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三日行之三離石安國寺
由于我逆向由大武鎮(zhèn)進入臨縣,來到磧口。明天得轉(zhuǎn)往離石。
此行第二天下午離開磧口鎮(zhèn)。黃昏抵達離石,那么。從黃昏到傍晚的北川河開始了我對于離石的認識。
臨縣與離石相鄰。全境廣袤各一百八十里,四周皆山環(huán)抱,靈秀湫水中流,即《水經(jīng)注》之“陵水”。北面隔蘆芽山、玉峰山與興縣相接,東面隔赤洪嶺、黃龍山、漢高山與方山和離石相連,南面隔馬頭山與柳林交界,西面臨黃河與陜北的佳縣、吳堡隔河相望。黃河流經(jīng)臨縣境一百余公里。,臨縣當是因此而得名,在臨縣“臨”音“陵”。湫水河源于興縣白龍山,由東北至向西南,由磧口鎮(zhèn)流入黃河,河長百十公里,貫穿臨縣全境。縣境內(nèi)曾是“萬山羅列,舟車不通”,二十世紀初,水路經(jīng)磧口鎮(zhèn)西渡黃河,與陜北溝通,陸路只有東南的石門墕稱為孔道,也就是一條狹窄的山溝,溝口是方山縣的大武鎮(zhèn),是進出臨縣必經(jīng)之路。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便有如此佳句:“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敝劣跂|北西三面的山路,都是羊腸小道。所以《臨縣志》云:“險塞天設(shè),無勞建置”。
加之此處窮山惡水,民情閉塞,不易進出??峙逻@種地形和交通狀況也是今天游客少至的原因吧。
如今倒是方便呢。
麒麟橋頭就有去往離石的直達班車,20塊錢2小時左右。(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往離石途中所見,才體會到這里歷史地理原因生活艱辛所遺留造就的民風(fēng)。曾讀過這樣的文字:“臨縣屬黃土丘陵溝壑地形,境內(nèi)山巒起伏,墚峁連綿,溝壑縱橫,地表支離。山地多平川少,凡有可耕之地,老百姓就地挖窯洞居住,以便耕種謀食。民國初年,民居散落,百戶之村,全縣寥寥無幾,多為幾十戶的小村,地脊而廣,十年九旱,水災(zāi)無常?!杜R縣志》記載:“終歲勤勞,僅免凍餒?!?a target="_blank">過去來過臨縣的外地人,都能感受到這里的老百姓太苦了,臨縣的農(nóng)民至今不用”農(nóng)民“稱呼自己,而說自己是“受苦的人”??梢韵胂?,平原地區(qū)的人們可以利用舟車之利,而這里的人們卻在崎嶇的山路上肩挑背扛。戰(zhàn)爭,苦難,艱辛,凍餒,饑寒使得臨縣民風(fēng)強悍,爭強好勝,不懼生死。”所到之處吃食簡單粗糙,行車無章野蠻。大路上要么是大噸位的拉煤大車,要么是豪華轎車。屢見額頭青筋暴起爭吵不休面目猙獰的路人。
市區(qū)街道很少看到第三產(chǎn)業(yè)諸如旅行社之類。當?shù)厝苏f,誰會來這大山里旅什么游??!大城市里多好啊!等等。
但黃昏將至,我步行至北川河邊,卻看到另是一番景像。干凈的沿河步行道,漂亮的街燈,河中大橋幻化的光影,岸邊廣場還算柔和的音樂,輕曼起舞的男女老少。人們悠閑滿足的神情。我不由自主要跟近前的路人聊聊。此地地方話與陜北言語腔調(diào)很接近,倒也不難交流。甚悅。
晚上9點多鐘叫了出租去市中心。也為了找到合適的出租車去安國寺。
其實在打聽出租的過程中,已經(jīng)得知那是個很少有人去的地方,且在深山之中。距離20余公里,但主要在山道上,叢山峻嶺之中。于是我開始糾結(jié):去還是另找地方游覽。安全當然最重要哦!
