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安福行

安福行

今天是陽歷8月22日,天氣炎熱,陽光箭一樣射在頭上。我在家呆得不耐煩了,很想出去散心。我想到自從上大學至參加工作后,有幾十年沒有去安福鄉(xiāng)了,于是坐班車上路了。我沿著少年時走過的路重走了一遍,心情自然開朗多了。

安福鄉(xiāng)位于寧都縣城的西面,整個鄉(xiāng)鎮(zhèn)都被崇山峻嶺包圍,鄉(xiāng)是山中的鄉(xiāng),村是山中的村。難怪這個鄉(xiāng)會成為拍攝多部剿匪電影的取景地,因為這里山多,出門見山,抬頭見山,站在樓上似乎就能伸手觸到后山的腰背。

我和安福鄉(xiāng)是有緣分的,因為我的母親就是安福鄉(xiāng)大腕地村人。她在那個山村住過來了童年和少年,所以,這個村很值得我去親近和懷念。記得我8、9歲時,第一次到大腕地做客,大概是舅公過生日。時間是在天的大冷天,父親帶著我們兄弟兩人,翻過大銀嶺這座大山就到了。大腕地村在溪的西岸,東岸是坼背和中汗兩個村。

大腕地村處在高山腳下,到了冬天特別冷,棱冰從屋檐下掛下來,足有一尺多長。記得那時外公外婆都還在世,雖然年紀很大了。他倆和舅公分灶吃飯,但他們都住在一棟土木結(jié)構(gòu)的大祠堂里。我在這個祠堂里住了一個晚上,等舅公過完生日,第二天就回家了。我對這里印象最深的事情是:舅公家不用到井里挑水做飯,他家用的水都是用竹片從山上引來的。竹片繞著祠堂的后墻一直接到山上,足有幾十米長。原來這是山里人特有的生活。

在以后的歲月,舅公家雖有喜事做東豪,但我一直沒有機會參加,原因是我在外地求學,很少在家生活。但在節(jié)假日,我從學校回到家里,只要母親或堂祖父(曾開生)去安福趕集,我就會經(jīng)常跟在他們后邊。正因此,母親常會順路到大腕地村看望舅公。有時吃頓飯就走人,有時不吃飯就回家。因為從江背村到安福市鎮(zhèn)只有十幾華里,只需半天功夫就可來回,而不用住宿多花時間。(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那時家里窮,父親多病,母親到安福趕集是為了求人抓藥。堂祖父到那里,是為了把蔬菜挑去賣以換油鹽。我跟在他們背后算是白走了,因為他們從沒有給我一分零用錢。我只能在老街上轉(zhuǎn)一圈就回家了。所以,那種記憶是非常痛苦的。

安福鄉(xiāng)經(jīng)過幾十年的建設(shè),現(xiàn)在面貌終于煥然一新,進街的泥坎小路也變成了水泥路,過去一米寬左右的狹窄街道,以及街道兩邊的木板房,現(xiàn)在都被寬敞的街道和洋房所取代。過去的郵政所和銀行都是借低矮的民房辦公,現(xiàn)在這些機構(gòu)都搬進了高聳的大廈里。我在街上遛了一圈,想找尋當年駐足過的便民小店,但事過境遷不可再得。最后我只好沿著進街的田坎下路出來,只見小路的兩邊仍舊是農(nóng)田,而且多年來都種著蓮藕和水稻。

頂著烈日,我繼續(xù)徒步行走。在馬躋村,我去看了“劉崇臣鐵墓記”,它就在馬躋村的后山上,是一處很好的人文景點。墓主劉崇臣,號韶,他是寧都乃至江南劉姓始祖,在唐朝敕封金紫光祿大夫,也做過皇帝的侍講大學士。據(jù)稱,這座墓是用鐵水澆鑄的,在墓葬中很是奇觀。

