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濕藥
藿香 ?Huoxiang
【性能】 ?辛,微溫。歸脾、胃、肺經。
【功效】 ?化濕,止嘔,解暑。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鮮品加倍。
【使用注意】 ?陰虛血燥者不宜用。
佩蘭 ?Peilan
【性能】 ?辛,平。歸脾、胃、肺經。
【功效】 ?化濕,解暑。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鮮品加倍。
蒼術 ?Cangshu
【性能】 ?辛,苦,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 ?燥濕健脾,祛風散寒。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使用注意】 ?陰虛內熱,氣虛多汗者忌用。
【鑒別用藥】 ?蒼術、藿香、佩蘭均為芳香化濕藥,具有化濕之力,用于濕阻中焦證。但蒼術苦溫燥烈,可燥濕健脾,不僅適用于濕阻中焦,亦可用于其它濕邪泛濫之癥;而藿香、佩蘭性微溫或平,以化濕醒脾為主,多用于濕邪困脾之癥。
厚樸 ?Houpu
【性能】 ?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
【功效】 ?燥濕消痰,下氣除滿。
【用法用量】 ?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辛苦溫燥濕,易耗氣傷津,故氣虛津虧者及孕婦當慎用。
【鑒別用藥】 ?厚樸、蒼術均為化濕藥,性能辛苦溫,具有燥濕之功,常相須為用,治療濕阻中焦之證。但厚樸以苦味為重,苦降下氣消積除脹滿,又下氣消痰平喘,既可除無形之濕藥,又可消有形之實滿,為消除脹滿的要藥;而蒼術辛散溫燥為主,為治濕阻中焦之要藥,又可祛風濕。
砂仁 ?Sharen
【性能】 ?辛,溫。歸脾、胃、腎經。
【功效】 ?化濕行氣,溫中止瀉,安胎。
【用法用量】 ?煎服,3~6 g,入湯劑宜后下。
【使用注意】 ?陰虛血燥者慎用。
豆蔻 ?Doukou
【性能】 ?辛,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 ?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湯劑宜后下。
【使用注意】 ?陰虛血燥者慎用。
【鑒別用藥】 ?豆蔻、砂仁同為化濕藥,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之功,常相須為用,用治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但豆蔻化濕行氣之力偏中上焦,而砂仁偏中下焦。故豆蔻臨床上可用于濕溫痞悶,溫中偏胃而善止嘔;砂仁化濕行氣力略勝,溫中重在脾而善止瀉。
附藥 ?豆蔻殼
為豆蔻的果殼。性味功效與豆蔻相似,但溫性不強,力亦較弱。適用于濕阻氣滯所致的脘腹痞悶,食欲不振,嘔吐等。煎服,3~5g。
?
草豆蔻 ?Caodoukou
【性能】 ?辛,溫。歸脾、胃經。
【功效】 ?燥濕行氣,溫中止嘔。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散劑較佳。入湯劑宜后下。
【使用注意】 ?陰虛血燥者慎用。
草果 ?Caoguo
【性能】 ?辛,溫。歸脾、胃經。
【功效】 ?燥濕溫中,除痰截瘧。
【用法用量】 ?煎服,3~6g。
【使用用量】 ?陰虛血燥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