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江湖笑狂沙】第四部:南京血淚第一百一十三章節(jié):前因幽冥閻王殿,后傳冥王

【浪子江湖笑狂沙】
第四部:南京血淚
第一百一十三章節(jié):前因幽冥閻王殿,后傳冥王鬼谷子。
話復(fù)前言,書歸正傳。再說天都城地府九幽冥王“鬼谷子”親自率領(lǐng)黑白無常、牛鬼蛇神和八大鬼王,親赴孤島白帝城五龍崖查看天外飛仙。當九幽冥王鬼谷子在鄖石前仔細觀察著,突然間倒頭便拜、三拜九叩連連說道:“天外飛仙、誰得此物者,必得天下”。他說完話之后便起身招呼霍興都、霍天都父子、華凌仙子三人,單獨進入五龍崖旁邊的望江亭里秘密商量。最后霍興都、霍天都、華凌仙子與九幽冥王“鬼谷子”一商量,決定九幽冥王鬼谷子帶領(lǐng)來人抬走神物,回去用“九幽鼎”煉出奇鐵再打鑄成神劍。
有人會問了,這天都地府是什么地方?這九幽冥王是什么東西?“鬼谷子”又是干什么的?
這里咱們得略交代一下。原來,天都城地府就是“閻王爺”辦公的地方。而九幽冥王又叫“大羅天君地府閻王”,等到大明王朝天啟皇帝坐鎮(zhèn)天下之時,而天都城地府也傳到了九幽冥王“鬼谷子”這一代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原來,“鬼國京都”、“陰曹地府”,還是道教發(fā)源地之一。在東漢末年,張道陵創(chuàng)立“五斗米”教,吸收了不少地方巫術(shù),尤其是四川三峽地域的少數(shù)民族的蠱術(shù),后來逐步發(fā)展成為了后來的“鬼教”。后漢建安三年初,他的孫子張魯在豐都設(shè)立道教“平都治”,這里便遂成為了道教的傳教中心,同時也是道教巫術(shù)三大總壇之一。
后來,道教改變其名稱稱謂之“羅豐山”,說它是北陰大帝治理的鬼都幽冥皇帝城,這位北陰大帝就是道教的第七級中心神,專管地獄。在北魏地理學(xué)家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中,稱豐都居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五位。其一是北陰大帝主持人間煉獄與地下、水中之幽冥。并在鬼都幽冥設(shè)有無常路、奈何橋、六冤煉獄、六道輪回、九層地獄。
其二是鬼帝(也叫土伯)之說:當人類社會還處在上古時代的時候,由于科學(xué)不發(fā)達,在遇到一些大自然現(xiàn)象的時候無法做出正確的解釋,認為這一切是由鬼神在主宰。而巴族和蜀族是以氐羌部落為主的兩個部落。
東周時,豐都曾為巴子別都,隨著巴蜀兩族的不斷交往,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想、習(xí)俗相互滲透,于是產(chǎn)生了一個共同信仰的宗教神——土伯,這就是巴蜀鬼族的第一代鬼帝。這位鬼帝皇上就住在幽都“鬼國京都”、的豐都“陰曹地府”鬼城里邊。
其三是佛教“閻羅王”之說?!伴惲_王”本是梵文的音譯,原為古印度神話里管理陰間之王。佛教沿用此說法,稱為管理地獄的魔王。傳說他手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獄。據(jù)《一切經(jīng)音義》稱,“閻羅王”即“平等王”,他能平等治罪。
其四是陰、王成仙之說,這是豐都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早在西晉泰始六年左右,晉人葛洪在其《神仙傳》中就有關(guān)陰、王成仙的說法。傳說在漢朝時候,有兩位方士,一位叫陰長生,是劉肇皇后的曾祖父;一位叫王方平,官至朝中散大夫。他們因不滿社會現(xiàn)狀,雙雙先后來豐都修煉,于魏青龍初年,成仙而去。后來到了唐朝,他們二人被人訛傳成了“陰王”,即陰間之王。豐都鬼城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地處長江上游。是七里的故鄉(xiāng)。它是一 座依山面水的古城,春秋時稱“巴子別都”,它是從古渝州順游長江三峽的第一個江水孤島,三面連山、一面繞水。
“鬼城”,顧名思義,必有鬼神出沒,恐怖之極。從古渝州順長江而下,豐都鬼城隱匿在岸邊山巒中,更添一份神秘與陰森。
豐都鬼城素以“鬼國京都”、“陰曹地府”聞名于世。據(jù)魏晉時《度人往》記載,豐都坐落在六天青河旁,有三宮九府,宮闕樓觀貴似天庭,鬼帝坐鎮(zhèn)在此,統(tǒng)億萬鬼神。是傳說中人類亡靈的歸宿之地,集儒、佛、道民間文化于一體的民俗文化藝術(shù)寶庫,被譽為“中國神曲之鄉(xiāng)”、“人類靈魂之都”。
傳說這里是人死后靈魂歸宿的地方?!肮沓恰必S都,名山上古木參天,寺廟林立,在龐大的陰曹地府里仙道 釋 儒,諸神眾鬼盤踞各廟,等級森嚴,各司其職并以苛刑峻法統(tǒng)治著傳說中的幽靈世界。鬼城,最早的歷史淵源,恐怕要從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土伯住在“鬼國幽都”說起。