但是,很想去看看安國寺。行前閱讀了有關(guān)的文字。
離石安國寺,位于呂梁市離石區(qū)西10公里的烏崖山麓的一個石洼之中。周圍山巒翠綠,絕壁懸崖,群山環(huán)抱,松柏叢生,郁郁蔥蔥。尤使人驚嘆的是突兀石上,忽生怪柏,盤根外露。那林中異狀萬千的嶙嶙怪石,如伏如蹲,如走如奔。在石林之間又有遍生的野草山花,如錦似繡,競相爭艷。寺內(nèi)水源豐富,清泉長流不息。
安國寺原名安吉寺,據(jù)碑記創(chuàng)建于唐貞觀十一年(637),曾為唐代宗女昌化公主食邑地。代宗以佛牙二枚賜與昌化,置銅塔貯之,今寺中銅塔樓就是當年供奉、貯放佛牙之處。當?shù)剡€流傳有昌化公主迎佛骨的故事。該寺依山勢而建,整體布局錯落有致,亭臺樓閣、殿宇禪房比比相連。寺主院分上下兩層,偏院分內(nèi)外兩進,共四處院落。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銅塔樓、鐘鼓樓、萬佛閣、關(guān)帝閣、觀音樓、十王殿、洞賓樓,又有于清端公祠、于萊公祠、于成龍讀書樓,還有萊公別墅、石牌坊、磚塔等,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雄寶殿為元代建筑,多處留有唐代遺風(fēng)。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布瓦,雙翹單下昂,五踩斗拱,中間花拱,單檐懸山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殿內(nèi)供奉著三尊高大精美的三身佛,高達4.8米,造型獨特,栩栩如生。殿左右有60平方米的明代佛傳壁畫,采用傳統(tǒng)的工筆重彩畫法,色彩明快,形象生動。銅塔樓為重檐歇山頂,二層木構(gòu)建筑,上下層四周有圍欄設(shè)木梯可攀登上樓,下又有暗室三間。鐘鼓樓為單檐歇山式建筑。磚塔為宋式須彌座密檐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八層,束腰部分有磚雕圖案,塔身全部采用磨磚對縫仿木構(gòu)筑。
偏院又稱清靜處,有于清端公祠,樓上是關(guān)帝閣。后院古剎禪院,環(huán)境幽雅,建有于成龍讀書樓。于成龍,永寧州(分離石)人,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兩江總督,死后被謚贈光祿大夫,太子太?!,F(xiàn)有讀書樓碑記可考。還建有洞賓樓、萬佛閣等。
寺后百米石崖下是萊公別墅,是于成龍之孫于準在雍正丙午年(1725),就半山石壁天然形成的龐大石崖下修筑而成。其地勢險要,景色奇特,構(gòu)筑精巧。前臨深谷曰"瞑之谷",清泉汩汩匯為細流;下有"八角琉璃井";上有千仞絕壁,懸崖飛瀑,遇雨天則水簾垂掛,其景十分壯觀。絕壁半腰有20平方米人工鑿成的石室,石壁上有"龍"、"虎"、"山林"、"野趣"等石刻大字及道光年間永寧州知州王繼賢親筆書寫的山寺石室文。石室為于成龍之子于廷翼筑,又鑿?fù)ㄊ跒槭?,依窗眺望,遠視中陽縣城,近視寺周美景,南川風(fēng)光,一覽無余。
古剎安國寺,雄居于烏崖山中,以其形勝殊異,風(fēng)景優(yōu)美著稱。內(nèi)有三十二景可供游人觀賞。若逢夏季,氣候清爽,真乃避暑勝地。多少年來有不少仕宦達官、顯赫名流、墨客騷人匯集于此,也曾孕育過歷史清官于成龍這樣的時政英才。這座清雅古寺,四季鳥語花香,游人、香客絡(luò)繹不絕。這處融自然風(fēng)景與古建為一體的名勝,已成為革命老區(qū)的一顆晶瑩奪目的明珠。
為著這樣一個奇特的安國寺我是無論如何都要看看的。盡管聽說少有人至,也深知叢山深處一個弱女子的風(fēng)險,但還是想去。
所以我就一直想著怎么去,怎么保證自己的安全。晚飯后先后經(jīng)過與四位出租司機聊天兒后,了解了路程遠近,出租車生意的蕭條,和幾位司機的談吐。遂決定跟其中一位當值司機用電話聯(lián)絡(luò)到同車早班當值的,次日才能見到的司機一起去。條件很簡單:價錢100元,負責我的來回程,并在安國寺等待我一個小時。
談定了,次日早上9點鐘在我住的酒店門口等車。
五月清晨的微風(fēng),山路兩旁的玫瑰色洋槐搖曳著。在那綠色的行道樹中格外顯眼妖艷。這是我以前從未看到過的。回到家財查出這種槐樹叫做“玫瑰色花朵的香花槐”。那玫瑰色在我的腦海中一直隨風(fēng)起舞,散發(fā)香氣。還未到安國寺我已經(jīng)醉了。沉醉在這山路彎彎那高高的萬綠叢中的點點片片玫瑰色的香花槐中了。
我的呂梁三日行程也就在這玫瑰色的香花槐的搖曳中結(jié)束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887136/
呂梁三日行之三離石安國寺的評論 (共 11 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薦閱讀并說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