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泊人詩歌】“先生”走了,“老師”來否?

【阮泊人詩歌】“先生”走了,“老師”來否?
作者:阮泊人
|
其夫人楊絳先生于一九一一年七月十七日出生
就在二零一六年五月二十五日逝世享年虛歲一百零五歲(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她明明是一個女人,媒體輿論界怎么就稱她為“先生”?
|
我們大家都稱她為“先生”沒有錯,是對她的“長壽、學識與人格”的尊敬
楊絳女士出身在清朝年間,成長于“三個朝代”:清朝、民國與中華
她是一個“民國”時代就很優(yōu)秀的才女,是翻譯家、作家和教授
孫中山先生創(chuàng)建了中華民國于一九一二年元旦在南京就任總統(tǒng)宣布民國紀元
|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一九四九年前后相當長的時間里,“先生”稱呼于社會各界
那時的“先生”稱呼,多見于毛主席和柳亞子先生、郭沫若先生、茅盾先生、魯迅先生……
大專院校與社會各界,上至人民領袖,下到普通教師,對年長者、德高望重者都稱“先生”
到現(xiàn)今的社會上各賓館、各對外領事館、港澳臺等地區(qū)都習慣稱男士貴賓名客為“先生”
|
“先生”這一名詞,使用時必須“審時度勢”和“與時俱進”。跟法律官司用詞須謹慎
在毛主席執(zhí)政坐江山那時起,中國社會各界都一個“同志”稱呼即可搞掂,只分男女同志
筆者自今年四月份注冊山東籍的中國散文網(wǎng)以來,都以“同志”身份慰注良心耐住孤獨
因看到某某署上海什么協(xié)會又有人署什么山什么網(wǎng)站“威帽”“烏紗”“袈裟”等惹火我
|
更有甚者,像我們這般年過半百多一點的人了,遇事還不能心平氣靜,深入分析盡量避之
看到不是好東西,又自以為是好東西,其實自己早就得過發(fā)表“處女作”的喜悅與快感
比如早在八九十年代,廣西的《南國詩報》漂洋過海的,自己的《蝶戀花.致呂梁社長》……
《廣西日報》“八桂美德錦言”征文作品“桂山桂水桂林美,人山人海德為先”拿了一等獎
|
那次的廣西日報以一等獎三百元買我這十四個字“錦言”,著作權永遠歸屬于阮泊人作者
像這樣的玩意,難道就不比散文網(wǎng)獲得“推薦閱讀”爽心嗎?更何況散文網(wǎng)爭得是虛榮呢
在最近“煮得沸沸揚揚”的“先生”熱潮,“老師”熱潮,一浪比一浪高,一浪比一浪猛
現(xiàn)今作出規(guī)定:凡需要稱呼阮泊人的同志,請您們大膽地叫我一聲:阮泊人同志好!”
|
我認為在散文網(wǎng)里大家都喜歡稱某某為老師,因為此網(wǎng)具有世界性,沒有局限在山東或中國
同志們,您們得認真地想想此風的最后是什么結果?所以,我真的擔心外界的評論呢!
“先生”“老師”稱呼該去了,取而代之是“同志”“同仁”“網(wǎng)友”“詩朋”!
“兄弟”“姐妹”等不雅稱呼,請大家不要再使用!從我做起,嚴格執(zhí)行,好嗎?
|
【作者阮泊人2016年07月05日】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85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