答案說出,讀者對你的需求還沒形成,效果會打折扣;而太晚將答案說出來,讀者失去耐心也會跑了。收放之間一定要掌握好,如果沒有信心的話,不妨多讓幾個好友看看,給予一些意見,作為你修正的參考。
七、掌握主題
小說最重要原則應該就是掌握主題。當我們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無論有什么再好的點子,都應該以不偏離主題為最高原則。
覺得什么好就加入什么,沒有想法就不斷地假如其他的想法,這樣的編劇方式是不正確的。我看到不少的小說都偏離的主題,常常是因為有了突發(fā)靈感,或許是沒有好的想法,編不下去,就加入很多與主題不相干的進去,違背了主題。
1、如何不偏題
如果是能夠加分的靈感,那是求之不得,一定要加進去,如果沒有任何可以結合的可能,那么,就請將這個想法儲存起來,說不定可以作為下一部作品的創(chuàng)意,。如果真的想不出點子,建議你回到原點,看看你先前的設定,只要之前的工作都做足了,一定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方向的,你也可以在看看已經(jīng)完成的劇情,是否有什么地方是忘了交代,或者可以延伸的;以讀者的角度,反復地在你的作品中觀察找尋可以接續(xù)的方向,也是一種方法;再不然,你就擱下筆,離開你的作品,做些其他的事情,讓自己放松一下,因為可能你已經(jīng)鉆進牛角里無法自拔。
2、多線架構的使用原則
有時我們也會使用難度較高的多線架構,這樣的編劇手法需要比較熟練的經(jīng)驗,對于大長篇的劇情,多線構架也變得必要,因為出現(xiàn)的人物越來越多,要交代的故事也不會僅限于一個故事,多線架構的注意重點大致如下:
a、前后呼應:故事的主構架是固定的,在劇情當中會出現(xiàn)分支的劇情,但是記住,分支劇情最后必須在歸于主題上,,否則會變成無法收尾。
b、主次分明:就是主題在分支架構出現(xiàn)后,逐漸被分支架構取代,分支架構變成主架構,這就是主題產(chǎn)生偏移,也是我們最當心的忌諱。因此,我們必須分清架構的主從系,才不至于編到最后反客為主。
C、懂得割愛:志氣那也提過,有時候我們回有太多的點子,巴不得全部都擠到一部作品上。其實,當我們的劇情已經(jīng)相當扎實的時候,就不要再畫蛇添足,這會讓讀者產(chǎn)生麻痹,或者邊得難以閱讀。太復雜的劇情,通常也不太容易被大眾接受,畢竟,小說是一種大眾化的商品,我們要符合的對象也是一般的讀者,因此,有時候割愛是必須的,保留一些好的創(chuàng)意,做瑕疵長做的題材。
八、制造
平淡的劇情未嘗不是一種表現(xiàn)的形式,如果你能將故事說的很平淡,卻有撼動人心,那你的功力可就非比尋常了;平淡的手法其實也暗藏,只是埋藏的很好不被看到罷了,對于創(chuàng)作的新人來說,起伏的劇情會遠比平淡的劇情容易處理多了,我們要先學會如何制造,待經(jīng)驗豐富之后,再慢慢學者如何將暗藏在劇情中。
讀者在閱讀你的作品時,總是在期待著你制造的,你精心的規(guī)劃,漫長的經(jīng)營,為的就是將劇情中最精彩的部分,深刻地表現(xiàn)出來,感動讀者的心,讓讀者為你哭為你笑。但如果沒有表現(xiàn)好,這個作品其實就算失敗了。
1、集中所有力量為了:
當劇情順利的進展了,我們就要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制造出劇情中的高潮,我們應當集中所有的技巧,在關鍵的點爆發(fā)出來,這樣的劇情才會深入人心。
所謂的技巧,如:時間的流動、節(jié)奏、吊胃口、創(chuàng)意、主線、人物、場景、伏筆等
2、多不如好:
劇情中不要放在架構上無關緊要的劇情,其實也等同于不要偏離主線,等同于前面所有經(jīng)營的方向不要偏離主題,這樣的效果才能扎扎實實地呈現(xiàn)出來。
3、出人意外
另外,的表現(xiàn)方式,希望哪個不要太過公式化,以往見過的各種表現(xiàn)方式是可以供作參考,但是最好我們能在多用點心思去變化,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在與讀者的斗智過程中,盡量能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才會讓讀者驚嘆,總之,多想一點,就會有所不同。
九、人性是故事的心臟
這里以漫畫為題材來講述這個道理。
有不少畫技超高的作品,卻不是最熱門的作品,而有些熱門的作品畫技卻相當平庸,道理其實簡單,畫面只是吸引讀者第一印象的要素。就像是我們在街上見到一個帥哥一樣,通常會不自覺地看上一眼,只能說是喜歡,但是要真正愛上他,甚至一生一世,那你就會考慮他的內在了。如果他像個木頭人虛有其表,可能放在你身邊一星期你都會覺得礙眼。因此,除了吸引讀者的第一眼之外,如何留住讀者完整地看完你的作品而不覺得厭倦,就是決勝的關鍵了,想想看那些連載數(shù)十冊的漫畫巨著,是如何留住讀者的心長達十年以上的光而不變,更是為之而瘋狂地追捧。
(寫到這里,我突然想到前幾年,就是漫畫作品《棋魂》很紅的那段時期,中國的圍棋協(xié)會,不知道叫什么來這,忘名了,只知道他在中國的圍棋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他新出的圍棋小說中卻大量地抄襲《棋魂》這部作品,結果使他在上海簽名會時被大量的《棋魂》迷臭罵,更是有人流著淚當著他的面撕掉他的小說。這是何等的痛心?。≈袊?a target="_blank">名人盡抄襲了日本的作品,作為《棋魂》迷的讀者(包括大部分的漫畫迷),是無法忍受的!結果他的網(wǎng)站論壇被罵的帖子超過頁,每天罵人的帖子接近1000頁的數(shù)字增長。
想想看,當是一部漫畫作品就有那么多人的擁戴,這需何等的魅力。我想問問看,中國有幾部的小說能達到這種效果?
