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真的勝過好老師
我是豫北一所師范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本科實習生,在我以往的學習和實習的過程中,我真的體會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逗?a target="_blank">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尹建莉老師的一本書,她在這本書的后記里寫到,之所以使用這個名字,只是強調(diào)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無比較“媽媽”和“老師”這兩個主題的想法,更無輕視教師育人功能的意圖。我不敢說中國的幼兒園教育,我只敢說從我身邊大部分幼兒園的教育現(xiàn)狀來說,好媽媽真的勝過好老師。
首先來說說我所經(jīng)歷的幾所幼兒園的情況。還在學校學習的時候,我們就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參觀了幾所我們學校所在的市里的幼兒園,之前也去幼兒園見習過。前段時間見習的幼兒園是那個市里邊最好的幼兒園,目前實習的地方是一個縣級幼兒園。在我所看到的和所經(jīng)歷的幼兒園中,無論是小中大班,這些幼兒園一個班的人數(shù)幾乎都在30個以上,大多是35個左右。在一個人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中,幼兒園階段的教育是最需要耐心和愛心的,因為孩子太小,對周圍的世界知之甚少,所以一花一木,一鳥一石都需要老師細心的教導,而這個時期的孩子又是一個每天都有十萬個為什么的年紀。
在一對一的教育中,很多媽媽在這樣的孩子面前都顯得缺乏耐心,很難做到認真仔細地回答孩子的每一個問題,經(jīng)常是:“哎呀,哪有那么多為什么,媽媽忙著呢,寶貝自己去玩好不好?”對孩子的破壞行為和添亂行為,媽媽們也少不了呵斥。在幼兒園,孩子大大小小的問題都會向老師報告,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喜歡向他人訴說自己的爸爸媽媽以及小朋友和自己發(fā)生的一些事情。
例如一個孩子會突然跑過來對老師說,老師,昨天我爸爸帶我去哪哪玩了。這時候老師多是以“哦”來回應孩子,然后孩子就跑開了。然后又跑過來一個孩子對老師說:老師,我知道我爸爸的電話號碼。說著就背出一串數(shù)字。老師也多是回應:“嗯,寶貝真棒?!币驗?0多個孩子無論是在玩的過程中還是在學的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我們在忙工作的同時又要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安全,大大小小的磕磕絆絆、磨磨擦擦,在家長問起來的時候你都要知道孩子怎么傷到的。
所以在孩子們向我們訴說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也很想像媽媽一樣,甚至比媽媽更有耐心地做到傾聽。
比如第一個孩子的問題,我們不會以一個“哦”字來回應,而是和孩子交流,引導孩子回想以鍛煉他的記憶能力。比如說,你和爸爸都玩什么了呀,玩得開心么?你遇到了誰?你看到了什么?在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情感發(fā)展、人際交往等各項能力都會得到提高。在回答第二個孩子的時候,我多想問問他:你為什么要記爸爸的電話號碼呀?然后引導孩子知道走丟了該怎么做。但是現(xiàn)實情況不允許我們那樣做,孩子的話是很多的,當他們一窩蜂地圍過來的時候,你恨不得自己有一百雙耳朵一百個腦子一百張嘴來傾聽、思考和回答孩子們的問題。(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另外,目前我國幼兒師資水平很低,大多是專科畢業(yè)生。因為幼兒教師的薪資水平很低,即使想做教師的人也很少在幼兒園工作,那些優(yōu)秀的教師寧愿選擇中小學,也不做幼師,留在幼兒園里的多是中專或者大專學歷的老師,這些老師大多是初中畢業(yè)或者高中畢業(yè)學了兩三年學前教育就直接上崗的,專業(yè)素質(zhì)達不到。
在我看到的課堂上,很多老師都會呵斥孩子,動不動就會發(fā)脾氣,很少做到耐心和愛心。好一點的幼兒園教師素質(zhì)還是相對好點,多半只是發(fā)發(fā)脾氣,訓斥犯錯誤的孩子。而差一點的幼兒園就是直接拿手里的東西書或者遙控器什么的敲孩子的頭,給孩子批改作業(yè)的時候會把寫錯了的孩子的作業(yè)本摔到地上撿回去重寫。這些是我小時候記憶里的畫面,20年后又重新出現(xiàn)在我面前,真的很讓人心寒。
當我蹲下來,輕輕地拍一拍搖一搖叫“寶貝兒,起床了”的時候,我看到另外一個老師一腳踩在地上,一腳踩到孩子的小床沿上,右手一把抓住孩子胸前的衣服把孩子直接拎起來,我很難想象那是怎樣一種感受,就是你還在甜甜的睡夢中,不是被煩人的噪聲吵醒而是直接被一個龐然大物拎一個懸空,那是怎樣一種驚嚇啊。但是孩子們就好像習慣了一樣,沒有哭也沒有鬧,突然睜開眼睛然后乖乖起床了。沒有投藥,沒有虐待,這是一個相對來說還可以的縣級幼兒園,卻讓我感到心寒。而在廣大的農(nóng)村,幼兒園才剛剛興起,教師多是沒有工作但是識得幾個字的農(nóng)村婦女,我沒有到這種幼兒園考察過,但是我已經(jīng)能夠想象出農(nóng)村的教育又是怎樣一番情景。
