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這些年由于工作的原由,去了許多地方,可以說,一直在路上。
印象較深的有三四處。西藏算是印象最深的一處。去年九月底,在和明友多次相約后,終于成行。我們一行五六個人,開了兩輛車。從西安出發(fā),經青藏高原進藏,本來計劃走川藏線出藏,因為大雨沖垮了川藏線,只好原路返回。來回大概十天時間。
印象深的有西寧,青海湖,昆侖山口,那木措湖,布達拉宮,大昭寺等。在西寧,武警朋友晚上請客,讓我們深刻體會青海人的熱情。我們同行的有個新疆朋友,豪爽熱情,有酒量,也有酒膽。酒過三巡,青海朋友叫來酒店老板娘,給我們端酒。端酒是當地對尊貴客人的一種禮遇。一般端四杯或者六杯,客人要一引而盡。新疆朋友對此規(guī)矩不太理解,以為是特意灌酒,不太高興,在酒桌上大講新疆禮儀。雙方于是進入斗酒狀態(tài)。
第二天醒來,朋友說新疆朋友吐了一晚上,頭疼厲害,以為是高原反應。心想二干多米就高反,到了五千米咋辦。堅決要買機票返回新疆。
想來不禁忍俊不住。
在青海湖,我們遇到一背包客。是一個杭州美女。和我們同行大半天,她講自己已經出來一個多月,從云南出發(fā),經大理,麗江,林芝,拉薩,到過神山岡波仁齊,自己用了十多個小時轉了神山,坐青藏鐵路出藏,到了青海湖與我們同行,她要在黑馬河下車,看日出。(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背包客,一個談不完的話題。獨立,勇敢,面對各種未知和危險。
我們離開青海湖,經格爾木到了昆侖山口。橫空出世,莽昆侖。是對昆侖山最好的理解。昆侖山是中國長江,黃河,瀾滄江等五大河流發(fā)源地。但昆侖山卻極為干旱。昆侖山口是入藏的唯一入口,由此,地勢越來越高,海拔基本在4500米以上。
沱沱河是長江發(fā)源地。河水很淺很窄,一路東去,兼納并吸,逐漸壯大,以及于成為滾滾長江。在沱沱河鄉(xiāng),有青海武警的最后一處住地。經朋友介紹,我們在這里吃晚餐。晚餐是武警戰(zhàn)士自己做的,有水餃,饅頭,還有七八個炒菜。這些小戰(zhàn)士大多在十八九歲,稚氣未脫??粗麄?,想著我們的兒女,感慨不已。
當天晩上,覺著高原反應不大,于是決定往前多趕一點路,爭取到安多住下。
這一天,是我們此行走路最多的一天,大概走了一干四五百公里。穿過了茫茫的無人區(qū),越過了此行最高點五干二百多米的唐古拉山口。在無人區(qū)遠遠看到了輕盈的藏羚羊,呆滯的藏驢,圣潔的雪山,還有那水天一色,如沷墨般靜穆的池塘,如火焰般赤紅的夕陽。
當你靜立在這畫軸中時,心中會毫無雜念。那不息的物欲,那翻騰的情感。金錢,地位,人們的評說,舍棄不了的貪念。此刻,此時,此地,此景,莫不放下,寂靜,感悟,喜悅。
來到了拉薩,來到了布達拉。越是近拉薩,腦海中越是回響起了這歡快的旋律。拉薩,海拔三千七八百米,一般人不會有高反。說起高反,我是帶著嚴重的高反來到了拉薩。由于貪圖一路美景,加上大家一路上狀態(tài)不錯,我們在安多住下時已是凌晨一點多。住在了一個條件極差的路邊店,條件好的酒店已全滿。安多,安多,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夢魘。同行的朋友,除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都有或輕或重高反。感覺麻木的頭疼,絲毫沒有睡意的無奈。瑟瑟發(fā)抖的寒冷。終于挨到了天亮。我感冒了。
本來計劃看過那木措湖再到拉薩,朋友們看我這樣,決定直接到拉薩。我穿上了所有能穿的衣服,蜷縮在車里,時時的頭疼,時時的寒冷。無心欣賞那風吹草低現牛羊的美景,無心贊嘆那高懸在天邊的彩虹,無心凝視那時隱時現的雪山,更無心發(fā)現那一路磕頭前行的虔誠的信徒。
來到了拉薩,來到了布達拉。這歡快的旋律響起在心中,頭疼也大多消失了。
說到了拉薩,就不得不說藏傳佛教。佛教分小乘,大乘佛教,密宗。藏傳佛教屬于密宗一支,通俗理解可按顏色區(qū)分為紅白花黃四支。蓮花生大師是藏傳佛教的始祖。現在藏傳佛教主流是黃教,達賴,班禪都是黃教的。達賴,班禪都是封號。黃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宗喀巴大師,青海人,塔爾寺是其母親為思念他而建。他有八大弟子,包括一世達賴和一世班禪。