還有部《海賊王》的漫畫,我看連載起有個12年以上,擁護、支持它,為它而瘋狂的漫迷有多少??!他的銷售書冊有好幾次位居日本漫畫榜首,為什么?說白了,就因為是它可以讓笑,也可以讓哭的動漫作品,人物個性鮮明,故事發(fā)展令人匪夷所思,緊緊扣住“人性”來描述的作品。)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人性!我們必須給予劇中的角色有獨特的性格,運用這些強烈的角色,將人性完整的表達出來。我們必須能控制讀者的情緒,引發(fā)讀者的人性,讓讀者該哭時狂哭,該笑時狂笑,這也就是戲劇的獨特魅力。
因此設計選題時,人物也是擔任相當重要的部分,有些好的題材,其實也是在人設前就已經(jīng)成功了。
記住設定選材時,也將人物與人性的表達重點預設進去。任何作品吸引讀者目光的地方不是單純的畫技、華麗的語句,而是動人的故事,而動人的故事往往是由人性表現(xiàn)出來的。
十、同中求異
很多的經(jīng)典題材或是成功的作品都是值得吸收參考的,世界上沒有被創(chuàng)作出來的題材似乎已經(jīng)很少了,對于我們的創(chuàng)作來說,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一個很多的創(chuàng)意題材,可能在很久以前已經(jīng)有人做過了,或不久之后市面上出現(xiàn)雷同的題材,令你十分惋惜,這種撞車的情形是常常發(fā)生的。試想,當你的作品被忍耐懷疑有抄襲嫌疑的時候,你是不是會覺得無辜呢?
我們如何在信息和創(chuàng)意不斷爆炸的年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或者是在已經(jīng)成功的題材中發(fā)現(xiàn)新的課題。即便是再經(jīng)典的題材,因為時空的轉換,和創(chuàng)作者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也有機會出現(xiàn)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新的內涵,因此,找出成功作品的骨架、精神及精彩的要素,加入自己新的想法及個人的特色重新包裝,不難找出好的作品方向。
十一、格局的創(chuàng)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的一些影視分析,大家都說張藝某的片子都是大格局,能做到像張藝某一樣大格局的人為數(shù)不多的。
1、點型創(chuàng)意
這類型的創(chuàng)意,通常只用于一個小細節(jié)上,不適合做太長的延伸,在創(chuàng)作上是屬于點綴的作用。
點型創(chuàng)意是一個獨立的創(chuàng)意類型,她可以單獨的存在,也可以任意地置入到劇情中需要的部分。
類似一句有趣的對白,或是一個搞笑的動作,這樣的創(chuàng)意也能轉換成為角色的口頭禪或習慣動作。
在一個好的劇本里面,點型的創(chuàng)意是隨時存在的,因為他就像一張完美的家具的裝飾一樣,讓讀者隨時隨刻都體會到作者的用心。
這樣的創(chuàng)意是不具備延伸性的,我們在發(fā)想的階段,如果是長篇的故事,則必須將這樣的創(chuàng)意記錄下來,無需放進故事骨架當中,因為發(fā)想階段,篩選出重點是相當重要的,必須時割舍這樣的創(chuàng)意也沒有關系。
2、關鍵型創(chuàng)意
這類型的創(chuàng)意是屬于劇情中重要橋段或轉折點上的關鍵,他會影響到故事的延伸發(fā)展和呼應前頭的伏筆,這樣的創(chuàng)意也有可能形成一個短篇的故事
關鍵型創(chuàng)意的特點就是他只為了某個單一的目的所產(chǎn)生的點子,不同于典型的創(chuàng)意,他的框架足以發(fā)揮到一個簡單完整的故事。
關鍵型創(chuàng)意在長篇的故事當中,可以是一個段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數(shù)個關鍵型創(chuàng)意,便足以架構出一個長篇的故事。
發(fā)想時的重點,在于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轉變,目的在于短時間內壓縮讀者的情緒,或引讀者的注目。
長篇故事開場時的關鍵創(chuàng)意更是重要,因為讀者在前幾回的反應,決定了你這篇作品的后續(xù)生命,如果沒有在一開始就運用關鍵型創(chuàng)意吸引住讀者,后續(xù)的故事再精彩都可能徒勞無功。
