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小小說之二兩元銀元史光榮
兩元銀元(小小說)
史光榮
大清早,山上還霧蒙蒙的一片,只能隱隱綽綽看個大概的山勢,住在山腳下毛家?guī)X村的大軍、小軍便扛著洋鎬、鐵锨上山挖坑去了。
這些年,封山育林,植被茂盛得很,村民們已多年沒人上山,連藥都沒人采了,山路兩邊的荊條、酸棗刺等不時橫在路上,走一步,都要用鐵锨往里鏟一鏟,野草的露珠很快打濕了弟兄倆的鞋和褲腿。
費了好大力氣,二人才走到昨天撒了印記的地點,因為聞喜到垣曲要新修一條110千伏的高壓線路,因山路崎嶇,大型機械上不來,遂用人工方式挖塔基的基坑,兩米見方,合下來一天能賺個一二百元,比打工強些。
這不,天不大亮,他們就上來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今天這個坑要好打一些,地勢比較平緩,表層看黑土層不少,就是不知道底下如何,反正比在石頭巖縫里打坑容易多了。
趁天還不太熱,大軍用鐵锨鏟去表面的浮土,還有幾棵胳膊粗的橡子樹、櫟樹和雜草等,也被他們小心地刨開,放到一邊,露出黑黝黝的土層,小軍揮著洋鎬繼續(xù)往下刨。
“咯噔”一下,小軍突然放下洋鎬仔細去看,白森森的,不是石頭,而是人的骨頭。
這一帶,不是村里人的墳地,只是發(fā)生過戰(zhàn)斗,但沒聽說埋葬過什么人啊,趕緊下去問問爺爺去。
大軍爺爺80多歲了,但身體很硬朗,耳不聾,眼不花,村里有什么不清楚的事情都會去問他爺爺。
爺爺在大軍、小軍的攙扶下,很快來到了發(fā)現(xiàn)尸骨的地方,一塊來的還有村里聽說了這事的其他人。
看著已刨開一米多深的土坑,發(fā)現(xiàn)只露出腿骨的下半截。
“不要用锨和洋鎬,你們仔細用手刨一下,看看兩只手放置的地方有沒有銀元?!?/p>
爺爺鎮(zhèn)定地說道。
這時,幾個人搭手,用小樹枝輕輕摳著,很快就摳到了胳膊、手的骨頭,奇怪的是在兩只手骨的地方,果然有兩塊銀元,一邊一塊。他們對老爺爺真是佩服極了。
心急的人,忙問向爺爺,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爺爺卻說:“老三軍十二師李振邦營的,肯定是他們的人?!?/p>
老爺爺接著講了一段封塵已久的往事。
四一年五月啊,中條山會戰(zhàn)爆發(fā),日軍37師團的227聯(lián)隊咬著十二師主力打,為啥,因為他們之間打了三四年,十二師是從云南開過來的,師長寸性奇講武堂畢業(yè),十分能打,227聯(lián)隊每次進攻中條山,都與他的老對手寸性奇過招,狼狽不堪,從沒占過光,這次好不容易有了機會,一定要全殲十二師。
寸性奇率領(lǐng)著34團、36團,從尖山一路突圍到了胡家峪,在毛家?guī)X上又與緊緊咬著他們的227聯(lián)隊相遇了,密集的火力壓得他們抬不起頭來。這時,李振邦營的軍需員報告,背著銀元等軍需物品實在不便,多次成為日軍進攻的靶子,突圍當(dāng)即,能否就地分發(fā),他本人也好直接參加戰(zhàn)斗。
形勢嚴(yán)峻,寸性奇果斷決定,全部分發(fā)下去,每人兩塊銀元。當(dāng)時,兩塊銀元能辦不少事,置一孔土窯,只要七八塊銀元,置個院子,也就二三十塊銀元。有些人,一輩子都沒見過一塊銀元。
戰(zhàn)士拿到銀元后,知道這是決戰(zhàn)的時刻了,悲情激憤,有的拋到空中,因生死難料,命都難保,銀元又有什么用呢。
此時,寸性奇已多處受傷,坐在擔(dān)架上,知道這個情況后,讓振邦告訴大家:“銀元一定要拿好,能突圍出去,就是歸隊或回家的路費;突圍不出去,既是犧牲了,兩塊銀元,雖不能置棺,但可以讓老百姓刨個土坑,把我們埋了。什么情況下,也不能虧老百姓?!?/p>
有些戰(zhàn)士就找人寫個紙條揣在口袋里,與兩塊銀元放在一起,紙條上寫著;“兩塊銀元是我們的路費,你們拿走吧,只求挖個坑,把我們埋了。”
大戰(zhàn)在際,227聯(lián)隊長上田勝高舉著指揮刀,率部壓了過來。
寸性奇捂著胸部滲血的傷口,從擔(dān)架上站了起來,兩眼冒著火星:“振邦,給我把他狗日的壓下去?!?/p>
營長李振邦越出戰(zhàn)壕,端起輕機槍上去就是一梭子子彈,對著手持指揮刀有個當(dāng)官模樣的日軍就打了出去。
打得正是上田勝,這個曾參加過徐州戰(zhàn)役、“冀中”掃蕩、多次進犯中條山的日軍少將,一槍斃命,是中條山會戰(zhàn)中日軍唯一損失的戰(zhàn)將。
激烈的炮火把十二師的陣地打得冒出青煙,寸性奇師長雙腿又被炸斷,突圍無望,為不當(dāng)俘虜,舉起短劍自刎,名將隕落毛家?guī)X,李振邦、黃仙谷等營團長,緊緊守護在寸性奇周圍,無一后退,直到打盡最后一棵子彈,陪師長戰(zhàn)死沙場。
戰(zhàn)后,老百姓陸陸續(xù)續(xù)回到村里,成筐撿回手榴彈手柄燒火,對那些血灑戰(zhàn)壕的將士,則小心翼翼地挖坑埋葬。全村人即便是窮的要飯,餓得上吊,但沒有一個人去動他們那一塊銀元。
老爺爺?shù)?a target="_blank">故事講完了,現(xiàn)場沒有一個人插話,田野上,一片寂靜、肅穆,連風(fēng)也停了下來,天空中黑云低垂,壓抑得使人窒息。
大軍、小軍等刨土的村民聽了后,扔了樹枝,直接用手指去摳,摳著摳著,鮮血就從指縫里滲出,把翻起的新土染紅。
這時,村上干部聽到消息也趕了過來。
現(xiàn)場決定,由村里置棺入殮,埋入新近修成的英烈苑。
大軍、小軍又投入到打墓、抬棺、安葬等繁瑣工作去了。
至于工錢,兩人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先人,那么困難情況下都不要,我們好意思嗎”。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80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