看完鐵墓記,然后我向北徒步3、4華里到大腕地村,想找尋當年我的舅公一家。經(jīng)鄰居介紹,我找到了他,他叫李金生,今年有76歲高齡了。舅媽早幾年過世了,他的大兒子和小兒子也在外打工時,為了幾個錢財犧牲了。只留下二兒子,今年三十多歲,他也靠打工種田營生,值得欣慰的他也做了新房。但過去我住過的舊祠堂仍在,我進去看了一下,四面漏水,估計很快也要傾圮。

從舅公家出來,已是下午3點多鐘了,我想翻過大銀嶺去老家江背村看看,但找不到山路。問坼背村民說:這條路多年無人修理,也無人從此經(jīng)過,所以現(xiàn)在山路雜草樹木叢苫無尋。村民很想通過政府出資打通這條路,但苦于上面無人過問此事。我向山峰進攻了兩次都沒有成功,只好原路打道回家。在公路上碰倒一輛出租車,花10錢總算回到了寧都的家。

從坼背、大腕地到廟前有許多村莊,在這些村莊的前面都有大片的農(nóng)田,村民都在收割一季晚稻??吹?a target="_blank">農(nóng)民百年未變的辛苦勞作,我想到下面的事情:為什么農(nóng)民不能改變勞作方式?為什么只能守著幾畝責任田,過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這個原因就是:農(nóng)民的勞動工具太原始了,因為沒有現(xiàn)代化的生產(chǎn)機械,農(nóng)民的勞動效率非常低。一年到頭,農(nóng)民除了把全部的勞力花在土地上,再也沒有剩余的精力用來發(fā)展工業(yè)和副業(yè)。所以說,農(nóng)業(yè)要發(fā)展,農(nóng)民要致富,唯有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走機械化和集約化經(jīng)營之路,通過采用自動機械化生產(chǎn),和健全集體股份制經(jīng)營,就可以把更多的農(nóng)民從土地的捆綁中解放出來。然后,讓解放出來的農(nóng)民去從事工業(yè)或副業(yè)經(jīng)濟,這樣,農(nóng)村就會得到發(fā)展,農(nóng)民也有機會走上致富之路。

其次,農(nóng)民要致富,修路是關(guān)鍵。要把農(nóng)產(chǎn)品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運到全國各地市場上銷售,唯有發(fā)展鐵路、空運和高速公路。既要發(fā)展內(nèi)陸與沿海的高速交通,還要通過高鐵高公把全國各大經(jīng)濟發(fā)達區(qū)(如江浙與閩粵桂等)聯(lián)系起來。在過去,僅實現(xiàn)了本鄉(xiāng)鎮(zhèn)的村村通公路,卻沒有實現(xiàn)本縣鄉(xiāng)鄉(xiāng)通公路,更沒有實現(xiàn)本省的縣縣通公路。目前,各縣各鄉(xiāng)的商品市場仍然處在相對封閉狀態(tài)。如上面提到的坼背村和江背村等,它們本來分屬安福鄉(xiāng)和石上鄉(xiāng)。由于兩鄉(xiāng)不通公路,致使上面兩村的村民不能互通往來,而且村民有農(nóng)產(chǎn)品要運到對方的集市上銷售,都要走很長的彎路。正因此,如果能夠在大銀嶺的峽谷中修一條穿山公路,就能解決群眾趕集難和銷售難的問題。總之,中國的公路建設(shè)永遠在路上,它不會過時,也不會超前。

2019.8.22

蓮湖行

蓮湖村位于石上鎮(zhèn),由寧都到黃陂小布的公路經(jīng)過村口,從寧都出發(fā)只需5元錢車費就能到達。在陽歷9月21日這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我驅(qū)車來蓮湖村尋根問祖了,因為我的母親就出生在這個村。

過去我到過兩次蓮湖,第一次是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大概是舅公賴紹漢過生日。我還記得當時父親帶著我,是走田間小路來的。在田坎上走了很遠,又脫鞋過溪,直到天色很晚才到達。再一次是我讀大學時,舅公的滿女出嫁,我們一家去吃喜酒。這一回我是走馬路騎單車去的。