3、架構型創(chuàng)意
也就是足以支撐個長篇故事或單元性故事的主要架構創(chuàng)意,這樣的架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故事骨架,而故事骨架的好壞取決于構架型創(chuàng)意是否夠力。
關于創(chuàng)意,除了及時捕捉突如其來的靈感之外,平時的積累也是很內重要的,擁有了一定的積累,DR后的創(chuàng)作會非常有幫助。
當以上所提到的創(chuàng)意靈感充分集合之后,才能構思出有趣深動的故事情節(jié)。
十二、創(chuàng)意的來源
1、市場分析法:
觀察目前市場上流行的素材,若是現(xiàn)有的素材大多已開發(fā),則可運用兩種以上的流行素材結合成為新的創(chuàng)作題材,這類的手法常常出現(xiàn)在偶像劇的創(chuàng)作上。小說也一樣,奇幻的故事可以結合武俠,都市的故事可以結合奇幻等等!
首先,我們必須先關注流行的信息,針對你有興趣的題材,開始收集相關的資料,做基本的功課,最好也能到相關的場所實際體驗,并與相關的人物進行訪談,會讓創(chuàng)作的內容更貼近現(xiàn)實,當然,若是該題材是你親身的經(jīng)歷將會更好,因為很多細節(jié)的部分描寫更為主動。
2、逆向思維法
一般人的思考模式會依尋自我或前人的經(jīng)驗甚至書本上的資料作為依據(jù),而這樣的方向也往往讓創(chuàng)意受到了局限,尚若問題和答案在同一個圓圈的兩個點上,而兩個點又極為相近,如果依照經(jīng)驗,必須要繞完一圈才能獲得答案,那么反過來走,可能答案就近在眼前了。
另外,與常人的思考邏輯完全相同,也就等同于沒有新鮮感,沒有刺激性。如果違反常人的思考方式,你可能就會輕易地找到的全新創(chuàng)意。
3、奇聞異事、獨特的新聞
創(chuàng)作的核心其實就是來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很多道聽途說的故事、奇特的自然景觀獨特的新聞,這些來源于生活的東西,加以整合構思,就會產(chǎn)生很多不錯的寫作創(chuàng)意
4、欲望滿足法
其實許多創(chuàng)作都在滿足人們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不滿足。人會有很多欲望,但是這些欲望大部分人一生都很難達成,小到希望能知道明天考試的答案,希望哪個同桌討厭的小胖不要再欺負我:希望有一個超級帥哥或當你的異性朋友,等等。
現(xiàn)實生活達不到的事,人們希望能由幻想來滿足自己。
十三、心態(tài)和最后要注意的
永遠覺得不足,在創(chuàng)作中不斷地修正。
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者,應該有求新求變的精神,因為讀者不斷地成長,市面上的作品也會不斷地推陳出新,如果沒有挑戰(zhàn)的心態(tài),作品便會變的陳舊,而漸漸脫離市場,你也會慢慢也退居幕后。
記住保留一種心態(tài),就是永遠覺得不足,也只有不足才會想要進步,也才會不斷地吸收成長,你認為的高有多高,宇宙的盡頭到得了嗎?人類永遠是渺小的,學習永遠都不會結束。
而在創(chuàng)作中,也不要自滿,隨時檢視自己的作品是否還有更好的可能,因為作品面對的是各式各樣挑剔的讀者。特別是新的寫手,很容易會被一些花言巧語的評語捧得天花亂墜,不能自我,還真以為自己寫得很好了。
我們面對的評語無論好壞,都必須朝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學習、不斷超越自我的方向努力,這也應該是創(chuàng)作者的堅持。
作者簡介:徐軍,大學教師,中國鐵道出版社《現(xiàn)代推銷實務》教科書主編,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鮮早世界欄目首屆最受聽眾和讀者歡迎的十五位作家之一,著有長篇報告文學《紅軍與龍門》等,在全國上百家報刊雜志和國家級網(wǎng)站上發(fā)表了上千篇作品,其中上百篇作品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紀念抗戰(zhàn)勝利七十周年等各項征文大賽中獲獎。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zawen/vuqob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