布達拉宮最初是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而建。后毀于戰(zhàn)火,我們現在看到布達拉宮是清初重建。分為白宮和紅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殿。
藏族人認為拉薩是宇宙中心,而中心點就在布達拉宮。布達拉宮充斥奇珍異寶,藏族人甚至認為世界上一半的財富在布達拉宮。印象較深的是紅宮里各世達賴的靈塔。五世達賴靈塔用了十多萬量黃金。還有一顆世界上唯一的大象腦里長的珍珠。
布達拉宮限制參觀量,每天只允許二千多人參觀,散客只有五百多人名額,我們是早上五點就安排人排隊。參觀時間一個小時,內部不允許拍照。
在歷代達賴中最有傳奇的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他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也是拉薩街頭最深情的情郎。特別喜歡他的那篇巜見與不見》,你見與不見,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通篇滿盈對愛人的愛,寬容,對人性的理解,對佛性的通悟,寂靜,歡喜。
大昭寺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有一個說法,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薩。大昭寺里供奉有釋迦牟尼十二歲的等身佛象。在大昭寺前廣場,虔誠的信徒在這里五體投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叩首,起立,再叩首,再起立。亦無他求,亦無旁騖。這讓我不由的想起了青海湖邊轉湖的信徒,一路上一步一叩首的朝拜拉薩的佛子,八廓街轉街的信男信女。
來到西藏才知道,藏民是中國最長壽民族。他們飲食簡單,衛(wèi)生習慣一般。我想長壽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有信仰。
大昭寺內供奉釋迦牟尼,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佛象。里面有八根上千年木柱,敲擊有金屬聲音。釋迦牟尼等身佛像為文成公主從西安帶來。尤為珍貴。大昭寺是按照佛教里的曼陀羅城格式而建。曼陀羅城是西方極樂世界,是各種佛生活的理想王國。
在拉薩住了三天,我們準備返回。途中,我們去了納木錯湖。納木錯湖是藏民心中的三大圣湖之一。錯,在藏語中是湖的意思。在去納木措的途中,我們經歷了捉摸不定的天氣,本來萬里晴空,艷陽高照,遠處看去有一片烏云,西藏云層很低,仿佛伸手就可以夠著。等我們開近這片烏云,雨象掛簾一樣垂直而下。進入雨區(qū),還不是會遇到冰雹,象仙女撒下的珍珠,敲打我們的車,這是對我們的問候嗎?
納木錯湖水碧藍,運處是銀光閃閃的雪山。納木錯海拔四千七百多米,還是有一點高反。
在這里還要說一下拉姆拉錯,是仙女湖意思。據說在這里可以看到你的前世后生。也是達賴,班禪傳世尋找靈童必到的地方。
探討一下哲學問題,人有前世來生嗎?很多宗教都認為有。象佛教,基督教。唯物主義認為只有今生。
認為有前世來生的,今生只是一次修行,就象我們認為只有今生的一個初中或者高中學習階段,這個階段刻苦修練可以為來生或者是輪回提高一個更高層次,直至進入不生不滅,不垢不凈,無限喜悅的極樂世界。
理解這些,我認為可以更好理解不同信仰的人的不同做法。我們大部分人的信仰是孩子,所以我們會自愿自覺為他們付出,不計代價,無怨無悔。
在路上,可以看到不同風景,可以感受不同文化,可以交往不同朋友??醋鎳胶?,風光無限,閱人生百態(tài),苦樂酸甜。既有說走就走的瀟灑,也有相伴而行的包容,有辛苦,有收獲。千山從容過,萬水又奈何。
在路上,需要面對各種未知,需要等待,要提前規(guī)劃,要包容變化。這不也是我們的人生嗎。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277762.cc/subject/384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