巴蜀氐羌部落第一代鬼帝--土伯與巴蜀氐羌部落。原住在甘肅南部天水一帶,天祐四年一直延續(xù)到太平興國四年,中國的氣候有一次大的變化,西周初年的氣候是比較暖和的,但不久就惡化了?!吨駮o年》上記載周孝王時,長江的支流漢水,分別在唐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下天復(fù)三年和 唐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乾寧四年有兩次結(jié)冰,結(jié)冰之后,緊接著就是大旱。這就表示,公元前第十世紀有一個寒冷期,大約延續(xù)了一至二個世紀,到春秋時期,氣候才溫暖起來。因為這個寒冷期,原住在隴南,分布在今天甘肅、陜西、四川交界處的氐族大舉南遷。其中一支經(jīng)漢水流域而下與巴部落結(jié)成了聯(lián)盟。今湖北襄陽有樊城,應(yīng)是南遷中氐族樊姓中的一支。另一支經(jīng)嘉陵江流域而下,遷到川北,川東北地區(qū)的“板盾蠻”,就包括了出于氐羌系的部落。后來,氐羌部落南遷東至今天湖北、湘西;南至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東北地區(qū)。巴人活動中心在殷商至春秋時代,主要活動于漢水流域,后因楚的侵逼才西遷入四川。進入四川后建立巴國,強盛之時,川東南、湘西皆為其南境。古巴蜀氐羌部落又稱為鬼族的兩支部落,在長期的交往中,因皆信鬼巫,產(chǎn)生了一個共同信仰的原始宗教神—土伯,被稱為巴蜀兩族的第一代鬼帝,這位鬼帝住在幽都。
東漢高誘注《淮南子.墜形篇》稱:“古之幽都在雁門以北?!币粋€“幽都”,一個“雁門以北”,就難以說清了,古有幽都在幽州,雁門指的是山西雁門關(guān)一帶;然而巴蜀氐羌鬼族又不可能在北方,因此有人認為這個“雁門以北”是在今四川境內(nèi)。豐都古時曾作過巴蜀別都,后來即被傳為“鬼國”的“幽都”。這個“鬼國幽都”大概就是說“鬼族的首都”吧。
鬼族信巫,肯定有巫術(shù);鬼族有原始宗教,肯定要樹立一個神,這個神就是第一代鬼帝,土伯就這樣在古豐都大地上被傳為第一神。也許有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不過后來張道陵在四川創(chuàng)立的“五斗米道”又稱“鬼道”,張?zhí)鞄熡治肇登疾柯涞奈仔g(shù)作為他驅(qū)鬼治病的法術(shù);后來道教又封酆都為游治之一,其間與巴蜀第一代鬼帝被傳為住在古酆都是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最后,天都城地府九幽冥王“鬼谷子”久居平都山,原名“平都山”,因北宋蘇軾題詩“平都天下古名山”更名。海拔兩百多丈高度,面積近一百平方公里。相傳漢代有陰長生、王方平兩人曾先后在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道家就把這里列為道都的“洞天福地”之一。至唐代,有人誤將“陰”、“王”兩姓聯(lián)綴為“陰王”,于是名山就逐步被傳說附會為“陰王”(陰間之王)所居之地,即演變成“陰曹地府”的鬼都了。并隨之陸續(xù)建起了許多與“陰曹地府”相關(guān)的寺廟殿宇。有哼哈祠、報恩殿、奈河橋、玉皇殿、百子殿、無常殿、大雄寶殿、鬼門關(guān)、黃泉路、望鄉(xiāng)臺、天子殿、二仙樓、城隍殿、九蟒殿等30多座。山上還有蘇軾、陸游、范成大等歷代名人的碑刻題詠。
話歸正傳,再說九幽冥王“鬼谷子”親自率領(lǐng)著黑白無常、牛鬼蛇神和八大鬼王等眾人,抬著天外飛仙奇石怪物回歸“鬼國京都”??墒?,不出一日,天都鬼城、鬼哭狼嚎,惡魂四逃,傳來惡信,活閻王九幽冥王“鬼谷子”與所有鬼族們神秘的失蹤了。整個九幽冥王鬼谷子居住的平都山,肅殺蕭蕭、荒草叢生、殘垣斷壁、雜亂無章。
次二日,清辰丑時三刻,信鴿傳書,霍興都、霍天都父子二人得到信箋之后,上邊箋注天都城地府空無一魂,其九幽冥王鬼谷子久居攜全體鬼族,遁跡出平都山陰曹地府,蹤跡不見。
此時,霍興都、霍天都父子與其愛妻華凌仙子三人,與眾門徒們大驚失色、議論紛紛。
霍興都、霍天都父子便親自攜帶天山劍派門徒五十人,騎乘快馬去了平都峰頂上的天都鬼城。可是,當眾人登上峰巔進入天都地府,一查看地府閻王殿一個鬼族人也沒有了。全部鬼神族們蹤跡不見,“天外飛仙” 鄖石也神秘失蹤,唯獨留下閻王殿石柱子上的血字“天山”二字。
這時,霍興都、霍天都父子二人與眾天山派門徒大驚失色,最后一個個搖頭晃腦、哀聲嘆氣而歸。當夜,霍天都與愛子華凌仙子便爭吵了起來……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277762.cc/novel/vnotpk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