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上官親民:七絕·嵌名桂純友題詩

2018-01-04 13:57 作者:上官親民  | 8條評論 相關(guān)文章 | 我要投稿

嵌名桂純友題詩

2016年10月5日

桂花開放未曾遲,

純茂金英已滿枝。

友舊又臨芳樹下,

奇葩還賞仲秋時。(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注:

桂花,美稱桂子。桂花有很多別稱:因為葉子像圭而稱“桂”;紋理如犀,又叫木犀;其清雅高潔,香飄四溢,被稱為“仙友”;桂花又被稱為“仙樹”、“花中月老”。桂花通常生長在巖嶺上,也叫“巖桂”;桂花開花時濃香致遠,其香氣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清可蕩滌,濃可致遠,因此有“九里香”的美稱;黃花細如粟,故又有“金粟”之名;桂花為“仙客”;花開于秋,舊說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稱“西香”或“秋香”;桂花樹是崇高、貞潔、榮譽、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桂花是中國木犀屬眾多樹木的習稱。桂花是常綠喬木或灌木,高3~5米,最高可達18米;樹皮灰褐色;小枝黃褐色,無毛。葉片革質(zhì),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4.5厘米,寬2.6~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呈楔形或?qū)捫ㄐ?,全緣或通常上半部具細鋸齒,兩面無毛;葉柄長0.8~1.2厘米,最長可達15厘米;聚傘花序簇生于葉腋,或近于帚狀,每腋內(nèi)有花多朵;苞片寬卵形,質(zhì)厚,長2~4毫米,具小尖頭,無毛;花梗細弱,長4~10毫米,無毛;花極芳香;花萼長約1毫米,裂片稍不整齊;花冠黃白色、淡黃色、黃色或桔紅色,長3~4毫米,花冠管僅長1毫米;雄蕊著生于花冠管中部,花絲極短,長約0.5毫米,花藥長約1毫米,藥隔在花藥先端稍延伸呈不明顯的小尖頭;雌蕊長約1.5毫米,花柱長約0.5毫米。果歪斜,橢圓形,長1~1.5厘米,呈紫黑色。花期8~10月上旬,果期翌年3月。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因此在中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qū)均可露地越。桂花較喜陽光,亦能耐陰,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稀少。桂花性好濕潤,切忌積水,但也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堿性土和低洼地或過于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zhì)壤土最為適宜。桂花終年常綠,枝繁葉茂,秋季開花,芳香四溢,可謂“獨占三秋壓群芳”。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桂花常與建筑物,山、石機配,以叢生灌木型的植株植于亭、臺、樓、閣附近。傳統(tǒng)配置中自古就有“兩桂當庭”、“雙桂留芳”的稱謂,也常把玉蘭、海棠、牡丹、桂花四種傳統(tǒng)名花同植庭前,以取玉、堂、富、貴之諧音,喻吉祥之意。在住宅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樹,能收到“金風送香”的效果。在校園取“蟾宮折桂”之意,也大量的種植桂花。周《客座新聞》中記載:“衡神詞其徑,綿亙四十余里,夾道皆合抱松桂相間,連云遮日,人行空翠中,而秋來香聞十里,其數(shù)竟達株,真神幻佳景”??梢姰敃r已有松桂相配作行道樹。在現(xiàn)代園林中,因循古例,充分利用桂花枝葉繁茂,四季常青等優(yōu)點,用作綠化樹種。其配置形式不拘一格,或?qū)χ?,或散植,或群植、列植。常見植于小區(qū)、園林、學校、事業(yè)單位、工廠、山坡、庭院、路邊、建筑物前。桂花對氯氣、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都有一定的抗性,還有較強的吸滯粉塵的能力,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礦區(qū)。盛開時,花開滿枝,使芳香四溢,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實為美化庭院之理想樹種。桂花功效:淡黃白色,芳香,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于食品、化妝品,可制糕點、糖果,并可釀酒。桂樹的木材材質(zhì)致密,紋理美觀,不易炸裂,刨面光潔,是良好的雕刻用材。桂花以花、果實、根入藥。