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深更得天然助——駱恒光的書畫之路
書畫家駱恒光先生,一九六九年畢業(yè)于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先后在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美術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從事美術、書法編輯工作。浙江教育出版社編審、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曾任第四屆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現為浙江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副院長、浙江文瀾書畫院院長、浙江省書法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浙江省教育廳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浙江省辭賦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余任天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杭州市黃賓虹學術研究會顧問和浙江省書法家協會顧問。
駱恒光,號翼之,1943年6月出生于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zhèn)孝義村。位于諸暨市東部的楓橋鎮(zhèn)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古越國早期曾建都于此,唐宋以來一直是遠近聞名的政治、文化、商貿中心。著名的“楓橋三賢”——王冕、陳洪綬、楊維禎,因其杰出的藝術造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多少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敬仰和推重。駱恒光就出生在這塊有著深厚文化積淀的土地上,從小耳濡目染,使他與書畫藝術結下不解之緣。
駱恒光先生在諸暨學勉中學讀書時就開始學習書畫。學勉中學教美術和寫字的斯叔英老師,是他的啟蒙老師。斯叔英老師慧眼識人,看出了恒光身上的書畫天賦,對他重點培養(yǎng),而恒光學習書畫興趣極為濃厚。斯老師是書畫世家,她的父親斯道卿是名聞遐邇的畫蘭名家,公公、姑姑都擅長書畫。她和兩個親姐姐和一個堂姐姐被譽為“暨陽斯氏四才女”,家里收藏了不少著名書畫家(如吳昌碩、任伯年、趙之謙、齊白石)的作品。斯老師常將家里的字畫讓駱恒光觀摹和學習。應該說,是斯叔英老師把駱恒光引上了書畫之路。
1964年駱恒光考入了浙江美術學院,學習裝潢專業(yè),課余師從陸維釗先生學習古典詩文、書法和書論,并受到了老一輩書畫家沙孟海、余任天、諸樂三等先生的指導。駱恒光勤奮好學,從王羲之的《蘭亭序》、《圣教序》入手,潛心學習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詩帖》、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而后博采眾長,對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宋代的黃山谷、蘇東坡;元代的趙孟頫;明代的董其昌、王鐸等書體反復臨習,不斷研究,頗多心悟。駱恒光在書畫學習上的勤奮和靈氣深得美院老師和同道的贊許。扎實的基本功和學書的靈性,將多種風格融為一體,形成了自己點畫精妙、結構嚴謹和布局自然的風格特點。
駱恒光先生作書以行草為主兼及楷隸,筆力遒勁舒放、結體開張、氣勢豪邁,筆畫渾厚而不失秀逸。他不斤斤計較于筆法,但細細品味,卻絕無茍且之處。其用筆正側兼施,以正為主;方圓并用,以圓為主;講究虛實疏密結合,注意開合斂放變化;點畫各呈姿態(tài),結構欹正相生。正如他在一首論書詩中所述:“一味人工安可期,中心落落出神奇。功深更得天然助,三月春風花滿溪?!?/p>
駱恒光曾走過趙孟頫比較婉秀的路子,后來到美院之后,接觸的碑帖多,他尤其喜歡北宋米芾的書法,米字瀟灑、飄逸,用筆、結字變化多。他崇尚自然,反對做作。近年來,恒光的書法變得渾厚、華滋、大氣,不太去修飾很微小的地方。尤其是近年寫的隸書作品,用筆開張,氣度恢弘。既有楷法的嚴整,又有行法的靈變。筆力矯健,一氣直下,一變用筆纖巧和字形過于修飾的時習,使人眼前一亮。這種風格的變化,和他近年來對書法藝術深入的理解以及他的天賦、學養(yǎng)和愛好都是有關的。(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駱恒光先生在書法理論方面的研究,是在美院讀書的時候就開始了的。他將自己點點滴滴的學書經驗、心得體會和對古今書家的評論隨時記在筆記本上,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歷、知識的不斷積累,越寫越多,越寫越精,共結集五百二十余條為《駱恒光論書》一書,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受到社會廣泛的好評?!稌▓蟆?、《浙江文藝》報、《東海》雜志、《中國鋼筆書法》雜志等分別轉載了他的文章。
