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有兩家店
聽爺爺說,這原是有兩家店的,后來啊一家倒了,另一家一直開到現(xiàn)在。
我聽了這話,忽然明白,為什么在那里會有一兩間老磚房,破舊不堪,沒人過問,原來過去是一家小店。但是就在不遠處又有一家店,那是我兒時記憶尤為深刻的小店,一直開到現(xiàn)在,而今發(fā)展的很不錯了,顧客也很多。
爺爺又跟我說,幾十年前,只有那家磚房的小店。那個時候,才改革開放,人們沒有現(xiàn)今這樣闊綽,鎮(zhèn)子也沒發(fā)達,連個橋都難修,買個東西都得坐船過河去買,很不方便。于是,磚房小店便開張了。爺爺記得很清楚,小店老板是個老太太,梳著發(fā)髻,腦后別著一個銅簪,磨得發(fā)亮,說話尖聲細語,不大討人喜歡。但是左近統(tǒng)共就這么一家店,無法,圖個方便,只好去她家買東西。當時有賣香煙的,煙鬼們便如獲至寶,趨之若鶩,就成了常客,小店生意紅火得很。
最初幾年,老太太的小店人來人往,雖然她賣的貨品比鎮(zhèn)上貴個幾毛幾分,也少有人計較,方便嘛,再者她也老了,掙幾個錢也無可厚非。可是漸漸的問題來了,有一回好幾個婦人圍著她的小店抱怨,說她總是賣過了期的東西給人,好的自己都先留著。又有幾個孩子叫嚷著,說她家賣的方便面都被老鼠啃了,喏,還有老鼠屎呢,老太太氣急敗壞,罵了他們,叫其走開,礙著生意。
幸而,又有一家小店開張,隔了沒多遠,是吳家二小子開的,爺爺笑著說,那孩子老實得很,頭年娶了媳婦,媳婦聰明,這店就是她張羅開的。久而久之,許多人去了他家開的店,兩口子送往迎來,笑呵呵的,好不周到,賣的貨也多全,鄉(xiāng)人們省了不少事,也樂意去。貨架子上的過期產(chǎn)品也及時處理,好些人都是親眼看見了的。相反,老太太的店極為清淡,門可羅雀,成日里,盯著那些去吳二小家買東西的人們,也真怪不好意思的,但誰管呢,我想老太太那干癟的嘴唇必定氣的像麥芽糖一樣顫抖。
就在一天夜里,不知道是誰,在吳二小家后院偏房放了一把火,趕巧,偏房里偏偏堆的干草,火勢很快蔓延,幸虧吳二小發(fā)現(xiàn)得早,將火撲了下去。第二天,吳二小媳婦便揚言說報了警,要來拿兇,可是,一直沒有下文。幾個月后,老太太兒子胸口帶了一塊黑紗,磚房小店的歷史隨著老太太的棺木一起下葬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爺爺說,做人,要厚道,將心比心??催@兩家店,只剩了一家。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371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