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巧實力”“巧”不到哪里去
美國的“巧實力”“巧”不到哪里去
傅伯勇
“巧實力”一詞,最初是由美國學者蘇珊尼·諾瑟2004年在《外交》雜志上提出的,強調(diào)綜合運用硬實力和軟實力來實現(xiàn)美國外交目標;2007年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和著名學者約瑟夫·奈發(fā)表了題為《巧實力戰(zhàn)略》的研究報告,明確提出運用“巧實力”進行對外戰(zhàn)略轉(zhuǎn)型,幫助美國擺脫當前困境,重振全球領導地位;2009年7月15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發(fā)表外交政策演講,全面闡述以“巧實力”為標志,推動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戰(zhàn)略。
美國提出和推動“巧實力”,有其特定的背景。主要是:一是世界多極化趨勢明顯,二是“多強”凸顯,三是“一超”衰落。具體體現(xiàn)在:由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綜合實力的增強,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開始崛起,形成強勁的政治力量;歐盟通過整合,日本不斷參與世界事務,都慢慢與美國疏遠,開始走向政治大國之路;其他亞非拉國家也不斷走上國際大舞臺。世界多極化中的任何一“極”或者具有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國際政治影響力,盡管相互間難免有分歧與矛盾,但是都不同程度地共同挑戰(zhàn)著美國的霸權(quán),使霸權(quán)主義受到更多的制約和限制。而美國的衰落則在于,盟國或者附庸國的離心傾向越來越明顯;經(jīng)濟持續(xù)低迷,金融危機與經(jīng)濟危機困擾不斷,損失重大;國內(nèi)就業(yè)壓力加大;社會動蕩。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美國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卻還是想領導世界,怎么辦?“巧實力”是也。在無法回到上個世紀的霸權(quán)制衡、冷戰(zhàn)時期的相互遏制以及單邊主義的老路上去的時候,美國只能以“巧實力”這樣的最低成本換取最大收益。所以,巧實力既不是單純的硬實力,也不是單純的軟實力,而是硬實力和軟實力的一個整體戰(zhàn)略。它既強調(diào)強大的軍事力量的必要性,同時也極大地關(guān)注聯(lián)盟、伙伴關(guān)系和各個層次的機制,目的就是擴大美國的影響力和建立美國行為的合法性。因而手段無外乎:軍事威脅(大棒)、誘惑或補償(胡蘿卜)、吸引和合作(惺惺作態(tài))、攪局和牟利(渾水摸魚)。
我們不妨從美國最近在亞太地區(qū)的動作來看一看美國的所謂“巧實力”。一是頻繁聯(lián)合軍演,美菲軍演,美越軍演,美日韓軍演,亞太22國聯(lián)合軍演,等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借此施壓中國。二是在領土爭端中,罔顧事實,助紂為虐,在中菲黃頁島對峙中,明明知道誰是誰非,卻保持所謂的“中立”,在中日釣魚島事件中,說“釣魚島屬于《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適用對象”云云。三是以中國為對手,直接插手中國周邊事務,在越南布局,在蒙古挑事,等等。四是煽風點火,美國務卿希拉里近日接連訪問中國周邊國家,所到之處,東拉一個,西打一耙,添柴加火,煽風點火。(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美國在亞太的做法,就像婊子做事,挑逗利誘,舞弄風騷,惺惺作態(tài),招蜂引蝶。但萬變不離其宗,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以低成本來達到高效益。中國人講“大巧若拙”,而美國人的這種“巧”,就是一種婊子似的“巧”,令人生厭,而且往往會弄巧成拙,得不償失。這種“巧實力”,“巧”不到哪里去,更不敢恭維。在美國的“巧實力”下,菲律賓挑頭了,但被碰得顏面掃地;日本挑頭了,但卻是“蚍蜉撼大樹”。而美國呢?遠隔重洋,要在亞太弄一點事,可能成本也不小,可能還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呢。
中國面對美國的“巧實力”,沒有必要驚慌,原因是:一是12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美國吃不下去;二是13.7億中國人口,美國消滅不了;三是美國的核武器雖然能夠毀滅地球若干次,而中國的核武器還是能夠毀滅美國一次的。對付美國的“巧實力’,很簡單,一是搞好自己的經(jīng)濟建設、軍事建設、航天建設、科技文化建設等等,好好繼續(xù)發(fā)展自己,壯大自己;二是誰愿意充當美國的炮灰,針對著中國,就毫不手軟,當頭一棒;三是不妨也來搞點軍演,或者派一些軍艦,去太平洋,或者去美國附近,刺激一下美國,拖一拖美國本來就不景氣的經(jīng)濟;四是到美國的拉美后院去,到歐洲區(qū),到非洲去,布一些棋子,適當惹一下它。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4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