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疳(原創(chuàng))
過完元宵節(jié),正月里的節(jié)日就剩二十三了——一年一度的燎疳節(jié)。
燎疳是一件大事,男女老少都要參與的隆重節(jié)日。
二十三的早晨,十五六歲的碎小伙子,匆匆忙忙吃過飯,就吆三喝四地結成伴,到山上去割毛竹、割蒿草,每人割上一大捆,掙扎著背回家去,為的就是晚上燎一場大火。毛竹蒿草背回家之后,在大人們的幫助下,將毛竹蒿草豎立起來,摞成一個山的形狀,底下留一個點火口,供晚上燃火用。但是看著人家的柴山比自家的高,有的人心里就不服氣,立馬就會第二次進山割毛竹或是蒿草,反正在山肚子里住著,毛竹蒿草遍地都是,只要你舍得力氣,想割多少就能割多少。
吃過晚飯,夜幕降臨之后,全村的人都會聚集在一起,先是從村子東頭開始,逐家點火,大家圍成一圈,升天的火焰映紅了每一個人的面孔。主人家會把對聯(lián)、門神像之類的扔進火里面焚化。小娃娃們挑著各自的疳娃娃,男孩挑姑娘妝的,女孩挑相公相。娃娃們圍著火堆跑圈圈,誰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疳娃娃先扔進火里面。等到火勢稍弱,膽子大的年輕人就開始燎疳,他們借助沖刺的力量,縱身一躍,可以跳過近兩米高的的火頭。喜歡惡作劇的娃娃聽著火堆里毛竹的爆響還不滿足,就偷偷的把鞭炮扔進火堆里,在別人跳躍火堆的時候,“叭”的一聲炸響,嚇得跳火的心里一驚,他們卻在一邊“哧哧”的笑。膽子小的女人或是娃娃,只有等火勢徹底弱了下去,再從火堆上面跳過去跳過來。無論大人還是娃娃,從火堆上往過跳的時候,嘴里都喊著“正月二十三,臊氣帶上天!”據(jù)說燎疳就是為了燎去身上的臊氣霉運,迎接時來運轉。每一個人都是帶著一種美好的愿望,帶著一種美好的祈禱前來燎疳。那些膽大的小年輕,雖然頭發(fā)被火燎的一綹一綹,一股子焦臭味,可是全然不顧,仍然一家挨著一家地燎疳,直到把全村子的的火堆都燎完才罷休。
等到大火將熄滅,那些膽子大的去了另一家火堆燎疳,主人就會用鐵锨把灰燼揚起,以飄揚在空中的火花辨別今年的莊稼是否豐收,在主人揚花的同時,旁邊觀看的人們要附和著說小麥花、洋芋花、豌豆花之類的吉言。其實飄在空中的火花啥都像啥都不像,只是寄托了農人們一種美好的愿望罷了。
燎疳也有一定的危險性,燎疳的人頭發(fā)被燎,鞋子、衣服被燒,都是司空見慣的,最危險的是從兩個方向同時跳火堆,弄不好兩個人都會掉進火堆里,所以燎疳的時候,大人們要反復叮囑參與燎疳的年輕人、娃娃伙,無論你能跳多高,都要從一個方向奔跑、起跳。記得在一個春季學期的開學,我的一個學生沒有報到,詢問后才曉得是在燎疳的時候,和另一個娃娃迎面相撞,被那個大孩子撞進了火堆里,雖然大人們立即進行了搶救,可是那娃娃的半個身子還是被嚴重燒傷了,差不過在家里呆了兩個月才到學校里來繼續(xù)讀書。(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自從家搬進城里之后,每年的正月二十三也參加燎疳,只是城里人買的蒿草不多,只能象征性地燎一燎,不能盡興,雖然如此,每年的正月二十三還是人們最渴盼的日子,這也許與火的熱烈和每個人都可以盡情地發(fā)泄有關吧!
又是一個正月二十三了,愿每一個人在經過浴火之后,在新年里都能交上好運。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277762.cc/subject/56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