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倪瓚的《題鄭所南蘭》
倪瓚,原名珽,字元鎮(zhèn),號云林。世為無錫富豪,以巨款廣造園林,招徠賓客。性情孤傲清高,不附權貴。他是元末詩人、畫家,繪畫以水墨居多,簡淡幽雅,主張寫胸中逸氣,不求形似。其詩多詠山水景物,抒寫閑適性情,間有隱寓現(xiàn)實之作?!额}鄭所南蘭》: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解,淚泉和墨寫《離騷》。
鄭所南,即南宋末年詩人、畫家鄭思肖。所南是他在南宋亡后的自號。終身未娶,孑然一身。隱居平江,扁其室曰“本穴世界”,以“本”字之“十”置“穴”中,即大宋。自號三外野人,精墨蘭,亦工墨竹。但入元后所畫蘭皆不畫土根,以示國土被奪。詩多懷念宋室,深沉而悲涼。蕙,芳草名?!峨x騷》,戰(zhàn)國時愛國詩人屈原的作品,詩中抒發(fā)了詩人的愛國深情。
鄭所南善畫墨蘭,南宋亡后,他畫蘭不畫土根,別人問他何故,他說“土已被番人奪去”。表現(xiàn)出極其強烈的故國深情和民族氣節(jié)。倪瓚的這首題畫詩,正是對鄭思肖在畫蘭中表現(xiàn)出的這種思想感情的稱頌,曲折隱晦地表達了詩人的民族意識。
屈原在《離騷》中寫道:“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以芳草之變?yōu)槠胀┎荩扔髦械雷児?jié)之人。倪瓚在詩中的首句化用其意,暗諷變節(jié)之小人。同時也是緊扣畫中之蘭,借題發(fā)揮,構思可謂十分巧妙。次句寫南國清冷凄涼毫無生氣。這好似對畫面的描述,卻是詩人因畫而發(fā)的感慨。
前兩句寫變,自然之物在變,世事在變。后兩句則說大變之中亦有不變的。畫家鄭思肖不忘故國之心就沒有變。你看他畫的蘭,簡直是以如泉涌的淚水和墨畫出的,好似屈原的《離騷》中所表達的強烈愛國之情。這兩句飽含了詩人對鄭思肖的崇敬之情,以及對畫中表現(xiàn)的民族氣節(jié)的贊美。雖是議論語句,仍然緊扣詩題。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228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