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雜記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路上的行人依舊紛紛,而斷魂的依舊是那些記憶。曾經(jīng)遺忘的曾經(jīng)早已隨著年華漸長,消逝在莫名的風(fēng)中。漫山遍野的青冢,堆積著無數(shù)的孤寂。櫻桃花謝,青澀的果掛滿了枝頭,也掛滿多情兒女脆弱的心頭。蔥蘢的綠,以肉眼看得見得速度,蔓延著。
一
農(nóng)歷三月,陽光開始明媚起來。對于我這樣一個在室內(nèi)呆慣了的人,突然出現(xiàn)的溫暖,總讓我有一些不適應(yīng)。早上,掀開被子,按照已經(jīng)的習(xí)慣的方式,穿上厚厚的衣服,剛開始的時候沒什么,可是一到中午,驟然上升溫度,就會讓人汗流浹背。晚上下班以后,坐在電腦前,總是不自覺地打開電暖器,可是壓不了多久,室內(nèi)偏高的溫度又讓人受不了。每一個季節(jié)的離去,都要我們改變一下早就習(xí)慣的生活方式,對于我這樣懶惰慣了的人來說,總有太多的不適應(yīng)。
太陽似乎起得比以前早了許多,沒有了曾經(jīng)的羞澀,一切都是順其自然來了。清瘦的山澗豐腴了,用手觸摸那些晶瑩的液體的時候,指尖感受到的,不再是徹骨的冰冷。
花的香味在輕柔的風(fēng)中慢慢醞釀,形成了醉人的氤氳??傆袔灼溆㈦S風(fēng)而至,拂過面頰,讓人憑空生出無限的遐想。青草的香是淡淡的,讓人感覺不到的那種,這與它們不動聲色的姿態(tài)很是契合。閉上眼,隱約的還有南國女子的體香,以及海水的咸澀味道。睜開眼,溫柔的柳絲與女子的發(fā)一起飛舞,是這個季節(jié)獨有的風(fēng)景。(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枯黃的山們,穿上了綠色的新衣,從頭到腳都是新的。陽光下,行走在田間地頭,踩在柔柔的草的上面,總能感覺到腳下面生命的力量。好像只有一個夜晚的功夫,所有的草都長了出來。親眼目睹著這些淡淡的鵝黃逐漸變成蓬勃的綠,讓人不得不生出幾分感嘆。
校園里,玉蘭將放未放。在青色的外皮下,露出些許淺淺的白,沒有牡丹的張狂,也沒有梨花的落寞,有的只是淺淺的羞怯與淡淡的芬芳。遠(yuǎn)山上,在一片蔥蘢的綠色中間,星星點點的野花,也用自己鮮艷的顏色,發(fā)出了生命的吶喊。閉了眼,各種不同的花香混在一起,總讓人昏昏欲睡。
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時節(jié),室外很適合讀書。午后,倚在墻角,翻開一頁雋永的文字,思緒就瞬間開始飄飛起來。毫無疑問,這個午后將是恬靜的、安適的,是可以令人長久神往的。
二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詩人曾這樣寫過。
清明,一個屬于眼淚的節(ji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帶著妻兒,一起走近那些青冢的時候,總有幾分思念的沉重。曾經(jīng)的歡顏笑語早已隨風(fēng)而逝,靜靜地立在我們面前的是無言的墳塋。那些總該用手撫摸我們面頰的老嫗,早已化作了一抔黃土;曾經(jīng)山一般剛強(qiáng)的男子,不過是我們面前的土饅頭中一具殘缺的白骨。一個清明又一個清明,有多少生命徐徐而來,又有多少生命款款而去呢?
在先人的墳前,掛上一掛紙做的墳飄,看著白色的墳飄隨風(fēng)舞動,思緒不由得再一次回到那些痛不欲生的夜晚。在白色的挽聯(lián)上,一個個醒目的黑字觸目驚心,孝子的哭聲震耳欲聾,鑼鼓的響聲凄凄慘慘。隨著墳飄的飛舞,疼痛開始逐漸蔓延開來。
點上幾張火紙,火焰跳躍著,充滿了無窮的生命的力。用錢壓過的火紙,是另一個世界的貨幣,先人們真的用到了嗎?我們不得而知,無神論了的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反駁著這種行為,在曾經(jīng)的我看來,這不過是自己欺騙自己的一種行為罷了,何況,這還是春季火災(zāi)的源頭之一??墒请S著年歲漸長,我對著一切不在排斥,很多時候我也融入其中,在我們的這個世界,我們渴望金錢并孜孜不倦地奮斗著,在先人們的那個世界,何嘗不是這樣呢?我們無法和親人分享我們在這個世界的擁有,何不給予他們一些慰藉呢?
