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yuǎn)去的農(nóng)具之一:背架子

背架子在過去交通不便的秦嶺深山中是農(nóng)民的最重要農(nóng)具之一。在那個時代農(nóng)民們把它的用途發(fā)揮到了極至。
背架子是個何物呢?它高有一米二,三十公分寬,用硬而細(xì)的木材做成。由兩塊兩公分厚十公分寬的弧形木板和四根小木方做成一個木梯狀,下面兩個小木方間相鑲著簿簿的木板 ,兩邊各有一條用上好的細(xì)青竹篾條子編制的鞭子狀的背系,上端兩根小木方中間加工成圓柱形,便于系繩索又能固定牢背負(fù)的東西。后面底部裝有一個類似于馬扎凳的木架放置東西。一根長長的指頭粗的麻繩系在中間,沒有背東西時,拉上去盤繞在背架子的頂端。與背架配套的有一個用木頭做的"T"型打杵子,背東西時,抱在懷里或提在手中,下坡上坎時做手扙用,需要暫短歇氣時,放在背后將背架子置于其上,高度恰好是背架子背在身上時的最底部與地面的距離。
我三姨家住在大山里,那些年鄉(xiāng)上、村里沒有公路。我姨夫長年給鄉(xiāng)上的供銷合作社及村上的代銷點背運日雜百貨或?qū)?dāng)?shù)氐闹兴幉?、土特產(chǎn)送到縣上的藥材公司、土產(chǎn)公司。八十多里地,全是羊腸小道,兩天一個來回,甚是辛苦。小時候,有一年暑假,姨夫用背架子背了一些草藥材、棕、蜂蜜等土特產(chǎn)送到縣上,又裝了一背架子副食品和一些百貨,貨物體積大,僅貨物就有一米多寬一米多高。那晚他把貨物到我家放著,就住在我家,第二天早早起來,吃了母親給他做得飯,又裝了一壺水,還帶上干糧。這一次要帶著我到他們家去住幾天,我頭天晚上興奮的覺都是沒睡好。姨夫背著上百斤的貨,步履沉沉,走上一里多路就要打杵歇氣,拉過從背架子的項端用細(xì)繩系著吊在肩膀旁的毛巾來擦汗。稍微休息一下就要急著趕路,走上十幾里地就有一處,用石頭磊成的臺面,后面有一塊較大的石頭正好支撐背架子,他放下背架子,取下毛巾,坐在小溪邊的樹下休息一會,把擦了汗的毛巾在溪流里擺一擺,洗洗滿是汗?jié)n的臉、胳膊和手,再吃上一點干糧又繼續(xù)前行。當(dāng)?shù)厝税阉麄冞@種專背貨物的人叫“背老二”,這活辛苦又單調(diào)、孤獨和寂寞,歇氣休息時姨夫會唱上一段山歌或哼幾句花鼓子或吼叫幾聲。這條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要不就是一段峽谷溪流上穿行,行進(jìn)中姨夫很少說話,我走在他后面,聽著他粗粗的喘氣聲,看著他躬著背負(fù)重前行的背架子上的貨物,心里想,我長大了決不當(dāng)“背老二”。那天太陽要落山前才走到三姨家,姨夫把我送到家,沒顧上休息,把貨送往代銷點,天黑才回來。
我們村有個人叫春娃子,大集體時長年累月給生產(chǎn)隊放牛,人長得矮小畏畏縮縮,說話還有點夾舌,他母親改嫁才把帶到我們村上來,日子過得焦苦,快四十歲了才找了個媳婦,這個女人也是一個難尋婆家的主,眨巴眼,還有弧臭病,氣味格外大,個頭比春娃子高了一頭,離我們村有二十多里地,要翻一座大山,來回都要靠雙腿。七十年代中期談成了這門親事,迎娶媳婦時,幫忙的人也少,沒有花轎,也無騾馬,春娃子用背架子把媳婦背回家。那時我還是一個小孩,愛看熱鬧,見新媳婦穿著大紅衣服,手里還舉著一把紅雨傘,面朝后坐在背架子上。春娃子一直把她背到門前屋檐下才放下來。還有一次夜半時分,春娃子他母親患了急病,肚子痛的不行,他也用背架子把他母親送到醫(yī)院去看病,然后又用背架子背了回來。
其實背架子最廣的用途還在農(nóng)事上。像一些豆類植物,藤蔓類的植物,從山上往回運時,就用背架子。它既好裝卸又便于背時起身,而且能達(dá)到搬運量的最大化。我家也有個背架子,那些年在大集體勞動中父親經(jīng)常使用。春天種包谷、點黃豆時,利用休息時間撿拾些干柴禾捆綁在背架子上背回家;夏天,生產(chǎn)隊漚青肥,在山溝里割得青草,收割的小麥用背架子往回背;秋天,拔下的黃豆、小豆也得用背架子背往生產(chǎn)隊的場地;到了冬天,生產(chǎn)隊搞農(nóng)田基本建設(shè),用背架子背石頭、砂子、水泥、石灰……用得時候多了,背架子的上端系繩處的小木方被繩子勒磨的非常光滑,并且逞深深的凹槽。我小時候也背過這個背架子。那時每年的霜降前父親要抽空把自留地里的紅苕挖回來,就讓我放學(xué)了先去割苕蔓,再用背架子把苕蔓背回家,母親把苕蔓剁碎了喂豬。用背架子背一次,若用背簍得背兩次。每次背苕蔓我都離不開背架子。
現(xiàn)在,交通方便了,山上的地都退耕還林了,農(nóng)民都外出打工了,背架子也沒人再用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背架子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是那時人們不畏苦累的精神應(yīng)得以傳承。(文/陳永明)(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2015.5.11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754958/
遠(yuǎn)去的農(nóng)具之一:背架子的評論 (共 81 條)
成事在天:回復(fù)@三月風(fēng):謝謝文友的雅評和支持,遙祝夏安1
風(fēng)淡云輕:贊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背架子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是那時人們不畏苦累的精神應(yīng)得以傳承。 一種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
成事在天:回復(fù)@風(fēng)淡云輕:謝謝文友的雅評和支持,遙祝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