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島國紀行
我家的地球儀上,南太平洋下方有一綹細長的飄帶,它就是島國新西蘭。對于茫茫大洋中的渺渺島國,我曾是那般的惶恐,生怕哪一天地覆天翻發(fā)生海嘯,把它吞沒進汪洋大海之中。我的一個十多年前的同事,是搞地熱的,一心向往地熱之國新西蘭,不久就定居在那里。老朋友來信,盛情邀請我去敘舊,我能不去那里光顧一趟嗎?要說人的感覺就是那么怪怪的,景隨心移,站在地球儀前,感到新西蘭是那么的渺??;來到新西蘭,融入了26。8萬平方公里,卻覺得自身是那么的渺?。蛔吡艘蝗?,竟對這個雨水豐潤、綠草如茵的島國生出了流連忘返的念頭。
地熱園奇觀
老朋友早年就讀于天津大學,是個地熱迷,曾經(jīng)為創(chuàng)建中國首個地熱研究所立下汗馬功勞。但中國的地熱資源畢竟不如新西蘭充沛和典型,最終他還是遠涉重洋,成為奧克蘭大學地熱專業(yè)的研究生,嗣后又通過了博士學位。老友到奧克蘭機場迎候我,將我接到海濱別墅區(qū)的府上下榻。我們在窗臺前擺開酒席,一邊環(huán)視異國他鄉(xiāng)的美麗風光,一邊品嘗他夫人的廚藝——地道的中式佳肴,愜意至極,仿佛進入了天堂的無欲境界。
翌日,老友駕車,專程陪我去羅托魯瓦觀看地熱景觀。說到地熱,一路上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新西蘭是世界聞名的火山之國。它坐落在“太平洋火環(huán)”斷裂帶,地質學稱此處是太平洋板塊與澳大利亞板塊相撞后俯沖到地幔的巨熱巨壓區(qū)。這種地質結構為火山活動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新西蘭活火山均分布在北島陶波火山區(qū),火山穹窿和火山錐景觀,多集中在該區(qū)東邊斷裂帶上。也許是老友相逢、言無不盡,一眨眼走了200多公里,位于北島中部毛利人聚居的旅游勝地羅托魯瓦就在眼前。
火山噴泉、火山泥塘和地熱蒸汽是羅托魯瓦的地熱經(jīng)典。老友引我走進火山噴泉區(qū),只見那冒著熱氣的泉水噴向天空,似平地升騰的道道塵埃,像九天落下的團團迷霧,哧哧地噴發(fā),足有30多米高。那滾燙的水柱時起時落,隨著地壓的強弱而變化,水柱也時高時低,仿佛是一架鋼琴——那參差不齊的鍵盤中流淌著一曲美妙的歌。我們來到火山泥塘邊,眼前是一鍋鍋沸騰的“稀粥”,那些土灰色的泥漿如一群群淘氣的孩子頑皮地吹著氣泡,拼命地吹呀吹,氣泡的壁越來越薄、越來越白,終于撐不住了,“啪哧”一聲,冒出了一縷濃濃的熱氣。一縷縷的熱氣此起彼伏、輕盈飄搖,蔚為壯觀。羅托魯瓦滿地都是熱蒸汽,在巖罅、地縫、草叢中冒著煙氣,到處彌漫著一股股濃濃的硫磺氣息。倘若你不留神,一腳踩在縫隙上,“刺溜”一下,“熱老鼠”就會竄到你的褲管里,把你憋出一身汗來。老友見我那副狼狽相,像初進大觀園的劉姥姥,笑得前仰后翻。不過,羅托魯瓦的地熱奇觀對于孤陋寡聞的我來說,的確是不見不知道,見了嚇一跳。
螢火蟲世界(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老友相逢,格外親熱,他充當我新西蘭之行的專職司機、專職導游、專職攝影師,十分賣力。我們離開羅托魯瓦地熱園,驅車去距奧克蘭160公里的懷托摩小城,那里有被稱之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的螢火蟲洞。老友介紹說,相傳3千萬年前懷托摩螢火蟲洞是在深海底下,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地質變化,被帶到海平面上,爾后經(jīng)過雨水侵蝕,形成許多的巖縫,逐漸擴大成為鐘乳石及石筍。1887年,一名英國測繪師在當?shù)孛蹰L陪同下,乘亞麻小筏,手持火把進洞探險,發(fā)現(xiàn)了洞內(nèi)奇景。此后,游人接踵而至,螢火蟲洞揚名世界。