蓮湖村是一個好村莊,整個村子似乎處在一個湖中,因為東南北三面都是農(nóng)田環(huán)繞,只有西面多是低矮的丘陵土堞。農(nóng)田里可種稻、種蓮和養(yǎng)魚,西邊丘崗上可種芝麻、花生和蕃薯等旱季作物。村的東面是梅江,因此,農(nóng)閑時村民又可在河里撈魚。所以說,蓮湖村是真正的魚米之鄉(xiāng),因為這里的油茶稻菽從來不缺少。也許正是經(jīng)濟富庶才養(yǎng)育了一方優(yōu)秀的人文。

蓮湖村民多是姓賴,賴姓人自唐朝開始就在這繁衍生息。翻開族譜可知,這里自古人才輩出,文星參斗。蓮湖歷史上最出名的文化人有東晉時的賴箕和唐朝的賴孔等,前者是蒙山的隱士,后者最早倡建蒙山超化院。據(jù)說,賴箕看不慣官場的腐朽和魚肉相傾,才回家隱居事桑麻。據(jù)記載,自宋朝嘉定至嘉熙年間,蓮湖接連出了祖孫三位進士,他們分別是賴泉、賴夢符和賴人俊。從此,蓮湖文化發(fā)展進入高峰期。至清代同治時期,蓮湖最終出現(xiàn)了泰斗級的文化人物,他就是明經(jīng)進士賴眷疇。因我沒有看到舅公的家譜,但可以肯定,舅公家也是書香門第,因為他自己一生就以教書為業(yè)。而兩個孫子如今一個考取了安徽中國科技大學,一個考取了上海同濟大學,在教育上可謂薪火相傳。

為什么蓮湖村人文薈萃?因為這里山清水秀和鐘靈毓秀。這里的美就像它的村名一樣,可用湖中的一朵蓮花來形容。這里不僅水美、山美,人更美。為了親身體驗一番,我在表哥賴永華的帶領(lǐng)下,坐摩托去參觀蒙山超化院(即三仙殿)

蒙山在蓮湖村的西邊,摩托在丘崗小路上蜿蜒了兩里路就到了寺院。寺院建在半山的巖洞內(nèi)。據(jù)本縣州志記載:“縣北二十五里,云氣蒙蒙,懸崖飛瀑,有巖百方丈,中有石床、石牖、石階,不假斧鑿。中虛一巖,可容百余人?!边@就是蒙山,一面絕壁從天上覆蓋下來,足有幾十丈高。在絕峰頂上,長年有一股飛瀑注入壁腳下的石池中,如同天霖從天而降。正因此,這里成了佛門圣地,早在唐代就開始建寺落廟,供凡人信奉。

蒙山因為景佳氣清,歷代文人觀光者接蹱而至,先有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至此,后有宋代大詩人崔與之和明代大學者董越蒞臨。蘇軾的題壁詩至今寫在柱子上,此詩為:“懸崖接日晴亦,飛瀑迎風雨卻晴?!贝嗽妼懗隽嗣缮降墓妍?a target="_blank">景色,乃是亦雨亦晴,也霧也光的奇幻世界。董越描繪蒙山的詩是這樣寫的:“蒙頂出青洲,茶名遍宇宙。誰知此山中,亦有生云竇。旗舒谷雨余,芳擷清明后。風味如使君,誰云可輕售。”(《蒙山》)在一片青山綠水中,蒙山傲然獨立。而山中自然生長著名貴之茶。正是在這美景中,人們卻還可以尋到神仙洞府。等到清明到來時,你來踏青吧,因為這里的風味不是容易出售的。

我登巖梯而上,站在三仙殿的門口,瞭望蓮湖村廣袤土地,心胸為之一片開闊。蓮湖村就像漂浮在湖中的一艘畫舫,無論山垜還是村廓,在秋陽下都顯得那樣清和駘蕩。好一派風水寶地,原來這就是我的親人們世代居住之所。盡管我從未見過我的外公賴起焰和外婆,而且過去由于工作繁忙和苦難等原因,我從未曾來此認真游覽,但等我快到耳順之年,我尋訪來了。今天我第一次看到它,覺得它妙不可言。