再來比較一下市級幼兒園和縣級幼兒園在孩子活動方面的差別。當然市級幼兒園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自是不必說的,相對好的多,但是在孩子的安全方面卻有點謹小慎微,以至于剝奪了孩子的許多權(quán)利。
市里邊的家長,孩子都寶貝得不行,孩子的一點摩擦都在意得不得了。有一次,一個小男孩不知道在玩鬧中怎么把臉上劃了成人指甲蓋大小的一個小道道,沒有流血,只是擦破點皮兒,微微泛著點紅。因為不疼,孩子全無察覺,但是老師卻不依不饒大動干戈非要找出是誰傷到了他,最后還是沒有找出來,連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弄傷的,是誰弄傷的。事后,我問老師是不是過于興師動眾,老師向我講述了市里邊的家長工作難做得很。因為家長見不得孩子身上一點兒的磕磕絆絆,甚至有家長因為一點小破皮兒而不依不饒威脅說去韓國整容,最后老師又是賠禮又是道歉的登門看望,這事才算解決。鑒于這樣的家長要求,所以老師會要求孩子們不要跑,因為怕碰到,不要跳,因為怕摔倒,不要去石頭邊玩,因為怕磕著。因為孩子不守秩序,就縮短玩滑滑梯的時間。
我仿佛看到了大衛(wèi)的媽媽,叉著腰站在調(diào)皮的大衛(wèi)面前怒氣沖沖地對大衛(wèi)說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孩子生性愛動愛探索,為什么我們連他們高興的奔跑快樂的蹦跳也剝奪了呢?孩子想去去摸摸那個大石頭,我們說不可以;孩子想去撿一片樹葉,撕碎了灑在一個小洞洞里,我們也說不可以;孩子想去摸摸那個黑黑的東西,我們說不可以;……孩子的好奇心漸漸被我們成人扼殺,漸漸變得被動,變得什么事情都要成人來告訴,大到長大了變成了啃老族。孩子們變成了瓷娃娃,就像一個花瓶一樣被保護起來,一經(jīng)風吹雨打就碎了。
而縣級的幼兒園,在這一方面做得就比較好一點。老師和家長不怕孩子衣服臟,他們知道孩子就是在磕磕絆絆中長大的,所以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玩耍,只要不出大的問題。
有一次,在玩鬧的過程中,一個孩子被另外一個孩子絆倒,磕到嘴巴。嘴唇上邊不僅磨破了皮,而且滲出血來,盡管孩子沒有哭,我還是有點擔心。那老師哄哄孩子說沒事,孩子又跑去玩了。當然這個老師做得有點不當,起碼應該抹一點擦傷的藥。
這就是市里邊的孩子和縣里邊孩子的差距,我想起我小時候。我生在農(nóng)村,從小在一個土坑里玩,我不知道那是一個什么坑,總之很大很大,里邊有很多植物和和各種各樣的小蟲子。夏天雨后我們會光著腳丫踩在一片洼地里捉黑黢黢的小蝌蚪,坑沿上長著參天大樹,樹下發(fā)達的根系一部分露出來,陡峭的坑沿和遒勁的樹根為我們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兩三米高的攀爬場所,在沒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況下,那里變成了我們的樂園,我和小伙伴們爬上又爬下,每天快樂得直到天黑了媽媽叫回家吃飯還戀戀不舍,然后第二天又過去玩。
我想說,在目前學前教育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好媽媽真的勝過好老師。
第一,因為我國的人口實在是太多,幼兒園的數(shù)量又很有限,所以目前幼兒園普遍存在著超編現(xiàn)象。管理成人尚且需要各種各樣的條件來約束,更何況是孩子,所以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的老師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師資隊伍還不夠強大,師資水平還不夠高,老師們的職業(yè)素質(zhì)還到不了一個很高的層次,專業(yè)水平也不夠,不能以正確的方法耐心地引導和教育孩子。
第三,家長素質(zhì)不夠高,對孩子教育的認識不足,所以有句話說,要想教育孩子首先應該在家長教育中來一次變革。幼兒教育中,有一種5+2<7的現(xiàn)象,就是孩子5天在幼兒園里養(yǎng)成的好習慣,周末兩天在家就會毀于一旦。是的,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需要日積月累,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可是好習慣的毀壞卻容易得很,有一次不好的行為,就足以令這個一磚一瓦建立起來的好習慣轟然倒塌。
那天看尹建莉老師的微博,看到一條評論,其大概意思說我們的理念是很先進,但是在集體管理面前卻顯得那么憋屈。看到“憋屈”這兩個字,真的是激起萬千感慨。我是很想改變這種狀況,但是這真的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一時間很難改變。所以此時,好媽媽就顯得尤為重要,幼兒園階段,好媽媽真的勝過一個好老師。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806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