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說《歲月吟歌》連載第十二章柳暗花明

第十二章 柳暗花明
此時的唐華,如像一只歸燕一樣,在連續(xù)長途飛行了四年之久之后,或許是累了倦了。又從遙遠的河北燕趙平原,與唐其倫、唐春逸等同鄉(xiāng)戰(zhàn)友,一起飛回到了原籍,回到了原來的巢穴。脫下軍裝換上庶民裝束,再次扛起鋤頭當起了農(nóng)民。
那么,他這只歸燕還能結伴遨翔遠行嗎,他的人生機遇和道路又在何方,難道他就此,在巢穴無所作為而沉寂終其一生?
面臨人生重大轉(zhuǎn)折,唐華沒有沉寂,他只是在等待機會而已。而且,唐華的志向和理想也決定了他的前程,自然是不可能就此停息的。也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 “人生的征程是遙遠的,只要你的雙腳不息地前行,道路就會向你前行的方向延伸”。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正當唐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或許也是他在等待機會之時。卻有一個行業(yè)和單位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給他帶去了無限地希望,讓他的人生道路又峰回路轉(zhuǎn),他的夢想和希望也隨之再次被點燃。
那是,一九七0年的三月初,他從部隊退伍回到故鄉(xiāng)的原籍,在農(nóng)村生產(chǎn)隊與社員們一起,臟活重活累活,也只干了三個月的時間。(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根據(jù)當時的國際形勢,以及國防工業(yè)的需要。經(jīng)國務院批準,核工業(yè)部所屬省軍級的大型企業(yè)--八一六核工廠,決定在川江省境內(nèi),招收一大批剛從部隊退伍的復員軍人。由此,他與唐其倫、唐春逸等人,即是那時,被招收進廠的一萬多名新軍工中的一員。
廠區(qū)駐地--白濤鎮(zhèn),地處涪州縣與五龍縣兩縣交界的大山深處,高聳入云的白馬山昂著頭,聳立在縱橫于四周的崇山峻嶺之上。山峰上,冬天常有積雪,春夏秋季節(jié)常有白色的云霧繚繞,活像一匹駿馬在向前奔馳,故稱之為:“白馬山”。
山崇峻嶺之間的溝壑,則是湍湍急流濤濤拍浪江岸的烏江,沿著廠區(qū)和白濤鎮(zhèn)穿境而過,向著涪州縣城處的長江,與烏江交叉囗匯水合江而流。
廠區(qū),方圓約二十公里范圍,呈狹長條型狀,穿過烏江橫跨東西兩邊,東鄰近焦石鎮(zhèn),西則直達大山深處的麥子坪,活像一條巨蟒盤踞在大山山漕之間似的。
然而,在廠區(qū)的施工現(xiàn)場,工程兵師五個團掘洞的鎬鉆聲,與絞拌樓上絞拌機的絞拌聲,修路工的修路鐵鏟聲,白濤鎮(zhèn)碼頭工人,引導吊車缷貨的口哨聲,來往運載巖石碴車輛的鳴笛聲。犬牙交錯的匯集在一起,呈現(xiàn)出了一派繁忙地工程建設的景象。
而此時的唐華,剛進廠時,企業(yè)分配給他的崗位和工種是木工,即人們通常所稱的“木匠”。只不過通常的“木匠”,是從事的個體做家具或修房子的工作。
而他這種“木工”的工作和崗位,則是與磚工、瓦工、水泥工、架子工、鋼筋工等相互配合。集體從事核工廠廠區(qū)內(nèi)的廠房,核反應堆所需供水的水廠,以及核材料生產(chǎn)所需設施的各個項目的建設。
那時,雖然他們的身份屬核工業(yè)系統(tǒng)工人,但工作性質(zhì),除軍事保密性強之外,其實與地方從事民用建筑行業(yè)的工作,并沒有多大的區(qū)別。不僅食宿條件差,而且常年累月工作在野外施工現(xiàn)場,經(jīng)常是“一身泥一身汗,水泥沙槳滿身沾,挖土抬石家常飯”。
工作強度非常大,一天工作下來,渾身酸痛全身難受,實在是非常地勞累也極為辛苦。而且,有時單休的星期天,或者在晚上,還要參加施工隊組織的政治學習,或者搞所謂的“批林批孔”的大批判。
在他們這批新軍工進廠后,不久,就由于吃不了這種苦,已有一部分人干脆就辭職打背包回家了。但唐華,他是一個懷有鴻鶻之志的青年,豈可與燕雀一般?自然,再苦再累他也堅守著,堅持干下去。
所以,他自然也懂得:“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道理。不僅堅強地咬著牙關堅持著,而且工作事事爭先搶著干,各方面表現(xiàn)都積極活躍,顯現(xiàn)了他優(yōu)秀的品質(zhì)和性格。
半年之后,鑒于他經(jīng)常利用休息時間撰寫批判文章,主動辦施工隊的幾塊黑板報,又積極向企業(yè)廣播站投稿,而且業(yè)務工作也很突出?;蛟S,也因為他在部隊服役時,曾代職過排長和書記職務的原故吧。所以,此時的唐華,又被命運之神青睞上了,賜予了他一個人生發(fā)展的機遇,又讓他那展翅的翅膀,有了翱翔的廣闊天空。
由于那時,整個國家的形勢呼喚著穩(wěn)定,而八一六廠的建設速度也需加快,所以,必需要加強施工隊伍的建設,尤其是唐華所在的第三施工隊,是工程施工中的骨干隊伍。因此,除了要配備好技術人員外,選配一名文書的工作,自然也提上了議事的日程。
經(jīng)初步摸底,憑著唐華那與眾不同的素質(zhì)和才華,他如同一塊被深埋于地下的金子,他“吱吱”的響聲終會反應在探測器一樣,被發(fā)掘了出來。施工隊的領導劉學成、張同發(fā)、巴祥瑞等,將慧眼瞄向了唐華。經(jīng)報工程處組織部門考察后,組織上認為,唐華是做文書工作的最佳人選。
經(jīng)研究決定,為此,廠工程處(縣團級單位)“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領導小組”,專門為他下了一道公文,任命他為第三施工隊文書,并正式提拔為企業(yè)中的國家干部。自此,唐華即脫離了施工第一線,正式步入企業(yè)的干部隊伍。
消息傳開,在廠區(qū),尤其是新招進廠的那萬余名工人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有羨慕的眼神,也有忌妒的目光,但大多數(shù)的干部和工人師傅們認為:“選唐華當文書,是選準了人的,他具備當文書的素質(zhì)和條件”。
是的,雖然施工隊的文書,這只是一個低層級的職位,但對于剛進廠的這批,近萬名之眾的新軍工們而言,這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有如此的反響,也也當屬是正常地現(xiàn)象吧?
然何況,這對于年輕韶華的唐華看來,讓他這葉已停靠在港灣的小舟,又可向著人生寬廣無際的浩瀚航程,揚帆啟航了。
顯然,這使唐華看到了前程的曙光,在他的內(nèi)心世界里,自然充持著一種激情,充持著一種渴望,也夢幻著無限美好地前程!
請看第十三章 文壇初露。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novel/vsiep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