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喻老》第一章 道靜

紅林悟道《韓非子-喻老》第一章 道靜
紅林悟道《韓非子-解老》講完了,從今天起講《韓非子-喻老》,解老是解釋老子所說,喻老是知曉老子,明白老子所意。老子(李耳),字聃,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春秋末期(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曾任周王朝的圖書館長,是孔子的前輩,孔子曾問禮于老子。老子思想集于《道德經(jīng)》??鬃?,字仲尼,春秋末期(約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鬃铀枷爰凇墩撜Z》。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戰(zhàn)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思想集于《韓非子》。
戰(zhàn)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后的大變革時期。經(jīng)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zhàn)爭,周朝境內(nèi)的諸侯國數(shù)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zhàn)國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國滅齊國,統(tǒng)一六國,標志著戰(zhàn)國時代的結(jié)束。春秋戰(zhàn)國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shù)風氣活躍的時代,更是群雄爭霸、合縱連橫、你來我往的時代。
春秋戰(zhàn)國,一個自由的時代,各類思想潮起潮落,各路人馬逐鹿天下,各種謀略踐行諸國,各色人物盡顯風采,你方唱罷我方登臺,接受社會洪流的檢閱,時光如大浪淘沙般的洗滌著每一個舞臺上的人物,最后能留下來的都是與進俱進者。始皇一統(tǒng)天下后,中國社會從此走入了正道,道與德如平行的鐵軌讓中國一直走到現(xiàn)在。后世的君主帝王治國理政都沒有逾越“道與德”的范疇與底線,凡是脫離“道與德”的都很快被歷史拋棄,被社會淘汰,被民眾埋葬。在歷史的星空中,永遠閃耀著的都是 “道與德”的堅守者。
韓非子認為“天下有道,無急患,則曰靜?!币馑际翘煜绿?,沒有急難禍患,就叫做靜。靜,不爭也,君主堅守大道,堅持依法治國,對外禮義睦鄰,對內(nèi)德澤惠民,國家運行秩序井然,百姓生活幸福,沒有什么急難禍患,天下太平,國家之間無爭斗和睦相處,民眾之間亦無紛爭和諧共處。道,既是國家治理的標準,又是治理國家的方法,治國有道,天下有道。
天下太平,無急患,所以“遽傳不用”意思是傳遞緊急公文的車馬都不用了。老子說:“卻走馬以糞?!币馑际切卤捡R,用來運肥耕田。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馬是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國家管治,戰(zhàn)馬在戰(zhàn)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現(xiàn)在天下太平,既不用馬來傳遞信息,也不用來打仗,馬又不能閑著,只好用來拉糞拖水,給田地澆水施肥。這就是老子的智慧,掌握事物的中心看待問題,馬是用來打仗的,現(xiàn)在卻用來澆水施肥,說明無戰(zhàn)可打,天下太平。
在《解老》篇中韓非子說:凡馬之所以大用者,外供甲兵而內(nèi)給淫奢也。今有道之君,外希用甲兵,而內(nèi)禁淫奢。上不事馬于戰(zhàn)斗逐北,而民不以馬遠通淫物,所積力唯田疇。積力于田疇,必且糞灌。故曰:“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也。”馬一是用來打仗的,二是宮廷用來嬉戲的,現(xiàn)在君主行大道,一無戰(zhàn)事,二無淫奢,三無私運,馬就沒有了用處,所以老子說“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也?!?/span>
【天下有道,無急患,則曰靜。遽傳不用,故曰:“卻走馬以糞?!薄?/span>
老子的想法當然是好的,和平誰都想,但和平從來都不是自然存在的。在自然界中,獅子吃羚羊是本能,但人畢竟是有自主意識的,文明進步才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目標,天下有道,就是文明的最高境界。制度是用來懲戒的,當遵守制度成為本能,制度就會成為文化基因,這是管理學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