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記事(六)
皆因當年沒有記住碑文,所以,所見石碑之事,不敢妄加斷言只是根據(jù)推理猜測而已。
其妻為李氏,現(xiàn)存有《苗澄妻李氏誥封北》拓片。苗澄卒后亦或葬于北京。在苗澄的族人中,那時我們知道尚有民主人士副縣長--苗老先生。一是苗老先生一生致力于任縣的教育事業(yè),為任縣培養(yǎng)出了大批的寶貴人才。就我所知河北省的省委書記劉子厚就是師從苗老先生的門下。還有原籍在任縣北街,解放后,歷任南京外語學(xué)院院黨委書記,后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長的霍先生也是苗老先生的學(xué)生。而且,在學(xué)生因家境貧寒面臨輟學(xué)時,多次慷慨解囊資助學(xué)生完成學(xué)業(yè)。我是在霍先生回家探親時親口講過:早年苗老先生曾資助過他50塊大洋的故事。二是,苗老先生出身于任縣的名門望族,在地方享有很高威望。所以,解放后,一直為民主人士副縣長。
說到任縣的”人杰地靈,”就不得不上溯到北魏年間的“北魏三游”。其實,北魏的三游的墓地就是在任縣武裝部的靶場里。我記得:小的時候,靶場種了十幾畝麥子。每當每年麥收的時候,武裝部所有的家屬小孩都一起來參加麥收。大人們割麥子,拉麥子。小孩們跟著撿麥子。所有的這一切,其實對我們小孩來說,就是為了能在地里,放開肚皮,吃上一頓不用花錢的油餅、雞蛋。那時,我一直認為,那幾座大墓,也不過就是我們在六十年代初,在我們?nèi)A北地區(qū)大平原經(jīng)常能看到的沙丘、土嶺。并沒有感到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后來才知道,原來這就是當?shù)厝怂f的“宰相墳”。
關(guān)于“北魏三游”的故事。我在任縣上高中時教我語文的張山江老師,在他的一篇《法律世家北魏三游》的博文中,是這樣敘述的:
北魏三游;游雅、游明根、游肇。廣平郡任縣人。北魏三宰相,股肱重臣。法律世家。天下清氣,萬世楷模。
優(yōu)雅(公元483-461年),少好學(xué)'有高才。性剛戇,好自矜誕,陵獵人物,挾嫌報復(fù)。其才也,亦高允之亞。發(fā)言有章句,下筆富文采,亦一代之偉人。游雅墓在任縣縣城東北一里任縣文廟供奉三游牌位。文廟前有“太傅井”(游家井)任縣城北街有游家巷。廟上村有游家老宗廟,還有四座大墳,號稱“宰相墳”。(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游明根(公元417-498年)'幼年遭亂,櫟陽王氏牧奴。以壺漿倩人作書于地習(xí)之。后游雅贖歸。明根還鄉(xiāng)里,為土室,讀書積歲,游雅稱薦之。明根歷宮內(nèi)外五十余年,處身以仁和,接物以禮讓,時論貴之。年耆德茂,服勤累朝,風(fēng)度清高,志尚貞敏'溫恭靜密。
游肇(公元451-520年)'為政清簡,甚有聲跡。黜陟善惡,賞罰分明,持法甚平。遷相州刺史'有惠政。遷尚書右仆射,其斷決吏事'必再三詳審',然后下筆不以咨迫促,不為寵勢屈撓。方正之操,人咸服之。肇外寬內(nèi)剛,篤好經(jīng)傳,手不釋書,著述頗豐,清貧寡欲,資仰俸祿而已。
三游皆為清官,定律令,干實事,足解民困時艱,實為后世楷模。(乾隆本《順德府志》)(待續(xù))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801431/
小城記事(六)的評論 (共 8 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薦閱讀并說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