秋季采花;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別曬干?;ǎ盒?,溫;功能散寒破結(jié),化痰止咳;用于牙痛,咳喘痰多,經(jīng)閉腹痛。果:辛、甘,溫;功能暖胃,平肝,散寒;用于虛寒胃痛。根:甘、微澀,平;功能祛風濕,散寒;用于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腎虛牙痛。桂花酒功效:古人認為桂為百藥之長,所以用桂花釀制的酒能達到「飲之壽千歲」的功效。漢代時,桂花酒已是人們用來敬神祭祖的佳品,祭祀完畢,晚輩向長輩敬酒用桂花酒,長輩們喝下之后則象征了會延年益壽。桂花酒香甜醇厚,有開胃醒神、健脾補虛的功有。桂花酒尤其適用于女士飲用,被贊譽為“婦女幸福酒”。中國醫(yī)學中有花療的理論實踐,桂花酒就是典型的實例。桂花茶功效:桂花茶可養(yǎng)顏美容,舒緩喉嚨,改善多痰、咳嗽癥狀,治十二指腸潰瘍,葦麻疹、胃寒胃疼、口臭、視覺不明。桂花屬于木犀科木犀屬,該屬植物約30種,分布于亞洲東南部和美洲。P.S.Green對木犀屬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將其分為4個組,除了圓錐花序組為亞洲和美洲共有外,其余3組均特產(chǎn)亞洲。圓錐花序組包括2個美洲種和亞洲產(chǎn)的小葉月桂、牛矢果等5種,其中3種產(chǎn)于中國,主要分布于華南和西南地區(qū)。管花木犀組和離瓣木犀組種類較少,分別僅有2種和1種,特產(chǎn)中國或以中國為分布中心。木犀組是最大的組,有20種,除了日本特產(chǎn)的島嶼木犀外,其余種類中國均產(chǎn),而且大多為中國特產(chǎn),其中最著名的桂花即在此組。該組分布最廣,從熱帶一直延伸到溫帶地區(qū)。從形態(tài)上看,仍處于強烈的分化之中,故而種的劃分和種間親緣關(guān)系的確定極其困難。由此可見,木犀屬植物以中國為分布中心,不包括雜交種齒葉木犀,中國共有24個自然種,占總種數(shù)的82.76%,而且尤為重要的是,該屬所有4個組均分布于中國,因而處于演化各階段的該屬植物在中國均有代表,因此木犀屬的起源和演化中心應在中國,而且從地理分布上看,極有可能在西南地區(qū)。桂花品種分類系統(tǒng)與桂花品種記載,現(xiàn)知桂花品種約有105個,其分類為:一、四季桂類:植株較低矮,常為叢生灌木狀,高1~3m,偶可長成高達5~6米的小喬木。葉二型,春梢葉和秋梢葉不同,前者較寬,近于全緣,先端常突尖,后者狹窄,多有鋸齒,先端漸尖?;ㄐ蝽斏颍埃┮干?,一為具有總梗(花序梗)的帚狀花序或近圓錐狀,一為無總梗的簇生聚傘花序,前者多見于枝頂部位,在春季開花時尤為明顯,后者主要見于秋季花期?;ㄆ陂L,以春季和秋季為盛花期。僅1個品種群:1、四季桂品種群,特征同上。現(xiàn)知“月月桂”、“天香臺閣”、“皺葉四季桂”、“四季桂”、“小葉四季桂”、“大葉四季桂”、“貴州四季桂”、“大葉佛頂珠”、“小葉佛頂珠”、“日香桂”、“冬香紅”、“小花四季桂“等大約15個品種。二、秋桂類: 植株較高大,多為中小喬木,常有明顯的主干,高達3~8米(間或高達12米以上),少數(shù)品種呈叢生灌木狀。花序腋生,為簇生聚傘花序,無總梗?;ㄆ诙?,集中于秋季8~11月間。包括3個品種群:1、銀桂品種群,花色淺,白色、淺黃色(皇家園藝協(xié)會色卡RHS 2~5)、檸檬黃色(RHS 6~8)至中黃色(RHS 9~12)?,F(xiàn)知“籽銀桂”、“寬葉籽銀桂”、“早銀桂”、“闊葉早銀桂”、“圓葉銀桂”、“晚銀桂”、“硬葉銀桂”、“白潔”、“蘇州早黃”、“柳葉桂”、“九龍桂“等約30個品種。2、金桂品種群,花色為黃色(RHS13~17)至淺橙黃色(RHS 18~22)?,F(xiàn)知“早籽黃”、“蘇金桂”、“墨葉金桂”、“大花金桂”、“晚金桂”、“潢川金桂”、“大葉籽金桂”、“大葉黃”、“小葉金桂”、“金獅桂”、“金球桂”、“波葉金桂”、“圓瓣金桂”、“金桂”、“柳葉金桂”、“折葉金桂”、“亮葉金桂”、“鐮刀金桂”、“山茶金桂”、“卷葉金桂”、“大葉金桂”、“卷花黃”、“齒葉金桂”、“曲枝金桂“等約35個品種。3、丹桂品種群,花色最深,為橙黃色(RHS 23~24)、橙色(RHS 25~N25),至紅橙色(RHS35)?,F(xiàn)知“籽丹桂”、“大葉丹桂”、“華蓋丹桂”、“大花丹桂”、“丹桂”、“寬葉紅”、“齒葉丹桂”、“朱砂丹桂”、“硬葉丹桂”、“桃葉丹桂”、“狀元紅”、“咸寧丹桂”、“鎘橙丹桂”、“小葉丹桂“等約25個品種。桂花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銀桂、丹桂之分;桂花以葉型而言,有柳葉桂、金扇桂、滴水黃、葵花葉、柴柄黃之分;桂花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佳之分等。常見的栽培品種有波葉金桂、朱砂丹桂、硬葉丹桂、早銀桂、杭州黃、四季桂、佛頂珠、日香桂等。