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美妙之處,是內(nèi)心的安寧
有個男生,無意間認(rèn)識的,二十多歲的樣子,在公司也是個小小的管理者。
以上都不是重點(diǎn),我只是想知道,為什么他一直跟我說,今天在看什么書,明天在看什么書,好像看了很多書的樣子,但,我仍然很不喜歡他。這種不喜歡來得莫名其妙,仿佛前世有仇。不僅不喜歡他這個人的長相,甚至連他走路、說話我都覺得看不順眼。一開始我以為是我的問題,畢竟每個月總有那么幾天看人不順眼的,后來發(fā)現(xiàn)不是我的問題,他們部門上上下下幾十號人都不喜歡他,然后我就開始對這個疑問有了興趣。
人們都說看書看得多了,整個人的眉眼都會變得柔順,浮躁的心也會慢慢靜下來,人也會越來越讓人喜歡,可是偏偏在那個男生身上,我絲毫看不出有讀書人的氣質(zhì)。后來和他交談過幾次,就是想知道,他看了那么多書,效果都跑到哪里去了,被他稱贊是特別有用并強(qiáng)烈的書,幾乎都很功利,成功學(xué)、社交知識等,我也不是說這種書看了不好,只是覺得,如果在選擇閱讀之前就已經(jīng)很有目的性,那么他就只會認(rèn)同自己覺得對的東西。
如果一個人看了很多書,言行舉止和氣質(zhì)仍然沒有任何改變,我分析有以下原因:
一、太有選擇性
閱讀之所以會讓人增長見識,是因?yàn)闀泻w的東西可以覆蓋很多領(lǐng)域,尤其是完整的一部小說,更是集中了歷史、地理、人文、科學(xué)等多方面。因而,閱讀的時候,可以各種書都看一些,才有利于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而不至于讓自己看得越多,思維越死板。(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二、不可全不信,亦不可全信
為了故事發(fā)展的需要,書中內(nèi)容往往虛虛實(shí)實(shí),有的夸大,有的貶小,書籍可以是天梯,也可以是天塹,是雞湯還是毒藥,全在于閱讀者本人。
三、目的性太強(qiáng)
閱讀的初衷,我覺得最好以消遣為主,在輕松的心情下,慢慢與作者匯合,才能真正受到書中情感的洗滌。閱讀的目的性太強(qiáng),只能感受到文中內(nèi)涵的冰山一角,得不償失。
四、唯有安靜,可以讀書
心不靜,則外界不寧。閱讀從來都不是靠書本數(shù)量取勝的,而在于內(nèi)心獲得的安寧和共鳴。
——七堇年《塵曲》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三月桃花,四月歡唱,兩人一馬,明日故鄉(xiāng)。
流浪陌路,暖然緋涼,寫意人生,相識一場。
不關(guān)此世,不負(fù)己心,我自傾杯,且君隨意。
此詩化用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中“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句和《赤壁賦》中“縱一葦之所如”一句。心之所向,身之所往,閱讀的美妙之處在于,根本沒打算去索取什么,然而卻不經(jīng)意間收獲了很多。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9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