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縫朋伯
裁縫朋伯
作者:呂瑞杭
那天在縣城辦事,恰逢集日,路過賣布匹的一條街。各種顏色的布匹整齊地躺在架子上,有人要買,老板從頸后抽出木尺,一下、兩下、三下......量好尺寸,“嗤啦”一聲扯開了。一塊顏色、質(zhì)地、稱心的布匹整齊地放在裁縫的旁邊。裁縫問明用途,在布上比劃一陣子,持剪刀“咯吱咯吱”三下五去二就裁好了,擺在買主面前。
說實(shí)話,縣城這樣的攤位現(xiàn)在不是很多了,只是偶爾有需求的,才會自己扯布裁衣。大多數(shù)的人還是愿意在商場里直接挑選,畢竟商場里的款式,顏色更多。
扯布裁衣在我們少年時代是一件大事。記得村里的裁縫朋伯是一帶名人,經(jīng)他的手,裁剪的衣服穿著舒適、合身、美觀。
那時,小孩子們的衣服平時都是哥哥姐姐的二手貨,只有過年時才給身上換換季。朋伯是全村唯一的裁縫。一入臘月,就開始忙活了。人們把布買回來后,就拿到朋伯的裁縫店。朋伯問清做上衣,還是下衣,就非常熟練的拿出皮尺在脖子處、腰間、袖口比劃一番,把一些只有自己看懂的數(shù)字用片狀的粉筆記錄在布上。倘若來著急用,朋伯就把按照自己記錄的數(shù)字在布料上量好,劃出線條,張開裁縫專用的大剪刀,“咯吱,咯吱”的沿著粉線剪開,把一塊布分袖、腰、襟、褲大小不一的布片,整齊的碼好,告訴來人第二天早上取衣服。朋伯一般在半天攬活,晚上加工成成品。(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朋伯個子不高,嘴有點(diǎn)凹,說話時鼻音很重,需仔細(xì)聽,才能聽清楚所說的話??伤难劬投涮貏e管用,別人說他眼睛會說話。他從來的人的眼神和布料便可以知道給誰做衣服,做上衣還是下衣,做成啥樣的,他都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年少時,也曾在晚上透過玻璃窗,聽到朋伯和徒弟們在燈光下“咯噔,咯噔”的縫鎖衣服的聲音。他們在為不同的人們做著各樣的衣服,衣服在他們手中上下飛舞,經(jīng)過縫紉機(jī)的縫制便可以成為成品,外面絲毫聽不見他們的說話聲,談笑聲。
早些年,朋伯在裁縫店工作掙工分,后來開放了,自己干個體。做件衣服也就是三元兩元的。后來人們的購買能力越來越大,衣服做的越來越多,朋伯帶的三個徒弟整個臘月做不完了,就改在冬天仨月做衣服。由于朋伯的技藝嫻熟,前來找朋伯做衣服的始終絡(luò)繹不絕。我曾經(jīng)見過有個人在縣城裁縫店做的衣服穿起來不合身,又找朋伯來改修了。朋伯看過后,二話不說就給改的合身合體了。我很羨慕朋伯的記憶力,三兩下便把一個人的高低胖瘦躍然布上,更佩服他那彩色的粉筆在布料上飛舞一番便可以勾勒出人的大致輪廓。我幼年時,也曾經(jīng)夢想長大了當(dāng)一名出色的裁縫,為村民服務(wù),裁出世間百態(tài)。
那年的冬天,父親把山羊皮拿去,讓朋伯做件羊皮大氅。朋伯二話沒說,直接說出需要多少里面、外面、袖口。等到朋伯加工好以后,父親穿起來非常合體。父親的病怕冷,那件羊皮大衣陪父親度過了好幾個寒冷的冬天。那些年,村里還流行二大氅,穿在外面既保暖又時尚,好幾年的冬天,朋伯和徒弟們不分白天與黑夜,給多少人縫制了二大氅只有他們心里清楚。
朋伯人聰明,凡是他見過的款樣,他都會記在心中。等有了要求,自然量體裁衣,信手拈來,讓人高興而來,滿意而去。再后來,我外出求學(xué),三五年也見不到朋伯了,甚是想念。他那近乎完美的“工匠精神”在我的心里生根發(fā)芽,變成日夜思念的源泉。隨著改革開放大潮的推進(jìn),服裝廠如雨后春筍般開設(shè),大批的民間技藝被淹沒在時光的海洋里。偶爾遇到的“技藝”總能讓人浮想聯(lián)翩,尋覓著當(dāng)年曾經(jīng)的美好。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anwen/vxygs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