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頭的故事
如果套用如今把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稱為80后的叫法,那么我就算是個70后了。
因為是70后,所以在少年時期物質(zhì)、經(jīng)濟(jì)還不甚富有的農(nóng)村,對于一個五口之家的農(nóng)民家庭,能吃得上罐頭要算是相當(dāng)奢侈的了。然而奢侈歸奢侈,畢竟有一次父親還是買回了一瓶山楂罐頭,并留下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父親命苦,很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就去世了,父親靠了在本村的大姨才得已長大并成家的,在父母眼中,父親的大姨就是至親,在我和哥哥、弟弟的記憶中,因為姥姥(我們管父親的大姨叫姥姥)常護(hù)著我們,她老人家在我們心目中簡直就是我們最慈祥、最親近的保護(hù)神。所以家里每有什么好吃的,都會由我們哥幾個端上開飯后的第一碗飯穿過五、六十米的街道送給姥姥吃。有一年,父親在外為別人漆家俱后,回來時買回了一瓶山楂罐頭準(zhǔn)備送給姥姥吃,可是當(dāng)把罐頭拿出來放在桌子上時,玻璃瓶中那紅紅的果子讓我們哥幾個圍著看了又看,雖然不知道是什么味,也知道送給姥姥吃的東西肯定好吃,一個個饞得口水直咽!父親看到我們的饞樣,狠狠心打開罐頭,讓我和哥哥償每人嘗了兩個,弟弟最小,比我們多吃了一個,弟弟吃后憨憨地望著罐頭喊著“要吃疙瘩”,但最終沒有再吃上第四個他印象中的“疙瘩”,大概是怕我們在路上偷吃了“疙瘩”吧,那次給姥姥送吃的是父親親自去的。從此,弟弟一直渴望能再吃上“疙瘩”,但父親再也沒有買回過那種好吃的“疙瘩”。
后來,土地下戶那年,村里隔三差五地要抓鬮(我們那兒方言管鬮也叫疙瘩)決定誰家種哪塊地,有一次父親不在家,村里喇叭上廣播讓家里去抓疙瘩,母親說小孩手氣好,讓哥哥去抓疙瘩,弟弟聽說是抓疙瘩,哭著非要去,就跟著哥哥去了隊里抓疙瘩。抓完疙瘩回來后,哥哥告訴了母親分地的結(jié)果后便上學(xué)去了,母親看到弟弟一副欲哭未哭的樣子就問弟弟怎么了,不問還好,一問弟弟“哇”地哭了起來,邊哭邊說“大哥把疙瘩一個人吃了,我就沒吃上,連看也沒看到!”母親一聽明白了弟弟是把鬮這個“疙瘩”當(dāng)成了當(dāng)初吃罐頭的那個‘疙瘩“了,又是氣又是笑地說給了鄰居,鄰居們聽了也是哄堂大笑,笑得弟弟倒不好意思起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441101/
罐頭的故事的評論 (共 6 條)
- 畢欣苗 審核通過并說 那些溫情打動一代人的心扉,不知90,00后看了有觸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