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兒女天山情(第八章44)
(四十四)控制情緒益身心
喜怒哀樂是每個正常人的一種情緒表達,它源于人體的心肺膽肝脾五臟,也影晌著五臟。中醫(yī)在治病中講究修身養(yǎng)心,也就是說要控制情緒,平穩(wěn)心態(tài),避免大喜大悲、憤怒生氣、憂愁傷心、恐懼害怕、焦慮煩惱等不良情緒對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
據(jù)中醫(yī)理論介紹,人的喜悅情緒同心臟有密切關(guān)系,心情愉快、笑口常開對心臟很有益處。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所以,對病人特別是心臟病人來說,一定要寬心舒心,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當然,喜悅要適度,因為“喜極則易氣散”,樂極可能生悲。
憤怒對于人類有其積極的一面,通常是道德和勇氣的武器,激發(fā)人們堅持正義、見義勇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然而,無名的憤怒是愚蠢的,為一些小事莫名其妙地生氣發(fā)怒,不僅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俗話說,氣大傷身,是有一定醫(yī)學道理的。因為肝臟與憤怒情緒有密切關(guān)系。肝火太旺容易生氣發(fā)怒,而發(fā)怒會使肝氣瘀滯,解毒功能相應減弱,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度龂萘x》里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值得我們引以為戒。為了自已和他人的健康,一不要故意氣別人,二不要動不動就生氣。要盡量控制情緒,心平氣和,寬以待人。
當人們遇到悲哀、傷心的事情時,適度地發(fā)泄一下,痛哭幾聲,對身心健康是有一定好處的。但是,中醫(yī)認為“悲傷肺”,就是說,過分的、長期的憂傷、悲哀會嚴重損傷肺功能,導致呼吸頻率改變、干咳、氣短、胸悶、音啞?!都t樓夢》里描述林黛玉“每歲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咳嗽”。就是因為原本體弱多病的林黛玉長期憂傷、悲哀,致使陽氣外越,肺氣不降,咳嗽不止。人們常常用“悲痛欲絕”、“撕心裂肺”來形容悲傷到極點時痛苦的感覺,是十分貼切的。
當一個人犯了罪或者干了一些見不得人的丑事后,內(nèi)心會產(chǎn)生恐懼感,從早到晚提心吊膽,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茶飯不思,夜不能寐。沉重的精神壓力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各種疾病乘虛而入。同時,“恐則氣下”,致使腎虧、腎虛,乃至腎炎。有人遇到危險時嚇得尿褲子或遺精、陽痿,就是氣向下走的結(jié)果。還有的人一旦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癥,就恐懼萬分,嚇得全身癱軟,一病不起,失去了生活的勇氣。對于犯罪的人來說,恐懼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促使其主動坦白交待,認罪伏法,悔過自新。面對天災人禍或疑難雜癥,不要恐懼,不必害怕,鼓起勇氣,沉著冷靜,應付自如,戰(zhàn)而勝之。(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焦慮、煩惱的情緒在人的一生中是難以避免的。尤其在當今時代,市場競爭激烈,工作壓力沉重,生活節(jié)奏加快。面臨下崗、失業(yè)、降薪、生病等實際問題,面對難以承受的醫(yī)療費和漲得離譜的高房價,以及連續(xù)暴跌的股票行情,始料未及的金融風暴,每況愈下的社會風氣,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產(chǎn)生焦慮、煩惱情緒是很正常的,有多少人能不急不躁,不煩不惱,泰然處之?關(guān)鍵是要正確對待,適當引導,看到光明的未來,樹立必勝的信心,迎難而上,自強不息,不回避,不退縮,不放棄,努力擺脫一切焦慮、煩惱的妄念,求得精神上的解放。更不要為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和幾句不中聽的閑言碎語而自尋煩惱。
焦慮、煩惱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嚴重影響身心健康。中醫(yī)理論認為“焦慮傷脾”,也就是說,長期焦慮、煩惱,心神不安,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食欲不振,甚至出現(xiàn)胃脹、胃痛、便秘、腹瀉等病癥。這種“腸胃焦慮癥”的疾病靠吃藥打針是很難治愈的,只有擺脫焦慮、煩惱情緒的干擾,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醫(yī)而愈。 2009年4月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sanwen/vlccs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