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兒女天山情(第六章25)
(二十五)寧波訪友憶往事
2007年4月中旬,我們和張文娟、張月琴商定,一起去寧波看望老友薛春林。
六十年代,我們四人都在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農(nóng)四師工程處工作,我在處機關(guān)宣教股搞宣傳報道,盛蓮香、薛春林在商店,張文娟在園林隊,張月琴在文藝宣傳隊,都是上海支邊青年。
記得第一次回滬探親時,我和盛蓮香、薛春林、張文娟一起乘長途客車到烏魯木齊,再坐硬座火車離開新疆。他們知道我和蓮香正在熱戀,故意讓我倆坐在一起,便于互相關(guān)心,互相照顧。抵達上海時已經(jīng)深更半夜,公交車也沒了,只好搭三輪車回家。我和蓮香坐一輛車,直奔她家。我父母家在浦東航頭,離市區(qū)較遠(yuǎn),原以為能在她父母家臨時過一夜,第二天再回家。沒想到蓮香不讓我半夜去她父母家,說什么我們談戀愛還沒告訴她父母,一個姑娘半夜三更突然帶個小伙子回去,影晌不好,怕父母接受不了。我想,她說得對,有道理,不去也罷。於是,我獨自乘車到十六鋪碼頭,在候船廳坐到天亮,才渡江乘車回家。此情此景,終身難忘,至今歷歷在目。當(dāng)張文娟在去寧波的火車上提起這件事時,我無限感慨地說:“想不到四十多年后我們又能在一起坐火車了!”
薛春林是個聰明能干、吃苦耐勞、樂于助人的男子漢。年輕時代,他經(jīng)常到我們家?guī)兔Γ蛎捍u、蓋煤棚、砌爐灶、修火墻……什么臟活累活他都搶著干。當(dāng)然,每次他來家里幫忙干活,我們總是熱情招待,讓他酒足飯飽,滿意而歸。在伊犁時,我們雖然不在一個單位工作,卻來往密切,親如家人。后來,我們回到烏魯木齊,他隨他妻子一起調(diào)到寧波,一別三十多年沒見面,心中時有牽掛。
中午抵達寧波,薛春林來車站接我們?nèi)ニ?。他和妻子早?a target="_blank">離婚,兒女也已成家立業(yè),兩室兩廳的樓房就他一個人住,自己起伙做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聽他說,前幾年他就買斷工齡,提前內(nèi)退了,明年辦理正式退休手續(xù)。這幾年他一直在街道上干活,當(dāng)交警協(xié)管員,從來沒在家閑過。下班回家,炒兩個菜,每天喝一瓶啤酒,收拾收拾房間,看看電視,逗逗小鳥,有時候邀幾個朋友到家里來打打麻將,節(jié)假日出去旅游幾天,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生活比較充實。(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們關(guān)切地問他為啥同小潘離婚,起初,他不想談及離婚的事,沉默片刻后,他才如實介紹了婚變的原委。說到傷心處,雙眼溢滿淚花。我們十分同情他的處境,好心地勸他再找個老伴,成個家。張月琴當(dāng)即給他介紹一個她的老姐妹,他說行,如果女方愿意的話,可以談?wù)劇?/p>
午飯后,他還要去值班,我們四人就在他家里搓麻將。傍晚,他下班回來,大家一起動手炒菜做飯,人多好干活,一會兒工夫就擺滿了一桌菜。大家邊吃邊聊,天南海北,無話不說,十分投機。
第二天,他調(diào)休一天,專門陪我們?nèi)ビ斡[寧波市容,逛街心公園,看名勝古跡,品嘗風(fēng)味小吃。一晃三天過去了,我們告別老友,離開寧波,返回上海。
老友吳其昌到車站接我們?nèi)ニ页燥?,硬要留我們在他家住幾天。盛情難卻,我們只好留宿一夜,第二天吃了午飯才回到女兒家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anwen/vuafs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