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莧菜
在過去,一個人吃野菜,多般是因為窮買不起青菜。其次,可能碰上天旱,地里的青菜全枯死了。我小時候在江背村生活,在上世紀7、8十年代,家里剛剛分有3、4畝責任田。為什么說農村搞包產到戶,我的家里還會窮?當然,和走集體化相比,我家的的糧食多了許多。但家里的開支也大了許多。我家有6個兄弟姐妹,個個都到了上學的年齡。3、4個人背著書包在上學,哪有不窮之理呢?每年單交書雜費就要3、4百元。而家里的幾畝責任田,除了能滿足一家人的口糧需求,再不能為我們出產書雜費了。
自農村實行商品市場流通以后,就有人買車跑運輸。他們到各鄉(xiāng)村販賣生豬和稻谷,然后把這些商品運到廣東福建等地銷售。為了湊齊書雜費,我家只能賣糧食。雖然書學費湊齊了,可是家里的口糧卻不夠吃了。在我的記憶中,每到春荒,家里早晚兩餐,多數(shù)只能吃粥或菜湯。到了冬天,旱地里的紅薯收了,用紅薯刷了淀粉,薯渣也不能丟掉,把它曬干黑乎乎的,可用來放在飯甑里蒸吃。蕃薯渣雖然口感如沙子沒有營養(yǎng),但有股甜味可充部分口糧。
那時,家里因為窮,所以野菜也沒少吃。因為經常吃,所以我能認得不少野菜名。我在野外打豬草時,經常能夠拔得幾束野菜,帶回家讓母親做了吃下。在田里耘禾時,??匆娨环N水草,如蕹菜能蔓生,但莖只有鐵線粗,葉子也只有耳勺大小附在莖上。在江背村,人們稱它“咯隔草”,我常疑心這種水草,就是《詩經-關雎》中提到的荇菜。詩經中說它可吃,但我一直沒有吃它,只是用作豬飼料。
吃得次數(shù)較多的是,菜園里常見的馬齒莧。這種野菜不是人工栽的,它是野生的。它的種子呈黑色,只有針尖大小,能隨雨水漂到任何地方生長。所以,它的身影多在菜畦溝壟內,或菜行間出現(xiàn)。在農村,很多人稱它為“太陽草”,是因為這種草遇到熱天長得越旺。很多人知道它可吃,但在鋤草時,還是會把它作為雜草除掉。但我家不同,只要菜園鋤草時,能收到一大捆馬齒莧,母親總會把它帶回家洗干凈。馬齒莧的做法與蕹菜一樣,或水煎或炒都很入味,酸甜嫩爽,小孩子最愛吃。
在我小時候,所見過或吃過的野菜,還有樟樹上的透明肉桂。此外,還有砍柴時,從高山澗坑帶回來的野芋子、野菇、野冬瓜和野茄子等。但這些野菜,也可能是人帶進山里的種子生發(fā)的。其實,野菜的種類有很多,但我不曾吃過它們。在江背村,人們一直很少吃野菜,原因大概這里是風水寶地,很少碰上大的自然災害。
我為什么要寫野菜呢?因為野菜對人的貢獻實在太大了。在過去,無論遇上災荒還是行軍打仗,野菜都是人類的救命恩人。試想:在災荒年時,地里五谷不長,蔬菜也不發(fā),災民靠什么來維持生存呢?我想只有野菜。據美國作家賽珍珠在小說《大地》中描述,在我國清末,農村經常會發(fā)生災荒,當饑荒到來時,農民只能啃樹皮。當樹皮吃光了,有的農民就吃觀音土,當觀音土也吃完了,人就餓死了。(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野菜對隱士也有幫助,在商朝暮年,周國有兩個賢能的臣子,他們就是伯夷和叔齊。當周武王要去伐紂時,卻遭到了這兩個臣子的阻擾。當武王滅紂后,這兩個臣子覺得“恥食周粟”,于是逃到首陽山中,靠“采薇而食”,最終過上了隱士生活。野菜家族也有美味,據史書記載,晉朝人張翰,他在洛陽做官時,非常思念家鄉(xiāng)的莼菜,于是索性辭官歸家。這就是“稻飯以終日,羹莼將永年”這個典故的來由。