在火紙的殘燼中點燃香,跪下,雙手晃動,讓明火熄滅,而后恭敬地插在先人的墳頭。青煙繚繞中,先人的面容若隱若現(xiàn),他們慈眉善目地,看著眼前的子孫,有幾分欣慰,也有幾分落寞。
再一次跪下,對著先人的墳頭,磕幾個頭,向先人索取著各種愿望。每次做這一切的時候,我的心里都生生的疼,我們這些貪得無厭的子孫們,先人們在活著的時候,已經(jīng)給了我們那么多,可是現(xiàn)在的他們的肉體早已化作了一縷青煙,可是我們依舊在不停地索要,而且,年年如此。
按照老家的說話,人死了總的有一個人在自己的墳前,燒幾張紙,點一炷香,表示香火的傳遞,可是我們這些逐漸背離了家鄉(xiāng)的不孝子,又有幾個清明是給先人們燒了紙,點了香呢?很多年后,當(dāng)我們也化作一抔黃土的時候,又有誰會為我們燒幾張紙,點一炷香呢?
三
“自昔關(guān)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這是葉世倬的詩句,也是紫陽茶的廣告語。
對紫陽茶,我不陌生,不僅不陌生,還熟悉到了不能在熟悉的地步,從小在這里長大,親眼目睹了紫陽茶葉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作為在紫陽農(nóng)村長大的孩子,種過茶,采過茶,加工過茶,也愛喝茶,對茶也就有了自己獨有的領(lǐng)悟。
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等級劃分,茶算是草民一類,對生存環(huán)境沒有過多的奢求,落地生根,發(fā)芽,長出嫩綠的葉兒,長相普通,甚至帶有一些土里土氣的味道。不需要過多的耕耘,每年冬天翻翻土就可以了,如果經(jīng)濟(jì)條件允許,也可以在打春之前施施肥。沒有水仙的高貴,也沒有蘭花的傲氣,在紫陽,隨處都可以看見茶樹的影子。
清明前后,隨著氣溫的回升,隨著雨水的豐腴,茶樹們也爭先恐后地吐出鮮嫩的芽兒。在陽光的照射下,那些芽兒發(fā)出淡淡的光芒。每年的這個時候,是農(nóng)人最為最為忙碌的時節(jié),既要種好地里莊稼,又要把茶采下來,因為茶是季節(jié)性最強(qiáng)的作物之一,也許就那么幾天時間,鮮嫩的芽兒就變老了,就沒法做成色香味俱全的茶葉了。
當(dāng)太陽剛剛出來,茶樹上的露水慢慢消失的時候,采茶人就已經(jīng)在茶園勞作了。彎著腰,拉過茶樹柔嫩的枝,用手把那些鮮嫩的芽兒輕輕摘下,輕輕地放在早已準(zhǔn)備好的茶簍里面。每個人的動作都是那么輕柔,就連男人也不例外。很多人都不理解紫陽人陽剛的外表下,為什么會有那么溫柔的一顆心,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都采過茶,采茶的時候,必須溫柔,時間長了,人也就溫柔了。
采茶時節(jié),是最熱鬧的時節(jié)。單純的采茶勞作,是很無聊的,無聊了,就唱歌。山這邊唱,山那邊和,無論是傳統(tǒng)的紫陽山歌,還是新近的流行歌曲,紫陽人都會唱。無論是哪一種歌,從紫陽人的紅唇白齒間迸出來的時候,都洋溢著快樂,充滿著春天的氣息。
捏一撮茶葉,放入杯中,沏入滾燙的山泉水,看那些碧綠的葉兒慢慢散開,水的顏色也就有了春天的綠意,沁入心脾的甘甜,不經(jīng)意間,趕走了所有疲憊,五臟六腑中的污穢也被沖洗得干干凈凈。
窗外夜色迷蒙,空氣也已慢慢沉睡,看看電腦上的時間,早已過了十二點。今年的清明就這樣過去了,雖然對先人的思念依舊,心底的憂傷依舊,但時間不會停下腳步讓我們疼痛,因為日子依舊在繼續(xù)。就像那些花兒謝了,接的依舊是和去年一樣香甜的果實。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414917/
清明雜記的評論 (共 5 條)
- 紫霞仙子 審核通過并說 欣賞
- 山風(fēng)耳語 推薦閱讀并說 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