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郝經的《蠶》
郝經,字伯常,家貧好學,仕元為翰林學士。后充國使至宋,歸后不久即逝。
《蠶》:作繭才成便棄捐,可憐辛苦為誰寒?不知蛛腹長絲滿,連接朱詹與畫闌。
此詩借詠蠶而寫詩人對現(xiàn)實人生的感慨,這便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前兩句直接詠蠶,重點在嘆其遭遇上。李商隱的《無題》寫:“春蠶到死絲方盡”,極為稱贊春蠶的獻身精神,這首詩卻換了一個角度寫。先以“作繭”二字贊其功勞,后以“捐棄”二字嘆其遭遇。次句以“可憐”二字,緊承上句進一步嘆其遭遇,飽含詩人對春蠶的深切同情。
后兩句以春蠶與蜘蛛對比,說春蠶不如蜘蛛那樣滿腹長絲去“連接朱詹與畫闌”。表面上看似抑春蠶而揚蜘蛛,實際上是寓諷于頌,在嘲諷蜘蛛,對春蠶毫無貶抑之意。這一對比,既襯托了出了春蠶獻身精神之可貴,更突出了它的遭遇的之“可憐”。
這首詠蠶詩,字面上是詠蠶,而透過字面可以看出何嘗不是在諷諭社會現(xiàn)實。從春蠶身上看到的不正是功成而遭戮的正直之士的身影嗎?詩中的蜘蛛,不就是巴結權貴的小人形象嗎?蜘蛛結網,何處不可?末句特別提及“朱詹與畫闌”,詩意所在已很明白了。(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277762.cc/subject/227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