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不小,大美馨人
一
前年在江西南昌,結(jié)識了著名畫家、教授、景德畫院名譽院長張志安先生。張先生送了一本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的《張志安小品文小品畫》予我——近來翻閱此畫冊,總會從心中升騰起一種快慰、一種清新……會因為童趣與幽默,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二
張先生筆下最為多姿多彩、最為形神兼?zhèn)洹⒆顬榍檎嬉馇械?,首推他筆下的雞。雞為何物?農(nóng)舍常見之家禽也。
然而張先生筆下的雄雞,或峨冠高趾,闊步橫行,題曰:“何謂我行我素?”或側(cè)首怒目,豎尾奮爪,題曰:“又一位大衛(wèi)!”或縮頭垂翅,棲于樹下,題曰:“人,老謀深算者常如此”;或踽踽獨行,艱難跋涉,題曰:“莫嫌歲月多風(fēng)雨,一生都在旅途中”;或閉目凝神,柳下聽蟬,題曰:“達(dá)摩悟道”。
他畫的雌雞,或與雄雞脈脈含情,或呵護一群小雞——雖少巾幗英豪之姿,頗多賢妻慈母之致。他筆下雛雞,依偎在母雞身旁,無憂無慮,題曰:“世上只有媽媽好”;畫一群神情凄惶的小雞,題曰:“于今電孵化,何處找媽媽?”……像這樣富有多種多樣人情味的畫雞作品,在中國畫界真還是很少見到,有評論家把志安的雞與悲鴻的馬、白石的蝦、苦憚的鷹、黃胄的驢相提并論,絕非空穴來風(fēng)。(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三
張志安先生喜歡畫小動物,畫得極多的是雞、魚、麻雀、貓,看上去拙拙的、稚稚的,無不可愛可憐。簡單地將這歸結(jié)于畫家偏戀小情小趣,未免過于草率。
且看他畫雞的那些題句和畫熱帶魚“長成什么樣子,我們自己又作不了主”,畫小鳥“耳畔常聞汽槍聲”,畫青蛙“昔日蛙聲一片”等題句,便知道他不僅有顆純稚的童心,亦有著悠遠(yuǎn)的情懷和豐富滋潤的內(nèi)心世界,是一個生活的真愛者。而有愛才懂得恨,才會關(guān)懷,才會思考,才會不含糊于對清與濁的判斷,張先生其實是在用畫筆寫他心里想說的話,寫他的一懷素心。他畫面上的東西很少,蘊含的東西卻很多很多,即是小品,大美存焉——在若愚若拙、沖淡悠然的表層下,跳動著豐富的人格底蘊和情感波濤——從“世上只有媽媽好”的童心,到“長成什么樣子,我們自己又做不了主”的無奈,在到“耳畔總聞汽槍聲”的憂慮和“于今電孵化,何處找媽媽”的尷尬,看到了一位藝術(shù)家的“人文精神”和他的“終極關(guān)懷”。他是真誠的,而真誠是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無論作畫還是為文。心跡的清澈流露才是最感人、最有生命力的,雕琢氣、造作氣、學(xué)院氣、商品氣、蒼老氣與張先生無緣。
四
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好不好看即形式美不美,固是見仁見智,難有唯一的尺度。
但真不真,則是能夠體會認(rèn)知的。這里的真,當(dāng)然不是指作品所模寫的對象的客觀一致性如何,不是西方油畫似的逼真,而是說作者是否以真誠的態(tài)度,傳遞給讀者以真摯的情感。至于這情感偉大也罷,平凡也罷,昂揚也罷,凄愴也罷,均無強求,最要緊的是真摯。就藝術(shù)價值言,唯真為貴為美,唯真能百看不厭,唯真才青春永駐。
張先生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我就是這么涂涂玩玩,聊以自娛”——這絕非是老畫家的矯情。其實,以自娛的心態(tài)為文作畫,是很不容易的,如同從容、達(dá)觀,明知道有益于驅(qū)除心靈的病癥,可要做到真難。尤其在功利使很多人變得浮躁虛妄、方寸莫定、本心迷失的今天——這需要一個藝術(shù)家遠(yuǎn)離庸俗、超然物外的好心境。也許,正因為定位在“自娛”的層面上,張先生的作品才如此的親切、溫馨。
先生今年已七十高壽了,祝愿他的作品永遠(yuǎn)不要長出一枚老年斑,童心永存。
散文在線(sanwenzx.com)首發(fā)網(wǎng)址:http://sanwenzx.com/plus/view.php?aid=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45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