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道德經(jīng)》第四十一章(上)
《道》四十一章原文: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我坐在電腦前發(fā)呆了30分鐘,不知道該如何去意譯這要命的41章。
41章,百把個字,十多個成語占據(jù)篇幅的50%,整個就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成語大合集。
無論如何去意譯都繞不開整成了一個成語解釋大合集,那應該是語文教師干的事情,煮史問道卻偏偏是個上班族,所以不能那么干。
把深奧的東西搞簡單,把枯燥的東西搞生動,把高深莫測的東西搞通俗,把無處不在的道與德整得有點兒樣子方才不愧對圣人老子。
非常通俗、非常簡單、非常直白、比較生動地講:41章就像是一座古老、唯美、神秘的城堡。(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關(guān)于城堡是如何修建的?用什么材料修筑的?城堡里面住著什么?城堡上空是否也有藍天白云?……
這些問題,我們稍后描述,稍后解答,請相信那是一座唯美、神秘、不乏浪漫色彩的城堡即可。
讓文字一直徘徊于道里道外,德上德下的,這樣會很枯燥。
看我講述系列源自老家的故事,近代歷史故事,不是扯淡,而是因為這一系列故事與《道》41章的理念息息相關(guān)。
湖北省黃岡市下轄的團風縣回龍山鎮(zhèn),是長江邊上的一個小鎮(zhèn),絲毫不惹眼,但是就是這么個騎著電瓶車能轉(zhuǎn)上好幾圈的小鎮(zhèn),卻是藏龍臥虎之地,誕生過那么幾個超級牛叉的牛人。
牛人之一:林育英。
這個革命先輩大家普遍不熟悉,只是因為他曾經(jīng)被捕受盡折磨,元氣大傷后于1942年病逝。
中國共產(chǎn)黨是1921年7月成立的,林育英是1922年加入中共的,1937年任八路軍129師政委,其時129師長是劉伯承。
1942年病逝時,中共領(lǐng)袖集體為其抬棺送殯:毛澤東、朱德、任弼時、林伯渠、楊尚昆為張浩抬棺。
中共所有元帥與將軍之中,唯有林育英享受到該項殊榮,足見林育英在毛澤東心目中的地位。
牛人之二:林育南。
林育英的堂弟,林育英的革命引路人。
1921年7月,中共成立時第一期黨員有53人,林育南是其中之一。
非常遺憾,林育南比林育英走得還要早,革命尚未成功的1931時,因叛徒出賣,被捕被殺。
為建設(shè)共和國而犧牲的革命先烈千千萬,但是林育南卻非常耀眼。
一方面,林育南算是締造者之一;另一方面,被捕之后的林育南表現(xiàn)出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國民黨方面委派陳立夫勸降未果,蔣校長惱怒之下親自發(fā)出殺無赦指令。
牛人之三:林彪。
林育英、林育南的堂弟,共和國的十大元帥之一。
如果將帝國迄今為止的軍事天才排個名次,林彪一定能擠入前10——前20名之內(nèi),或許終有那么一天能成為帝國名垂青史的名將。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1925年,18歲的林彪考入黃埔軍校;1930年,23歲成為軍長。
我堅信,這一紀錄不再有人能打破。
所以,23歲的當代男兒,無論是浙大畢業(yè),還是北大畢業(yè)實在是無需嘚瑟。然,《道》告知我們,凡事皆無定式,若似杭州著名作家曹昇、曹三公子那樣的天才15歲考入浙大,19歲浙大畢業(yè),30歲能寫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嘚瑟一下也無妨。
不扯、不掰,回到林彪話題上來。
1927年林彪以連長身份職務參加了周恩來所領(lǐng)導的南昌起義;
1928年4月,朱德和毛澤東所領(lǐng)導兩支紅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此時此刻林彪是朱德麾下的營長,依然名不見經(jīng)傳;
1928年,會師之后的林彪升任團長,那年林彪21歲(那年毛澤東主席35歲);
1930年,駐扎于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紅軍擴編,林彪升任紅四軍軍長,那年林彪23歲;
至此,將軍雛形顯露端倪,在一次、二次、三次反圍剿戰(zhàn)爭中,林彪以彪悍優(yōu)異的戰(zhàn)績,當之無愧地成長為將軍。
1932年,憑借前三次反圍剿戰(zhàn)績,林彪再一次升職為紅一軍軍團長,至此職務與彭德懷元帥看齊,那一年林彪25歲。
后面的歷史,無需細說,五次反圍剿,紅軍被迫長征,北上陜北。
西安事變,國共攜手,抗戰(zhàn)的壯麗篇章開啟。部隊被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下轄三個師,林彪任115師師長。
1937年9月25日:平型關(guān)大捷,全殲日軍的一個運輸大隊。
軍事指揮人:林彪。
抗日戰(zhàn)爭的首場勝利!意義非凡!