薺菜是野菜中的上品,古有所謂“三月三,薺菜賽金丹”的說法。宋代大詩人陸游就非常喜歡這種野菜,他曾賦《食薺詩》來贊美它:“小著鹽醯滋美味,微加姜桂發(fā)精神。風爐飲缽窮家話,妙絕何曾肯受人?”在詩人看來,一碗薺菜配以佐料,吃起來是那樣的精妙入神。
軍人在行軍打仗時,當他們走到渺無人煙的地方,或者身上不名一紋,這時,曠野中的野菜就成為軍人的救命繩。在遠古時期,如夏商周時期,軍隊口糧主要來自狩獵和野菜,他們用粟、小米、野菜和肉加在一起烹飪食用。古代軍隊行軍打仗,當遇到糧食供應不上時,他們往往要以野菜、樹根、甚至老鼠、戰(zhàn)馬和人的尸體為糧食。在五胡十國時期,由于少數(shù)民族對漢人無休止的屠戮,連年戰(zhàn)亂最終導致糧食生產嚴重不足。正是這時,有一個叫慕容垂的將軍,很長時間,他的軍隊只能以桑葚為糧食。正是靠吃野菜,慕容軍才戰(zhàn)勝了強大的敵人。
記得蘇區(qū)時期,共產黨領導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紅軍過草地雪山時,他們沒有口糧,只能吃野菜草根維持生存。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9年百團大戰(zhàn)剛剛勝利,日寇對太行山區(qū)進行了殘酷的“三光”政策,致使根據地遭到了極大破壞,并導致了百年不遇的特大蝗災。在內外交困的條件下,太行軍民為度過災荒,他們大量以蝗蟲、野菜為食物,最終打破了敵人妄圖餓死、困死八路軍的陰謀。
解放后,我國遇上了三年自然災害,據說全國總共餓死了3、4千萬人。因為“大躍進”躍得農民不種地了?!叭嗣窆缁惫匠允程?,吃到無米下鍋了。于是農民只能在荒蕪的土地上,挖野菜度日。我是生在上世紀“文革”時期,據大人講,由于不停歇的政治運動,坑得百姓每人每日只有一二兩糧食。因為饑餓難受,農民只好吃野菜樹葉。最常吃的野菜在春季有棉花菜、蕨菜、鵝腸草、婆婆丁、鋸子草、蒺藜、酸酸草、水浮蓮、紫云英、扣子草和魚腥草等。在夏秋季有紅薯葉、葛菜、微菜、雞矢藤、夏枯草、蒲公英、野芥菜、婆婆丁、車前草、野蕎麥和青蒿等。在那時,人吃的野菜其實和豬吃的飼料沒有兩樣。在困難時期,人們常吃的樹有槐樹、榆樹、苦楝樹、梧桐樹和香椿樹等。碰上手巧的鄉(xiāng)下人,還能用樹葉樹皮做出各種糕點,如蕎麥粸、槐花粸和橡子餅等。由上述例子可見,野菜和野樹對人類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
在兩千年的時候,我由江背村遷到寧都縣城中山街定居。我住在六樓,樓下五樓住著賢惠的王大姐。她看我竟日窮愁,常會把一些可吃的東西送我。有一年春天,老王和鄰里幾個姐妹去野外踏青,回來時帶了許多野菜,有蕨菜、水芹和野艾等。她吃不完那么多,就分了一些蕨菜和水芹于我。我和曾牧兩人在家,野菜做出來了,可他不吃,我一個人如獲至寶,吃得精光。那種天然有機的佳味,仿佛一進口就消化了。
自此以后,我雖然想吃野菜,但一直不能成行去郊野采摭。再后來,有一次在晚上看電視時,竟然看到某地有人種植野菜,以賣野菜掙錢??磥恚安撕图也耍依锓N植的菜)相比,自有它的優(yōu)點,它的天然味蕾是家菜無法比擬的。有的野菜甚至可用美若天仙來形容。