桂花原產(chǎn)中國西南喜馬拉雅山東段,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國西南部、四川、陜南、云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長,現(xiàn)廣泛栽種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qū),其適生區(qū)北可抵黃河下游,南可至兩廣、海南等地。中國已形成湖北咸寧、湖南桃源、安徽六安、廣西桂林、貴州遵義、湖北武漢、浙江杭州、四川成都等集中種植桂花的地域,商品生產(chǎn)基地。中國桂花于1771年經(jīng)廣州、印度傳入英國,此后在英國迅速發(fā)展。現(xiàn)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以地中海沿岸國家生長為最好。中國現(xiàn)存樹齡最老的一株占桂,在陜西省漢中市南郊縣圣水寺院內(nèi)。這株古桂相傳是西漢初年(公元前206年),官拜相國的蕭何親手種植,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樹齡,其主干直徑達232厘米,樹冠覆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枝葉繁茂,蒼勁雄偉。桂花在中國的生長歷史可追溯到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工作者在廣西桂林南郊的甑皮巖洞穴遺址中,曾發(fā)現(xiàn)有桂花的花粉。桂花由野生的天然生長狀態(tài),到人工栽培,經(jīng)過了漫長的引種馴化過程。據(jù)文字記載,中國桂花樹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載曰:“招搖之山,其上多桂。”《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載曰:“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鼻毒鸥琛份d曰“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薄秴问洗呵铩份d曰:“物之美者,招搖之桂?!鼻貪h問綴輯的《爾雅》一書,關(guān)于桂花詳細地記載。《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余種,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著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橄欖、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司馬相如《上林賦》中也提到桂花。東漢袁康等輯錄的《越絕書》中載有計倪答越王之話語:“桂實生桂,桐實生桐。”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并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征。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記載:“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巔,冬常青,其類自為林,間無雜樹。”南朝齊武帝(483~493年)時,湖南湘州送掛樹植上林苑中。由此可見,桂花引種皇苑已扶成功,并具一定規(guī)模。《南部煙花記》記載,陳后主(公元583—589年)為妃張麗華造“桂宮”于庭院中,植桂一株,樹下置藥杵臼,并使張妃馴養(yǎng)一白兔,時獨步于中,謂之月宮??上攵敃r把月亮認作有嫦娥、桂樹、玉兔存在的月宮這一傳說已相當普及。唐代文人引種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李白《詠桂》詩中則有“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植君園?!北砻髟娙艘补饒@中,既可時時觀賞,又可時時自勉。這種需要,導致園中栽培桂花日漸普遍。柳宗元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為杭州、蘇州刺史,他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間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紅桂,鐘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紅桂,先后引種到洛陽郊外他的別墅所在地。唐·曹鄴《寄陽朔友人》:“桂林須產(chǎn)千株桂,未解當天影日開。我到月中收得種,為君移向故園栽?!贝藭r,園苑、寺院種植桂花已較普遍。宋代時期桂花已被廣泛用于庭園中栽培觀賞。