2019.09.21

母親

我一直搞不明白,在父母教育子女中,為什么母親總比父親更有號召力?曾牧是我一手帶大的,而他的母親長期在外打工??僧斔龔耐膺吇貋?,三言兩語就能讓孩子改變他的壞習慣,而我長期指導他改,他就是不聽。比如,曾牧現(xiàn)在已經(jīng)大學畢業(yè),可就不改懶漱口的壞習慣。平日里,只有當他母親看到了,批評他幾句他才漱口。由此可見,母親對孩子的教育勝過父親。記得有人說過:偉大人物背后都有好母親和好老師。我認為這話一點不假。

這些天,天一直在下雨。每年到了元宵大概都是這個天氣。我的老家江背村,從正月13日至15日正是“舞扛燈”鬧元宵的時候。由于我在江背村的舊房子早已坍倒了,所以我不能回老家看燈,只能蝸居在寧都的家中。看書之余,就是想寫好母親這篇文章。寫母親什么呢?當然要寫她的高尚品德和對我們后人的影響。

首先,我的母親是個吃苦耐勞的人。她于上世紀30 年代出生于石上鄉(xiāng)蓮湖村一戶姓賴的人家,這是一個大戶人家,有兄妹7、8個人。她的父母嫌人口多,于是把這個“末尾子”送給了別人。認養(yǎng)母親的人是安福鄉(xiāng)大腕地村人。據(jù)說,我母親的家族在歷史上曾出過進士,到了她父親這一代已成了貧農(nóng)。盡管如此,古代望族遺風還是猶存的,姐妹們個個養(yǎng)得如嬌子。只有我母親的命不好,自她從娘胎里跳出來就屬于別人家了。母親由別人養(yǎng)活后,她的嬌氣就不允許存在了,她成了別人的出氣袋。她的繼母像磨“后儡婆”一樣磨難她。到了冬天沒有棉衣給她穿,天上大鏗鏗叫,腳上無鞋穿,也要逼她上山砍柴。就這樣,山上田里的活,母親從小做到出嫁,她一天也沒有空閑。

從江背村翻過大銀嶺這座高山,就到了大腕地村,我的父親大概在二十幾歲到那里把母親接回了家。父親說,母親吃過大苦,應(yīng)該享享“清福”了。從此后,母親再也沒有下田種過地,也沒有上山砍過柴。她在家的任務(wù)就是帶孩子、做家務(wù)和打理菜園。盡管父親一個人的工分收入不能滿足家里的開銷,但父親是一個守信用的人,他總算讓母親過上了比較像人的生活。

在上世紀7、8十年代,我們家注定是窮的,因為人口多,我有6兄妹,而且大家年齡都很小。走集體化時,家里只有父親一人在外掙錢,每年的收入只能從生產(chǎn)隊稱回5、6百斤糧食,所以連溫飽都沒有解決。到了分責任田后,我家雖然有4、5畝耕地,但我們兄妹正在上學,每年的糧食收入扣除學費后,我們還是連溫飽都沒有解決。

在這樣窮苦的家庭,我經(jīng)常聽到父母吵架。但母親不是埋怨自己過得窩囊,而是埋怨父親不能多掙錢,以致坑害了我們兄妹幾人。我們兄妹常站到鄰居家門口,看到別人吃魚吃肉,只要母親發(fā)現(xiàn)了,她就會偷偷躲著流淚。到了晚上,等父親從外邊回家,難免又是一通大罵,直罵得雞飛狗跳,罵得鄰居都來看熱鬧。引得阿婆阿嫂說長道四。最大的指責就是責怪我的父母,沒有把我們從學校趕回家種田,因為不上學了家里就不苦,不苦父母就不會吵架。可是父親讓我們讀書的決定,母親從來沒有反對。在孩子讀書這個理上,母親認為不會錯。錯的就是他們大人無能,不能為孩子帶來更好的生活。所以說,在困難的年代,母親比父親更疼自己的孩子。如果沒有母親,我們這樣的家庭是會散架的。應(yīng)當說,“在孩子的心中,母親就是上帝?!?/p>

