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華為189天,榮耀再不加把勁兒,任正非該“失望”了
“不要藕斷絲連,不要心疼華為,去想你們的未來!”這是任正非送給榮耀最后的寄語。
自立門戶189天后,新榮耀目前還有余力心疼華為嗎?

1、華為凈利創(chuàng)新高 榮耀走向低谷
華為在4月底發(fā)布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實現(xiàn)營收1500億元,雖然營收同比下降了十幾個點,但是凈利潤卻高達168.5億元,同比增長26.8%。
雖然營收下降,但利潤不降反升,創(chuàng)下三年來新高。業(yè)內人士分析稱,主要有三個因素。
其一,有消息稱,3月底華為收到了出售榮耀的100億定金,并將其納入3月份財報。
其二,華為為了保住保高端手機業(yè)務,砍掉中低端毛利低的項目,得以留住不少利潤。
其三,專利收費,受益于一筆6億美元的專利許可費(約人民幣38.9億)。
總而言之,至少從財報數(shù)據(jù)來看,出售榮耀之后,“斷臂求生”的華為似乎過得還不錯。
而反觀榮耀,脫離華為后,日子過得著實有些艱難。
曾記得在獨立之時,榮耀終端董事長萬飚放話:目標不只是帶領榮耀拿回失去的市場,而是成為世界智能手機前三的品牌。
目前看來,這個目標還有點遠。據(jù)市場調查機構Canalys最新出爐的2021Q1中國市場手機銷量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品牌分別為vivo、OPPO、華為、小米和蘋果。

而在全球市場上,據(jù)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Q1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4億部,同比增長24%。
其中,國產手機品牌小米、OPPO和vivo的市場份額均有上漲。前五名分別為三星、蘋果、小米、OPPO和vivo。

2、出道即是C位的巔峰榮耀
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全球市場,都難以看到榮耀的身影,讓人不禁唏噓,曾經(jīng)巔峰時期,榮耀手機的銷量占比達到華為整體手機銷量的60%以上,而華為+榮耀的整體銷量占到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尤其是在線上市場,據(jù)2019年Q3數(shù)據(jù),華為和榮耀的市場份額雄踞前二,領先小米、vivo、蘋果和OPPO,可謂風光無兩。

2013年,榮耀手機橫空出世,作為華為的子品牌,可以說是個“富二代”,而他的任務就是和小米OV們“搶食”,爭奪中低端市場,主戰(zhàn)場定在了線上渠道,戰(zhàn)績斐然。
成立一年后,據(jù)榮耀官方公布數(shù)據(jù),2014年實現(xiàn)2000萬部銷售量,銷售額更是高達近30億美元。
2017年,榮耀手機憑借5450萬臺的銷量,宣布成為國內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第一品牌,并在2018年持續(xù)保持第一。

2019年,榮耀總裁趙明宣布開辟新的賽道,進軍智慧全場景,產品線拓寬,官方對外宣傳目標要達到“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前二,智慧全場景第一品牌”。
2020年,受制于芯片困境,華為手機的高速增長勁頭急轉直下,榮耀更是不得不獨立門戶。
2020年11月17日,華為宣布整體出售榮耀業(yè)務資產,收購方不是別人,正是榮耀的30余家代理商和經(jīng)銷商,與其說是收購,不如說是自救,大家一起,抱團求生。
3、新榮耀的困境
失去了華為的光環(huán)加持后,榮耀作為獨立品牌,在國內手機市場激烈的混戰(zhàn)中,明顯力不從心,市場份額急速下滑,被小米、vivo、OPPO等品牌快速反超。
榮耀 CEO 趙明在接受采訪時坦言壓力很大,供應一時間難以保障,現(xiàn)在的市場份額已經(jīng)到了谷底。
“困難越大,榮耀越大”,這是2019年趙明在《疾風知勁草》的演講中說的一句話,用到今天更加應景。

榮耀之所以面臨如今的困境,究其原因,無非是三個核心問題:產品力不足、渠道掌控弱,以及最重要的供應鏈的斷裂。
今年1月份,獨立后的榮耀發(fā)布第一款新機榮耀V40,定價3599起步,搭載的卻是聯(lián)發(fā)科天璣1000+的芯片,行業(yè)內人士都知道,聯(lián)發(fā)科芯片一直都是中低檔芯片,國產手機品牌的旗艦機一般都不會采用聯(lián)發(fā)科的芯片,更何況此次榮耀V40搭載的聯(lián)發(fā)科天璣1000+芯片還是2020年的產品,如今已經(jīng)過時。
而幾乎在同一時間段發(fā)布的小米11旗艦產品,搭載全球首發(fā)高通最新旗艦芯片驍龍888,起售價也就在3999元,對比榮耀V40,小米11顯然更具有產品競爭力。
失去了麒麟芯片、鴻蒙系統(tǒng),獨立后的榮耀在產品力上嚴重倒退,產品本身與其它品牌沒有差異,甚至還被定義為“高價低配”。
而失去了產品力的榮耀,對于渠道的掌控也隨之下降,榮耀作為主打線上渠道的品牌,線下渠道的布局相比于OV系以及小米的差距很大。
榮耀曾在2019年對外宣傳稱,截至2019年年底,榮耀線下渠道門店已累計建成超過2300家。

