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筆架嶺,靜謐青云庵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說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筆架嶺的名字出處恰是如此。在筆架嶺半山腰,筆架嶺森林公園內(nèi),有一座青云庵,這里有個一個遠近聞名的傳說,為這座山增添了靈氣。青云庵,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間,相傳庵旁有一托夢石,為清同治丁卯舉人陳詩讀書處,陳詩因夢中舉,建庵酬仙。青云庵內(nèi)保存著兩塊光緒八年(1882年)的牌匾,分別刻有“慈云普蔭”和“何仙古跡”。青云庵大門書著對聯(lián)“青山綠水如來地,云淡風(fēng)輕自在天”。我們到達青云庵時正值午休,不便打擾庵中的住持,所以我們在四周參觀完后便靜靜地離開。青山綠水,云淡風(fēng)輕,青云庵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靜謐,置身于青云庵,我能感受到內(nèi)心的平靜,雖然中途迷路了,但當(dāng)?shù)巧享敺?,舉目望去,能看到山水相映、錯落有致、林木蔥籠之景,心中便不再覺得失落和勞累,登高望遠,尤有“一覽眾山小”之感。
人至山水處,寄情山水間。山為靜,水為動。山水可滌躁心與凝靜氣,洗心養(yǎng)身。水,至柔至剛,能微能大,可高可低,亦靜亦動,有包容萬物的胸襟和氣度;筆架之嶺,青云之庵,因形走勢,大美不言。調(diào)研之余還能飽覽山水田園風(fēng)光,真不枉此行。
廖思萍
嶺南師范學(xué)院筑夢紅旅社會實踐隊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rizhi/vxqls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