其次,母親的心靈是子女的課堂。說這話的人是西方哲學家比徹。我的母親不僅能用茹苦負重的行為影響我們,教導我們在人生路上要百折不撓的前進。她還會用良知引導我們走路。在我十多歲時,由于營養(yǎng)不良,加上學習繁重,我的體質(zhì)非常差,差到皮包骨。我的小腦經(jīng)常產(chǎn)生幻覺,對鬼魂之事尤其害怕。我住的房子雖然是解放后改裝的,但它仍像舊祠堂的原貌。祠堂很大能住4、5戶人家,但即使白天里面也很冷清。

有一年,祠堂的上棟死了一個婆老子,中午她在廳堂織線麻,突然口角歪了,抬進屋不到一刻鐘就死了。這一幕被我看到了,以后她的棺材還停在廳堂7、8天。這老太婆使我們這些小孩早晚不敢經(jīng)過廳堂,只能彎道祠堂后的小路進臥房睡覺。又一次,我中午放學回家,看到廳堂里的雞不打鳴,甚至看到一個穿白衣的老人坐在那里。我把此事告知母親,她批評我瞎說,并很快到廳堂里大喊起來。更可怕的是,每天睡到半,隔壁上棟婆老子的房內(nèi),有上下樓梯的腳步聲,樓上還有搜東西挪動物件的聲響。那時,我父親因公在外常不回家,家里就剩下我兄妹數(shù)人。小妹嚇哭了,我則嚇出一身冷汗,躲在被子里不敢作聲。每當這時,母親就會坐起,點上煤油燈,有意大聲地哄小妹睡覺。當小妹誰去,她才躺下休息。我卻怎么也睡不著,不知什么時候,床上就放起水來。等母親起來一檢查,原來是我在尿床。只聽我的屁股被“叭”的一打,全部的鬼怪才從我的小腦中溜走。難熬的一夜過去了,可是恐怖的第二天照舊如此過。

在一年天中午的青天白日里,我坐在自家門前的一塊長石上,對著上天嚎啕大哭。因為我看見一條比谷槅還大的白蛇攔住了我家的廚房門(1)。母親聽到哭聲,從旁邊走到我身邊,她還叫來許多左鄰右舍,問我發(fā)生了什么。當我從夢魅中驚醒后才知是母親救了我。

母親知道溺愛孩子終會使他們喪失進取心的道理。她雖然心理疼愛我們,但不讓我們終日無所事事,而是要求我們做各種家務(wù)活或農(nóng)業(yè)勞動。從小學到大學,到了寒暑假,只要我們從學校回家,母親都不會讓我們“閑”在家里,而是要求我們參加各種有益的能“放松筋骨”的勞動。比如七月份的農(nóng)業(yè)“雙搶”勞動,上山砍柴勞動等。

人生來其實是懶惰的,如果沒有人追趕,人一定會懶惰下去。那時,我們兄妹數(shù)人還年輕,前天做了體力活,第二天就會想著睡懶覺。記得有一次,大哥知道母親會來追趕,于是一大早溜出家門了。我卻裝睡不起床。母親開完鍋灶,拿著一把芒掃,氣沖沖向臥房走來。她不停地大聲吆喝:“日頭曬到肚臍了,還不起來砍柴!”也許我太老實,母親一把掀開我的被子,對著我兇神一般,那架勢就像抓到一個小偷,“奶奶的,總算人贓具貨!”經(jīng)過那次嚇唬,我再也不敢睡懶覺了。