而在當時,小米線下終端門店數(shù)量已超過6000家,而OPPO早在2017年就表示已經(jīng)有32萬家線下店,榮耀的渠道布局與OV系不在一個量級上。
而對于榮耀引以為豪的線上渠道來說,各大電商平臺嗅覺相當靈敏,他們對于叫好又叫座的產品更有興趣,相比于榮耀V40,他們更愿意力推小米11這樣的旗艦機。
4、新榮耀依然缺“芯”
如果說失去了產品力和渠道掌控力都只是目前暫時的情況,屬于趙明所說的短暫的“空窗期”。
那么從核心競爭力上來看,供應鏈才是制約榮耀獨立后能否騰飛的關鍵因素。
要知道,華為之所以狠心剝離榮耀,就是為了解決供應鏈的問題,繞開美國對華為的施壓,從而解決芯片等其他零部件斷供的問題,獨立后的榮耀可直接購買高通、聯(lián)發(fā)科芯片。
但實際上,目前對于榮耀剝離后是否可以向其供貨的問題,上游供應鏈公司大都會小心謹慎對待,向美國政府方面咨詢,不敢貿然供貨。
再加上榮耀獨立后不久,就碰到了世界半導體供應鏈危機,全球芯片產能嚴重不足。上游產業(yè)鏈斷裂+銷量大幅下滑,導致榮耀對于供應鏈方面的議價能力減弱。

榮耀V40采用聯(lián)發(fā)科天璣1000+芯片,并且只推出了一個版本,并未發(fā)布其它配置的版本,這也從側面上表明,新榮耀的供應鏈依然還在恢復期。
更何況,半導體領域的缺貨行情在2021年仍在延續(xù),“缺貨”是今年消費電子行業(yè)的大主題。
受全球疫情影響以及行業(yè)走低的情形之下,供應鏈各環(huán)節(jié)必然會尋求最低風險的合作。在現(xiàn)實的經(jīng)濟利益面前,誰能確保給到足夠貨款同時又給予較高的利潤保證,自然就會選擇優(yōu)先向誰供貨。
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新榮耀的情況并不樂觀。
而這樣的境遇,任正非也早有預料,在送別榮耀時,任正非專門談及供應渠道的問題,稱如果不盡快恢復渠道的供應,就像難以恢復生命的干枯的小草。

5、高端化+全場景,新榮耀的兩駕馬車
困難擺在面前,但新榮耀也有著自己的策略和規(guī)劃。
據(jù)趙明對外透露,新榮耀第二季度將加大馬力沖擊年中新品。
趙明所說的年中新品,不出意外應該是榮耀50系列新品,定位高端旗艦。數(shù)碼博主爆料稱,榮耀在和高通接洽,并且蠻融洽的。
趙明所說的年中旗艦新品,或將搭載高通驍龍 888 Pro 芯片,發(fā)布新的首發(fā)技術。

打響高端品牌可以說是新榮耀的策略重點,脫離了華為后,榮耀可以更加無所顧忌地走向高端市場,甚至要超越華為的Mate和P 系列。
而榮耀董事長萬飚更是放話,吹響高端品牌的號角,新榮耀的目標是世界智能手機前三。

為什么要走高端品牌路線?因為中低端主打性價比的市場更加激烈,小米旗下的紅米、vivo旗下的iQOO、OPPO旗下的realme真我,已經(jīng)搶占了相當大的中低端手機市場份額。
但高端市場上,新榮耀也并不輕松。國內市場中小米今年已經(jīng)在逐漸蠶食華為的高端手機市場份額,全球市場上三星、蘋果、華為三座大山,想要翻越更是難上加難。
三星有自己的屏幕技術、蘋果有獨立的芯片、系統(tǒng)和生態(tài)體系,華為雖然產能受限,但麒麟芯片和鴻蒙系統(tǒng)依然有著強大的競爭力,更何況三大品牌的品牌號召力已經(jīng)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沉淀,如果沒有非常出彩的核心競爭力,很難撬動高端市場。
目前整個手機行業(yè),屏幕、攝像頭等硬件差異化競爭越來越少,自研芯片(華為)、系統(tǒng)底層優(yōu)化(小米、蘋果)兩個方向,榮耀都需要補課。
手機之外,新榮耀的另一個方向是打造泛智能終端的全產品格局,1+8+N的全場景策略,以手機為核心,圍繞生活需求,打造一系列泛智能產品應用場景。

AIOT全場景是智能手機的下一代藍海,這個幾乎是業(yè)內共識。
在2021春季華為全屋智能及智慧屏旗艦新品發(fā)布會上,余承東發(fā)布了“1+2+N”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
而小米更有著多年積累的全場景生態(tài)布局,搭載米家系統(tǒng)的產品線更是涵蓋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此競爭激烈的全場景之戰(zhàn),新榮耀手上有多少籌碼,實力能否跟得上野心,還有待驗證。
眼下,新榮耀首先要解決的,是盈利問題,脫離華為是為了謀求生路。
但面對今年的全球消費市場和供應鏈情況,新榮耀的出貨量大幅下降,必然導致成本上漲,而在供應鏈端還依然吃緊,重重壓力下,新榮耀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考驗。
種種跡象表明,脫離華為獨立作戰(zhàn)的榮耀,面對著激烈競爭的市場情況,想要重回榮耀的巔峰,只能說,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