那一年,林彪30歲,此戰(zhàn)之后名滿天下,此戰(zhàn)之后,完完全全地成為了一顆燦爛耀眼的將星。
然,此戰(zhàn)之后,林彪被友軍(閻錫山十九軍哨兵)一顆子彈誤傷,子彈自右側(cè)肋骨穿入,自左邊后背穿出。林彪抗戰(zhàn)生涯就此畫上句號,前往蘇聯(lián)治療養(yǎng)傷。
當林彪再度走上沙場時,已經(jīng)是1945年了,那一年林彪38歲,自那一年開始,林彪不再是將軍身份,而是一代帥才,統(tǒng)帥著千軍萬馬,將紅旗插遍東北、華北……
為將時,林彪將戰(zhàn)術(shù)演繹到了極致;
為帥時,林彪將戰(zhàn)略推演道了極致。
1949,林彪42歲,那是一般男人剛剛成熟的時候,元帥卻早已熟透。
1949以后的事情,眾所周知,1955年評功,林彪位列十大元帥之三,為共和國最年輕的元帥,時年48歲。
1971年9月13日,三叉戟墜毀于蒙古境內(nèi),一代偉人毛澤東主席承受了巨大的打擊,那一場抗日持久的全民文化政治運動自此日漸衰弱……
歷史,暫時將林彪定格于1971年的9月13日。
牛人之四:李四光。
共和國著名音樂家、科學家、地質(zhì)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是中國現(xiàn)代地球科學和地質(zhì)工作的主要領(lǐng)導人和奠基人之一。
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學家,為國家的發(fā)展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教育界元勛。
新中國成立之后,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擔任了地質(zhì)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聯(lián)主席、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等職。
其實以上所有,都不足以說明李四光有多牛叉。
我們只是需要銘記:第一顆原子彈成功引爆,離不開李四光的科研;第一顆氫彈成功引爆,離不開李四光的科研;共和國地質(zhì)學奠基人是李四光;共和國摘掉貧油國的帽子離不開李四光。
如此足矣。
故事講到現(xiàn)在,我們的主角尚未顯身,現(xiàn)在是時候露面了,讓我們一睹其睿智燦爛的神色。
林育英、林育南、林彪、李四光夠牛叉了吧。
即將出場的這個人比這四個人都牛叉:李卓侯。
李卓侯,林育英的啟蒙老師。
李卓侯,林育南的啟蒙老師。
李卓侯,林彪的啟蒙老師。
李卓侯,李四光的啟蒙老師。
李卓侯,李四光的父親。
李卓侯(1866-1922),讀書天才,勤奮努力,于19歲時就開辦啟蒙學童班,整整三年足不出戶,邊攻讀備考,邊教孩子,23歲時終于考取晚清秀才。
地處長江之畔的湖北黃岡注是個典型的耕讀之地,或許是因為讀書傳統(tǒng)滲透過深,方才有了后來聞名于全國各地高三班的黃高試題、黃高教案、黃高測試題解析……
雖然在遙遠的晚清黃高尚未成名,但是李卓侯名聲遠播,遠遠近近、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絡繹不絕地將娃娃送來接受教育,以求以李老師為榜樣,早晚也考個秀才,走上學而優(yōu)則仕的星光大道……
于是,林育英來了、林育南來了、林彪來了。
待到畢業(yè)季,秀才李老師給予了林家三兄弟(堂兄弟)一番入木三分的評價:“育南秉性聰慧,育英勤奮刻苦,育蓉既聰明又刻苦,日后都會大有出息。只是育蓉性子陰柔,不好把握,是龍是蟲,一切全靠他自己?!保ㄒ浴读直氲倪@一生》)
老秀才一語中的。
《易》云:“見龍在田,利見大人?!?/p>
《易》亦云:“亢龍有悔?!?/p>
《道德經(jīng)》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p>
如果林氏三兄弟求學于李秀才老師時,所聞道后而均大笑之,那么勢必就沒有此后輝煌。
如果李秀才之子李四光不是“聞到而勤行之”,共和國的兩彈一星、石油,以及地質(zhì)學方面的歷史都將改寫。
牛人都是上士,都將“聞道而勤行之”。
然,世界依然需要下士,“不笑不以為道”故此。
關(guān)于唯美的城堡,我們還是要等等再描述,繼續(xù)以“不笑不以為道”為出發(fā)點,再講述一個歷史故事。
近代史不懂,我們少扯,穿越到8世紀去看看大唐王朝,其時安史之亂正酣……(待續(xù))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792929/
我讀《道德經(jīng)》第四十一章(上)的評論 (共 9 條)
- 虛妄的伊 審核通過并說 如果林氏三兄弟求學于李秀才老師時,所聞道后而均大笑之,那么勢必就沒有此后輝煌。 如果李秀才之子李四光不是“聞到而勤行之”,共和國的兩彈一星、石油,以及地質(zhì)學方面的歷史都將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