宋之問《靈隱寺》詩中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钡闹娋洌屎笕艘喾Q桂花為“天香”。宋朝梅堯臣《臨軒桂》:“山楹無惡木,但有綠桂叢。”歐陽修《謝人寄雙桂樹子》中句曰:“曉露秋暉浮,清陰藥欄曲?!卑凳竟鸹ㄒ岩浦驳皆娙送ピ褐械纳炙帣跅U旁。宋代毛滂《桂花歌》中句曰:“玉階桂影秋綽約,”說明在玉色的臺階前植桂。宋代時候桂花不但栽培廣泛,而且已開始用桂花做食品。宋人林洪所著《山家清供》中已經(jīng)有用桂花做的“廣寒糕”出現(xiàn)。元代倪瓚《桂花》詩中“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指出窗前植桂。明清時期,桂花栽培更為普遍。李時珍《本草綱目》、彭大翼《山堂肆考》、屈大均《廣東新語》等書之中都提到桂,各地方志也較多有桂花分布和栽植的記載。王世懋《學圃雜疏》中最早提到的早黃、毬子等桂花品種現(xiàn)在仍存在?!侗静菥V目》中提到的春桂和《花經(jīng)》中提到的寒露桂等,如今沒有再發(fā)現(xiàn)。明代戴羲《養(yǎng)余月令》記載有腌桂花、丹桂糕。明清時期南京等地開發(fā)用桂花泡茶、釀酒,制作桂花醬、桂花醋、桂花糖粥藕、桂花糖芋苗、桂花赤豆酒釀元宵、桂花烘糕之類吃食。民國時候南京還出現(xiàn)了“桂花仔雞”、“桂花干貝”之類餐品。但是南京著名的“桂花鴨”倒是沒有用到桂花調(diào)味點綴,僅僅因為中秋時候鴨子最肥美,此時上市的鹽水鴨就被美其名曰“桂花鴨”。桂花是中國傳統(tǒng)十大名花之一,桂花終年枝葉繁茂,而桂花更是幽香而不露,秀麗而不嬌,清雅高潔,香氣濃郁,以其獨有的花香受到人們的青睞,深受歷代聞人墨客的喜愛,古人評桂花為“濃、清、久、遠”俱全,清可滌塵,濃能透遠,推之為上品,因而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大批詠桂佳作。特別是他們對事物的細微觀察和獨到見解,給人一種詩畫相映、美麗高潔的享受。李賀的“聯(lián)翩桂花墜秋月”,虞儔的“桂子飄香月中聞”,李嶠的“枝生無限月香”,宋之問的“桂子月中落”,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尋桂子”,李商隱的“昨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楊萬里的“不是人間種,移從月里來”等等,詩人把月和桂的形態(tài)、神態(tài)、儀態(tài)和情緒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默頌著這樣的詩句,好像身臨其境,忘卻外面嘈雜的世界。在眾多的香花中,桂花的香氣為人們喜愛。因為一般香花,其香或清或濃,而桂花香氣則清、濃兼具,濃郁超凡,香氣中還帶有一絲甜意,令人久聞不厭。歷代詠桂詩中,以宋代洪適的詩對桂花的評價最高:“誰定花王定等差,清芬端合佩金犀……只道幽香聞數(shù)里,絕知芳譽豆千鄉(xiāng)?!弊怨乓詠?,人們談到桂花,常把桂花樹和月亮聯(lián)系在一起,編織了不少令人向往的神話:“吳剛伐桂”:桂花的神話傳說不斷出現(xiàn),尤其是唐代小說中的吳剛伐桂的故事,更在我國民間廣泛流傳。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傳頌著:月亮里有一座廣寒宮,寂寞的嫦娥仙子就住在宮中,宮里長著一棵挺拔高大的桂花樹,樹身高達500余丈。所謂“月中有丹桂,自古發(fā)天香”,反映的就是這棵桂花樹。其桂樹,高五百丈,生長很快,不砍宮里就容納不下。于是,玉皇大帝便命一個學仙修道觸犯了天規(guī)的西河人,此人姓吳名剛,天天去砍那棵桂花樹。但是,由于它的愈合力和再生力都很強,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從此,吳剛也就只好長期過著“金風玉露伴素月”的生活。千萬年過去了,吳剛總是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這一天,吳剛才在樹下稍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jié)。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詩詞“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這一典故?!皨葘m折桂”:據(jù)《后漢書·天文志注》中云:“羿請無死之藥于西王母,娥竊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為嬋娟?!鄙裨拏髡f中嫦娥偷食了丈夫的仙藥,飛到月宮,變成了嬋娟。嬋娟也就成了月亮的代稱,這也是嬋宮的來歷。折桂,就是要到月宮折取桂枝。晉朝的詵應試時,自喻為“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再如《元曲選鄭德輝〈王粲登樓〉二》中云:“寒窗書劍十年苦,指望蟾宮折桂枝?!背浞终f明舊時文人努力為考取功名的艱辛以及奮斗目標。