參觀螢火蟲洞是當?shù)貙в蔚膶@?,她把我們這批中國游客帶進一個爬滿青藤、綠葉掩映的洞穴,一邊慢步石階,一邊關照進洞守則,不準喧嘩、不準拍照、不準觸摸鐘乳石云云。奇怪!習慣于高聲交談的國人被導游鎮(zhèn)住似的,個個鴉雀無聲。下了臺階,登上小船,眼前已是漆黑一片,只有導游手上那支微黃的電筒在慢慢地移動,略微能看出一星半點。導游用手拉著繩索推動小船前進,身邊匯攏著緩緩的水聲。這時你的心里有種異樣的感覺,仿佛脫離了地球的引力,在浩淼無邊的宇宙太空遨游。忽然,前面的水面微波瀲滟,抬眼看,頭頂已是密匝匝、綠瑩瑩的璀璨星空,蟲體似成千上萬顆翡翠撒落銀河,絲條像千姿百態(tài)的綠緞飄舞人間。只有此時此景你才能真正體驗詩人筆下虛無縹緲的“意境”二字,從中領略到什么叫“震憾”!我們都期待時光倒逝,好讓思緒在美妙的空間盡情伸展,可是還是被導游無情地拉出洞外。
踏上歸途的臺階,導游用優(yōu)美動聽的英文向我們介紹螢火蟲的趣聞。新西蘭的螢火蟲非同一般,對生存環(huán)境的要求十分苛刻,遇到光線和聲音便無法生存。所以,她非常感謝游客的支持配合,游覽時沒人發(fā)出聲音和照相攝影,保護了這些小小的生命。她向我們豎起了大拇指。導游說,別看這些小不點兒的幼蟲,它們能發(fā)光,還能分泌輕輕的、黏黏的細絲,編織成網(wǎng),那些昆蟲循光而來,自投羅網(wǎng)。螢火蟲便爬過來美餐一頓,其功力真可與中國古代的姜太公媲美。更令人欽佩的是,螢火蟲成蟲沒有嘴巴,無法進食,全身心地產(chǎn)卵培育后代,一旦它們筋疲力盡,就會一頭撞向幼蟲的絲網(wǎng),舍身給后代充當食物。游客們聽了肅然起敬,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人類的天性,想不到在這些微不足道的動物身上也存在著偉大的母愛!
風光在旅途
從懷托摩返回奧克蘭的路上,我們是那樣的快活。汽車在綠色的“地毯”中奔馳,老友指著車窗外的藍天、白云、綠野、羊群說,新西蘭是農(nóng)牧業(yè)為主的國家,空氣純凈,沒有污染,地球上難尋這般凈土??!是的,我曾記得到澳大利亞墨爾本那天適逢下雨,導游高興地說,謝謝你們帶來了好雨。墨爾本年降雨量很少,樹木渴得要命,樹皮裂開了,枝葉枯黃凋落;草兒們沒了生氣,東一塊、西一塊的斑駁陸離;風兒肆虐,到處塵土飛揚。而一海之隔的新西蘭大不一樣,這里隔三岔五下雨,且往往是晚上雨水霏霏,白天艷陽高照。
這里的天湛藍湛藍的,像一方潔凈無瑕的藍寶石,沒有一丁點兒雜質;那白云一朵一朵綴在藍色的天穹上,托著太陽的影子,給碧綠的草原潑上了濃墨重彩;金色陽光下,黑黝黝的田地冒著油,滿山遍野的牧草綠油油金亮亮的,幾乎見不到裸露的土地;一群群的綿羊在牧羊犬的調(diào)理下,在毛茸茸的“地毯”上歡蹦亂跳的,有的啃著鮮淋淋的草兒,有的著地打著滾兒,有的三五一組地頂著羊角玩兒……空氣是那么的清鮮,牛羊是這般的肥壯,景色是如此的諧美,車窗簡直成了照相機,一幅幅色彩絢麗、溫柔可親的畫面送進了我們的視框。老友說,到新西蘭旅游不必那么的刻意,其實景致都在旅途之中。是啊,想起國內(nèi)的一些景點,人山人海,擁擠不堪,當初的游興被擠壓得一點不剩,何談是一種享受呢?而在新西蘭,一踏上旅途就是輕松的、愉快的。你站在滿目皆綠的草原上伸伸懶腰,打打呵欠,吸吸純氧,甚至高歌幾句,你不覺得心情舒暢嗎?此時,你想想什么就想什么,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一切是那樣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難道人世間還有比這更放松的嗎?因此,樂不思蜀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ubject/17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