書界同行都知道,駱恒光致力于書法創(chuàng)作和學術理論研究,然而他的畫更讓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絕。駱恒光在美院就讀期間就已修習繪畫,他的作品,其性情之天真,筆墨之松靈,及詩書畫印珠聯璧合幾近乎完善的境界。駱恒光學畫從王石谷、沈石田入手,泛臨宋元人名作。現代畫家中尤喜黃賓虹、余任天。以書入畫,重在寫意。善用水墨,令水墨交融,渾成深厚,頗見意趣。構圖有詩意,以書法筆法寫意傳神形成他山水畫的主要特點。
讀駱恒光的畫,宛如讀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可體驗,可臥游,若是再深一層地仔細品味,又有一種親切的家園感,一種遠離塵囂親近自然的超脫感,令人不由從內心發(fā)出一絲顫動和感悟。他并沒有刻意去寫名山大川,也沒有拉架勢去苦心經營,他畫的都是身邊的景物,或游歷所見,或兒時的記憶,如《信步湖西》、《故鄉(xiāng)佳山水》等等,尋常一片江南山水,通過他滿含深情的筆寫來,意趣盎然。
駱恒光先生筆下的境界都很靜?!胺菍庫o無以致遠”,這個“靜”,不是冷冰冰的寂靜,而是那種山鳥間關泉水叮咚天機活潑的自然之靜,沒有塵囂,只有天籟,沒有大起大落的慷慨歌哭,卻有貼近人心的溫暖和慰藉。駱恒光說:“練書必靜,靜可生慧,慧可滋雅。從藝有成,離不得‘靜’。心靜則無雜,心靜則無垢,便可臻化境,語云:‘心專才能繡得花,心靜方能織得麻’,誠然也。”“搜盡奇峰打草稿”,“搜盡奇峰”是妙悟,“打草稿”則是筆墨功夫。妙悟來自澄懷靜觀,而筆墨功夫則來自中華民族特殊的書法根底。駱恒光早年在浙江美術學院讀書期間,便從陸維釗先生研習古典詩文、書法和書論,親炙于余任天、諸樂三、沙孟海等前輩書家,常誦古人詩文雜著,遍觀書家畫家之論,筆墨之旨,聞之已稔,畢業(yè)從事美術、書法編輯工作,及書法創(chuàng)作和教育研究工作,浸淫書卷,俗囂盡祛,氣息深醇。擅屬詩文,題詠風雅;又能博覽古今碑帖,得隸、草、真、行之趣,通書法于畫法之中,憑著深湛的審美修養(yǎng)和書法造詣,故一旦提起畫筆,起點便高,眼界便闊,能厚積薄發(fā),神與古會?!皬目瓷绞巧剑娇瓷讲皇巧?,再到看山是山?!痹崎T三句,這是格物致知,這是對萬物萬生靜觀悟解的妙理。歷史上很多“野狐禪”只停留在“看山不是山”階段,心物割裂,陷于邊斷二見。駱恒光在創(chuàng)作中得黃賓虹、余任天之三昧,不在于刻畫具體的真實物像,而是要傳達物我之間特殊的關系,即物即心,心物交融。
駱恒光先生是一個十分勤勉的人,無論環(huán)境如何,條件如何,都要堅持不懈地努力。他在完成大量書法創(chuàng)作的同時,十分注重于把自身的實踐經驗整理成書,先后出版了《駱恒光論書》、《行書法圖說》、《王羲之圣教序及其筆法》、《米芾蜀素帖苕溪詩帖及其筆法》、《智永真書千字文及其筆法》等9部專著和《駱恒光行書墨跡》、《集句對聯字帖》、《唐宋絕句行楷字帖》、《常用對聯行書字帖》等字帖40余種。發(fā)表《論“意在筆前”之“意”》、《米芾早晚期書法代表作品考》等書法學術論文80余篇。責編浙江省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小學寫字課本18種。他的作品早期入編《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集》、《全國中青年書法家22人作品集》等;后期入編《中國當代書家精品集》、《中國著名書家百人作品集》(日文版),山水畫作品入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畫壇經典十大家》、北京榮寶齋出版社《中國當代藝術名家作品精粹》等。并參加在日本、韓國、法國、新加坡和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qū)的書畫展。
駱恒光虛懷若谷,從不自滿自足,對自己有極高的追求目標。他有詩云:“自慚疏懶學無成,研墨揮毫趁夜燈。補拙以勤非苦晚,穿巖曾識浪千層?!庇衷疲骸翱v教退筆筑丘山,名世何如傳世難。解得書中關捩在,不須涂抹舞翩翻?!保ā秾W書感懷》)的確,一個人要成功,必須具備遠大的理想和不斷進取、不自滿足的精神。
書畫藝術的道路有如綿延不絕的山脈,中有無數奇峰異景。駱恒光身體力行、努力探尋,在攀登藝術峰巔的道路上留下了一個成功求索者的清晰足跡。駱恒光走過來的正是這樣一條最艱苦也是唯一可通向頂峰之路。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277762.cc/subject/337667/
功深更得天然助——駱恒光的書畫之路的評論 (共 5 條)
- 無不為之 審核通過并說 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