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璧外傳5
牛璧駕駛著路虎攬勝,神使鬼差地來到了百眼井。
鄂托克旗境內(nèi)的“百眼井”,是一個千古之謎。
老喇嘛說道:“百眼井,蒙語稱“敖楞瑙亥音其日嘎”。
翻譯成漢語就是“眾狗之井”。
在一望無際的鄂爾多斯和大高原上,有一個引人注目的大平梁。這個大平梁,東北向西南沿伸,在比較低凹形地方,在長約300米,寬約100米的范圍,均勻地分布著間距10米左右的80多眼水井。(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據(jù)老牧民們講,原來這里有108眼井,因廢棄多年,部分已被沙土淹沒。
“百眼井”有三謎。
名字是一謎:蒙古族牧民稱其為“眾狗之井”,這是何意?這些井是一群狗刨挖出來的?
還是為一大群狗飲水之用?
二是開鑿出之謎,百眼井星羅棋布,深的百十米,淺的十余米,井壁光滑,無鑿戳的痕跡,也沒下井的蹬階。
是誰,用什么工具,穿透了一層又一層堅硬的沙巖,不留一點(diǎn)痕跡,
鬼斧神工,嘆為觀止。
不少科學(xué)家,專家,說道:現(xiàn)代人用現(xiàn)代挖掘機(jī)器也不可能完成的。
三是用途之謎。
百眼井周邊地區(qū)多為荒漠化草地,古時也沒有先進(jìn)的探測儀器,層層沙巖之下,不會有如此甘泉。
在這周圍百米多深的井,牧民們打不出一點(diǎn)水的比比皆是。
另外一個傳說,與當(dāng)年成吉思汗在這里屯駐大軍有關(guān)。成吉思汗每日攜帶眾多的獵狗,在草原上圍捕黃羊、狍子、狐貍,補(bǔ)充軍糧的不足。
一日,狩獵的人們?nèi)死яR乏,獵狗焦渴,來到此處。
這里既無清泉也無井,荒漠里烈日炎炎,草枯沙裸,飛鳥不見,狡兔隱逸,成吉思汗心急如火,
成吉思汗把兵器巨匠堯勒達(dá)日瑪招進(jìn)金頂帥賬,命令他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水源地,鉆出108眼水井,解了燃眉之急。
兵器巨匠堯勒達(dá)日瑪不敢怠慢,夜半點(diǎn)亮神燈,邀請來上天的神功巧匠,108只哮天犬,二日天明的時候,刨好了108眼清澈甘甜的水井。
成吉思汗又把大軍駐扎此地,解決了數(shù)萬軍隊的飲水問題,為成吉思汗西征,立下了汗馬功勞。
從此,當(dāng)?shù)啬撩窬头Q這片水井為“敖楞瑙亥音其日嘎”。
為了防止泥沙淤塞,井口處以石塊壘起的高約一米左右的圓形護(hù)墻,依然保存完好,俯視井下,幽幽然深不見底。
據(jù)歷史記載:宋代范仲淹文集收集一副《西夏地形圖》,如今的鄂爾多斯通往契丹的道路上,有12座驛站,這些驛站都是依井而建,比較著名的陌井驛站,就是今天的百眼井。
歷史也好,民間傳說也好,這百眼井在鄂爾多斯高原的牧民心中,是神圣的,是生命之泉,人們的非常敬仰,經(jīng)常有人敬獻(xiàn)哈達(dá),酥油,炒米。
前來瞻仰的牧民絡(luò)繹不絕,因為這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慕名前來的游客們,看后都會說,不虛此行。
牛璧小的時候,隨著父母轉(zhuǎn)場放羊牧馬,多次來到此地,飲水休息。成了牧民們集散之地。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百眼井干涸了。
睹物思親,牛璧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親,面對蒼天,嚎啕大哭:“苦命的大大呀,媽媽呀。。。。?!?/p>
內(nèi)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qū)幸福新村南區(qū)19-6-102劉文忠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7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