被嵌名題詩的詩人簡介:桂純友,筆名軒,男,1964年8月16日生,江蘇省泗洪縣人,現(xiàn)居洪澤湖。宿遷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鄉(xiāng)土詩人協(xié)會會員、中外散文詩學會會員。1988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發(fā)表詩歌、散文、小說等多體裁作品三百余首(篇),作品散見《詩刊》、《詩歌報》、《南國詩報》、《青年詩人》、《新詩人》、《散文詩世界》、《楚苑》、《鄉(xiāng)土詩人》、《魯西詩人》、《屈原風》、《關(guān)雎愛情詩》、《晚報文萃》、《天津文學》、《中國愛情詩刊》、《中國文學網(wǎng)》等刊物與網(wǎng)站,及微信公眾平臺;有作品被推薦。出版詩集《閃爍的群星》、《我在夢的風景里》、《溫暖的記憶》、《大地上的苦菜花》、《我在一根秫秸中間生活》等。有作品入選《“相聚天臺山”首屆全國詩文大會作品選》、《中國百年新詩經(jīng)(第一卷)》等多種精品選本。榮獲1996年詩刊社藝術(shù)研究中心優(yōu)秀作品獎;榮獲2001年泗洪縣委組織部、宣傳部建黨80周年征文紀念獎;《母親的光芒》榮獲2005年全國首屆“雁鳴湖杯”征文一等獎;詩集《我在夢的風景里》榮獲2007年中國鄉(xiāng)土詩人協(xié)會全國首屆“鄉(xiāng)土詩人杯”最佳詩集獎;《鄉(xiāng)村紀事(組詩)》榮獲2007年《中國作家》優(yōu)秀作品獎;散文《母性的光芒》榮獲泗洪縣首屆文藝作品“彩虹獎”文學作品類三等獎;詩歌《董存瑞》榮獲2008年“紀念董存瑞烈士犧牲六十周年”全國詩歌、歌詞征文活動詩歌類二等獎;散文詩《草編戒指》榮獲2009年全國散文作家論壇征文大賽三等獎,榮獲《關(guān)雎愛情詩》2014年年度“十大潛力詩人獎”。其作品《向往天臺(組詩)》在2016年《中國夢文學網(wǎng)》“大好河山”中華全國詩文聯(lián)賦大賽暨徐霞客文學獎征文中獲“徐霞客文學獎”組提名獎,出席了“相聚天臺山”首屆全國詩文大會。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955457/

上官親民:七絕·嵌名桂純友題詩的評論 (共 8 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魯振中
  • 王平如是說
  • 雪
  • 紫燕之約
  • 浪子狐
  • 心靜如水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留坝县| 肥西县| 安乡县| 阿克苏市| 新晃| 错那县| 广德县| 白银市| 浦城县| 工布江达县| 塘沽区| 西畴县| 丰台区| 武威市| 城口县| 彝良县| 石林| 扶绥县| 泸西县| 观塘区| 色达县| 墨玉县| 岳阳县| 安宁市| 兴海县| 长顺县| 简阳市| 营山县| 祥云县| 玉溪市| 祁连县| 曲阳县| 平阳县| 道孚县| 无极县| 永福县| 固原市| 百色市| 丹巴县| 台中市| 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