可以說,正是無休止的艱苦勞動,鑄就了我們堅強的體魄,也養(yǎng)成了我們積極進取的精神。所以說,沒有母親,就沒有我們后輩們的成功。正如哲人柯爾律治說的:母親是生靈中最神圣的。

我的母親是病死的,原因是看到我們兄妹大都生活得如苦桕,只有苦不見甜。我們向她解釋,我們是做大事(寧都土話也叫做惡事)走夜路的,受大難穿紅鞋的,她雖理解但不能堅持。她在無窮的憂患中艱難生活,最終使她得了嚴重的肺結(jié)核。到了寒冷的冬天,她整天在痛苦的咳嗽中掙扎。她死時只有60個秋。盡管如此,優(yōu)秀的品質(zhì)在母親身上一直發(fā)光,她像燈塔一樣照耀著我們。

母親的優(yōu)點是很多的,我不能一一去寫。有人說過:“孩子是母親的一面鏡子。”母親的優(yōu)點總會在她的后輩身上反映出來。最要緊的,是繼承母親的精神,去完成我們未竟的事業(yè)。

2019.2.21

(1)谷槅:南方用來農(nóng)作物脫粒的禾筒,方形或圓形,用厚木板做成。

小源村行

我一直很想去小源村(古稱平源村)看看,今天是陽歷4月27日, 天氣晴好,我和賦閑在家的愛人老馬終于成行了。早上從寧都坐公共汽車到東山壩大布村,然后轉(zhuǎn)乘小汽車一路向西。似乎還看到一條從黃陂方向蜿蜒過來的小河,相伴在路的左右。車在山間柏油馬路上彎彎曲曲地行駛,大約半個小時后就到了小源村。

小源村的確是人間的“世外桃源”,村前有開闊的農(nóng)田和修長的溪水,村后有茂密的山林草木。這里完全符合風水學上的地理玄機?,F(xiàn)在正是暮春時節(jié),農(nóng)田整飭光鮮,魚塘綠波皺褶,蓮壟錢葉婀娜。樹上黃鸝鳴囀,野岸杜鵑催耕。在山村寧靜的天空下,到處浮動著吉祥的人文氣息。所有這一切預示人們:這里是文化圣地,也是游覽“仙境”。

我來小源村除了觀光游玩,還帶著兩個疑難:一是拜訪這里的千年文脈;二是希望解開石上鄉(xiāng)江背村曾姓人口的來源?,F(xiàn)在的小源村是寧都十大旅游景點之一,因此,這里成了城鄉(xiāng)人民休閑的好去處。

因為小源村是古典文化的聚集地,這里水土鐘靈,在歷史上涌現(xiàn)出了不少杰出的文化人才。他們?nèi)缑鞒罉纺觊g的翰林院編修曾慎?,F(xiàn)在雖然七百多年過去了,但“翰林古第”祠堂依然保存完好。正因此,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在小源村,建立了“教學科研實踐基地”。

小源村還是紅色文化重地,因為在1932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這里的“榜山翁祠”,召開了著名的“寧都會議”。當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和紅軍諸多將領(lǐng)住過的祠堂,現(xiàn)在均保存裝修一新,并向游人開放,所以這里成為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的一塊陣地。我走進毛澤東故居,親眼目睹了毛主席用過的布袋、斗笠、蓑衣、馬燈和睡過的舊式花木床。我仿佛看見了他在倥傯歲月,與人民魚水情深的身影。

小源村的曾姓人口主要有三個大房族組成:一是大屋廈房,二是村背房,三是坪下房。千百年來,隨著人口的播遷,小源村三個房系孕育了江南眾多的曾姓人口。對于石上鄉(xiāng)江背村(即筆者的出生地)的曾姓人,到底來自小源村哪個房系一直有爭論,有的說來自大屋廈房,有的說來自坪下房。我找到了坪下房的“說事賢人”曾忠溫老人,他幫我確認是來自坪下房。他還帶我參觀了坪下房的曾姓宗祠,只可惜這個祠堂瓦倒墻圮,破敗不堪。院內(nèi)的雜早野樟甚至高過墻頭。它站在游覽景區(qū)顯得很不起眼。