很多家菜都是從野菜中培育出來的,遠古祖先一開始不知種菜,他們只能過野外采摘狩獵的生活。其中遴選美味野菜便是古人的一項生存之道。在野菜的家族中,有名無名的野菜大概有千百種,但我們卻知之甚少,原因就是千百年來,很多野菜在人的馴化下都進化成了家菜。當今之人,生活在優(yōu)裕的物質條件下,他們很少吃野菜了。其實,很多野菜和家菜,在形體構造上很相似。比如,今天作者要談的野莧菜,它在形態(tài)上和家莧菜很相像。其它野菜如,水芹和家芹,野芥和家芥在形體上都很相似。如果不進行長期的觀察,你不可能區(qū)分真假。
野莧菜生活在自然界的環(huán)境中,它可謂是自然界的精靈。它的種子隨雨水或風吹散落在郊野的土壤中,長期經受雨水霜凍卻不曾腐爛,等到來年春暖花開,野莧菜的種子也會隨百草萌發(fā)。由于它是精靈,所以,野莧菜的莖葉特別蔥綠,生長發(fā)育特別旺盛。
今年農歷5月25日,我在天賜龍港的沿江河堤處,首次注意到了野莧菜。它們生在路旁,一叢一叢葉色鮮綠??吹贸?,它們剛從土里萌發(fā)只有一個星期左右。我懷著好奇,拔了十幾株拿回家,把它們種在陽臺的菜圃中。我又從外面搞回來幾十株家莧菜苗,把它們一共種在陽臺上。在后來的4個月時間里,家莧菜只采摘了兩次食用菜苗,而且到最后只結了一次穗子。而野莧菜卻因株型高大,采摘了多次食用菜苗,并且目睹它多次結穗子。
現(xiàn)在,南方天氣晴暖,雨水充足,野莧菜種子撒落于菜圃中,它很快又會從土中萌發(fā)出新的莧菜苗來。我估計,一年下來,野莧菜能連續(xù)栽種4、5次。對于家莧菜則不然,它一年只能生發(fā)一次。從體型看,野莧菜高有1米以上,而家莧菜高只有15厘米左右。野莧菜莖枝高大粗壯,可謂菜樹。而家莧菜矮小紛披,不能成樹。一棵野莧菜一年可產食用菜苗近10斤,而一株家莧菜一年的產量不足1斤。從食味上看,野莧菜汁淳湯濃,而家莧菜汁淡湯薄。可想而知,野莧菜才是菜中奇葩和食桌上的珍饈。
野莧菜只是野菜大家庭中的一員,事實上,很多野菜都是奇葩,只是我們沒有時間去發(fā)現(xiàn)。但我想,野菜最珍貴的地方還是它的“野”。正因為“野”,才成全了野菜無上的價值之“貴”。然而,野菜雖然珍貴,但目前野菜的現(xiàn)狀卻令人堪憂,因為無論走到哪里,都很難看到野菜的身影??梢酝浦灰錾洗蠛的?,災民很難找到野菜度荒。既由碰上戰(zhàn)爭,軍隊再過雪山草地,一定也會因找不到野菜而停止腳步。
野菜生長的環(huán)境一般在農田坎上、菜園、溪流堤岸和深山草地上,每當碰上旱年,田坎上和菜園的野菜會和禾蔬一起被毒日焦殺,只有溪流岸上和深山草地上的野菜,因有樹蔭遮蔽和水流澆潤才能得以生存。但現(xiàn)在致使野菜生產堪憂的原因主要是:一是牛羊踐踏。農村放牧牛羊,它們吃草時也會吃野菜,而牛羊無齒,因此會把野菜連根拔除。二是野菜擴散速度慢。野菜種子大多不像樹木種子有翅膀,能借風力擴散,野菜種子只能借彈跳來播種,因此行走腳步緩慢。然而,盡管野菜的現(xiàn)狀無狀,我們還是要為人的前途著想,這就是,人們要盡快行動起來,請幫助野菜播種吧!
2018.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