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藝術普及與提高
第三屆國際書畫藝術發(fā)展論壇主題是中華書畫藝術培訓與傳播,我認為非常及時而意義深遠。在信息化迅猛發(fā)展的今天,手寫工具廢棄,鼠標鍵盤代勞,筆墨紙硯退出大眾化的歷史舞臺,大眾的眼球被網游、手機、電影、電視吸引去了。作為中華民族精神文明載體的書畫藝術,人們感到越來越陌生、甚至被遠遠地拋到腦后去了。在這種趨勢下,書畫藝術普及與提高顯得尤為重要,開展書畫藝術培訓與傳播是非常及時、非常必要的,對于守護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意義極其深遠。
現(xiàn)在的問題是書畫藝術亂象叢生,就中國畫而言,自從徐悲鴻用西畫改良中國畫、以素描為主的教學模式制定以來,中國畫就開始變味了。尤其是“八五新潮”以來,大興“中西融合”,提倡包容性,什么“多元化”、“視覺沖擊”、“張力”、“構圖”、“造型”、“色彩”、“透視”等等西方美術術語不絕于耳,把祖宗定下的六法論、墨分五色和品評中國畫分逸、神、妙、能四級標準丟到九霄云外去了。結果把中國畫弄得面目全非妙不可言的中國味蕩然無存。如果照這樣去培訓與傳播,豈不是將屹立于世界民族藝術之林的璀璨明珠——中國畫,變成中不中西不西的混血兒了嗎?!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只能通過鈍正的傳統(tǒng)加創(chuàng)新的中華書畫藝術培訓與傳播!認真研習中國畫的“筆法、墨法、章法”,而不是硏究什么“三大面、五調子”之類的西畫技術。
書畫藝術培訓與傳播要走群眾路線,在封建社會的中國,書畫藝術一直是在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皇室貴族、文人士大夫階層中傳承,沒有群眾基礎。普通老百姓連見都見不到名人的書畫作品,更不要說臨摹學習和傳播了。徐邦達都說:“過去要看個東西要互換,或通過好多關系介紹?!彼f的“過去”是指民國時期,可想而知,在信息閉塞的封建社會,名人的書畫作品就更加難得一見了。民國時期,雖然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王的世襲制,實現(xiàn)“天下為公”,從此皇室貴族、文人士大夫階層消失了,但這些人還在,仍然操控著書畫藝術的傳播,普通群眾是無緣結識書畫藝術的。
解放以后,毛澤東文藝思想給中華書畫藝術帶來了勃勃生機,書畫家接觸群眾的機會多了,群眾接觸古代名人字畫的機會也多了。徐邦達深有感受地說:“沒有共產黨給我這個平臺,我就無從比較,也就沒法鑒定”。建國之初興起掃盲運動,所有的孩子都能讀書,那時讀書都是用毛筆寫作業(yè)。尤其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書畫藝術普及到了狂熱的程度,人民群眾才 真正開始結識書畫藝術。農民畫、工人畫、戰(zhàn)士畫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在袓國的大江南北?;鶎佑袠I(yè)余美術組,上級文化館工作人員經常來輔導。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基礎發(fā)生改變,書畫藝術在群眾中的影響力漸行漸遠。
近30年來,在以自我為中心和西方藝術觀念的影響下,錢把整個書畫界鬧得亂象叢生,書畫藝術嚴重脫離人民群眾,群眾也不買賬。王憨山沒成名之前,把幾十幅國畫作品送給他的同事,他的同事又轉送給小舅子,小舅子搬家時當廢紙給丟掉了。這說明群眾對書畫藝術的熱愛降低,他們寧愿花錢買路邊地攤上的假貨,或去尋歡作樂找感官刺激,也不愿買書畫藝術品,即便有人送畫弄不好也當垃圾丟掉了。
要大張旗鼓地搞書畫藝術培訓,尤其是學校。書畫創(chuàng)作最重要的是童子功,必須從娃娃抓起,只有從小學會用毛筆畫畫寫字,才會對毛筆產生特殊的感情。就像中國人用筷子吃飯一樣,習慣了,去吃西歺用刀叉反而很別扭。小學、中學、大學、本科及各類技術學院都要設書畫藝術培訓課程,教材要統(tǒng)一(現(xiàn)在還沒有統(tǒng)一的中國畫教材,呼吁趕緊編)課時要統(tǒng)一。不能只專不文,無文而不能立足也!中國畫教學要遵循自身的教學體系,不能一味地考素描,要以“六法論”為準則,臨摹經典,研習書法,修煉詩文,鉆研篆刻,從而達到詩、書、畫、印全方位的提高。真正的中國畫在這四個方面都很精致而稱為“四絕”傳播這樣的中國畫’才長中國人的臉!否則,我們死了有何顏面去見我們的老祖宗呢?!(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傳播,首先要在國人中傳播,要讓所有的中國人心里明白,什么樣的畫才是正宗的流淌祖宗血脈的中國畫!現(xiàn)在,不要說普通人不明白,就連學習繪畫的人也不明白。他們認為中國文化容納外來文化多多,比如佛教是從印度傳過來的,油畫、水彩、版畫、都是外來的,為什么中國畫就不能與西畫融合呢?等等,從某種意義來說,中國畫與其它畫種的界限也和宗教之間的界限一樣,是不能融合的!藝術的特點就是藝術的生命,何況中國畫有區(qū)別于其它畫種、任何人無法攺變的“遺傳基因”我們不能不顧中國畫的特點,盲目地與西畫融合。要轉變這種模糊觀念,也只有在全國開展書畫藝術普及宣傳教育,政府有關部門要牽頭。其實有個最好的辦法,是開展全民書畫養(yǎng)生活動。眾所周知,愛書畫能延年益壽。現(xiàn)在,許多老人學習書畫的熱情越來越高,在老年大學、在廣場、在公園到處都可以見到他們或聽課、或寫字、或畫畫的身影,他們是為了成名成家嗎?當然,也有大器晩成者另當別論,大多數是找到適合的養(yǎng)生之道而樂此不?!,F(xiàn)在的年輕人欲望多、雜念多、圧力大,容易得病,就更需要書畫養(yǎng)生了。我們祖先的悟性極高,能從花草樹木生長特性中獲取精神食糧,陶冶情操。贊美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灈清漣而不妖”,稱梅蘭竹菊為“四君子”君子之風,當今的中國是何等需要啊!
只有每個中國人明白書畫藝術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傳播,用我的一首詩作本文的結束語:
雄偉的長城啊 / 你那蜿蜒萬里的堞齒 / 銜彎過秦時明月 / 嚼碎過漢代星辰 / 撕裂過滾滾塞上風云 / 你盤纏在山脊峻嶺 / 儼然巨人前額暴凸的青筋 /活脫出我們祖先堅韌剛強的秉性 / ??!古老的長城 / 你使我猛醒 /為了阻擋西方文化的浸蝕 / 我們應當效法古人 / 筑起新的長城 / 不用方磚大石 / 也不用水泥鋼筋 / 我們要用民族的血脈 / 藝術家的虔誠 / 調成綿韌的灰漿 / 砌上億萬顆熱愛袓國的心!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277762.cc/subject/370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