為什么我們喜歡高攀文化人做親戚?因為文化人有文化基因,而且這種基因能流傳子孫。只要祖上出過文化人,他的后代多有文化人。在古代,孔顏曾孟圣人之后,不僅多有文化人出現(xiàn),而且這幾姓人在社會上的地位也頗高。只要是讀書人,他們不用參加科舉考試,也能得到朝廷的征召,或出仕或拜“五經(jīng)博士”??粗≡创宕笪輳B族,一棟棟祠堂被修葺亮堂,飛檐走獸和紅墻綠瓦隨處可見。原來,這里是曾慎和曾就義等,諸多著名文化人的故家。真讓人羨慕!

據(jù)地方譜書記載,小源村大屋廈房曾姓人的祖先,來自南宋末期寧都著名的“江湖詩人“曾原一的后裔。這應(yīng)當是寧都地方史志學的驚人發(fā)現(xiàn)。為了考證這個問題,我照樣咨詢了曾忠溫老人。他說,小源村三房曾姓人都來自一個祖宗,都屬于東魯族郡望。但我過去查閱了寧都縣城,曾原一的郡望是“武城”郡??梢姡驗榭ね煌?,怎么能說小源大屋廈曾姓人是曾原一的后昆呢?不能!

但有一種可能是正確的,那就是,在宋元鼎革之際,江山易主,曾原一成了元兵追查的對象,為此他不僅舉家躲進蒼山的深山老林,為了保存血脈,曾原一只得隱名換親,把一個兒子遠送小源村的曾姓族親。就這樣,文化人的火種才得以留傳。我仿佛看到了,在那個風雨如磐的古代夜晚,有一個蓬頭垢面的大詩人,口念“托孤”之歌,把一個啼哭的襁褓送給了身披蓑衣的耕夫。也是這樣,一場偉大的離別結(jié)束了,人世的一切苦難都在文化薪火相傳中變得式微。于是,天地為之大笑和睜眼。

歷史回到現(xiàn)實,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小源村的古典文化,與紅色文化結(jié)合得如此完美?一邊是古典文化名人紀念館,一邊是紅色革命舊址。這兩處遺址分別由祠堂改建而成,它們并不互相侵凌,也不完全分道揚鑣,而是有機地排列組成一個整體。原來,古典文化是祖宗,經(jīng)過千百年的文化創(chuàng)造遺傳下來的,而紅色文化是現(xiàn)代革命創(chuàng)造的,它是在古典文化的土壤上萌發(fā)的。從那些高大雄偉的祠堂里,有多少優(yōu)秀兒女奔赴戰(zhàn)場??梢哉f,沒有古典文化的熏陶,就不可能有中國革命的勝利,也不可能有小源村輝煌的建設(shè)成就。

最后,我們告別小源村的能人老者,徒步走向?qū)幎嫉募遥业男那獒屓?。但我的思維還在跳躍。因為看著這一方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嗅著這一片延伸著親人們生路的大河床,我能做什么呢?但愿他們的未來會更好!

2020.4.27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anwen/vrzsskqf.html

安福行的評論 (共 4 條)

  • 淡了紅顏
  • 王東強
  • 聽雨軒兒
  • 木謂之華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启东市| 东山县| 武汉市| 晋江市| 勐海县| 阳春市| 湘阴县| 德保县| 绥宁县| 确山县| 赣州市| 上杭县| 克山县| 托克托县| 乡宁县| 卓资县| 高碑店市| 苗栗县| 岫岩| 长武县| 九寨沟县| 忻城县| 浦城县| 江口县| 邹城市| 甘南县| 惠水县| 固镇县| 麦盖提县| 大埔区| 湛江市| 缙云县| 沁水县| 曲靖市| 溧阳市| 瑞丽市| 卓资县| 鄂尔多斯市| 庆城县| 新余市| 新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