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陳皮原來還要看它是什么皮的!其中這個皮的陳皮是最好的~
大家好,我是魚膠愛好者,新會陳皮無論是自己吃或者拿來收藏它的價值都是非常高的,那么大家在買新會陳皮的時候有沒有留意一個點,那就是新會陳皮到底選哪一種皮好呢?那么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
了解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產(chǎn)自江門新會。新會陳皮有如此高的價值,與其產(chǎn)地獨特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guān)系。
新會地處珠江三角洲,瀕臨南海,兩江匯聚、三水融通、咸淡交融,形成了以銀洲湖為核心的潭江兩岸沖積平原帶和南部濱海沉積平原新墾區(qū),地勢開闊平坦、土地肥沃、土層深厚、優(yōu)質(zhì)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新會屬于北半球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qū),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熱量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
以上條件都非常適合新會柑(即大紅柑、又稱茶枝柑)的生長,為新會陳皮的生產(chǎn)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地條件。由此可見,出產(chǎn)地在江門新會是好新會陳皮的首要條件。
新會陳皮的分類
新會陳皮其實就分為以下4種皮,這四種皮分別在不同時期采摘,所以它的顏色都會有所不同,當然藥用效果也是也是會有區(qū)別的,接下來就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何為青皮?
在立秋至寒露,采摘柑青皮。
“青皮”呈純青綠色,生理未成熟。陳化后外皮呈青褐色至青黑色,有無數(shù)微凹入的油室,不顯皺縮。橘白部分雪白,緊密光潔,無浮松,橘白陳化后呈淡米白色至淡黃色。成皮片張較小,質(zhì)硬,皮薄。不易蛀蟲,容易儲存,較好打理。性狀較烈,味辛、苦,氣芳香。
何為二紅皮?
在寒露至小雪,采摘二紅皮
二紅柑開始著色,但未完全著色,“二紅皮”外皮呈黃綠相交或黃中帶綠,生理仍未充分成熟。陳化后外皮呈褐黃色至棕黑色,有無數(shù)大而凹入的油室,皺縮較明顯。橘白部分雪白,呈海綿浮松狀,但不明顯,橘白陳化后呈淡黃色至棕黃色。
成皮片張適中,質(zhì)較硬,皮較厚。有蛀蟲的可能,但不及大紅嚴重,比較耐存,較好打理。性狀溫和,味辛微苦略甜,氣味芳香。
何為大紅皮?
在小雪至小寒,采摘大紅皮。
大紅柑已基本完成著色,“大紅皮”外皮呈金黃色或橘紅色,不帶青色,生理已基本成熟。陳化后外皮呈棕紅色至棕黑色,有無數(shù)大而凹入的油室,皺縮十分明顯。橘白部分雪白,海綿浮松狀明顯,橘白陳化后呈淡黃色至棕黃色。成皮片張大,質(zhì)軟、皮厚。糖分高,容易蛀蟲,不易儲存,需要較為精心打理。性狀溫補,味辛較甜,帶比較濃郁的甜香。
總結(jié)
“青皮”是“術(shù)業(yè)有專攻”的代表,面對部分癥狀,力猛效高,有明顯效用,關(guān)鍵時候用青皮能起到關(guān)鍵作用,主要用于藥用。
“紅皮”能日常中廣泛使用,泡茶、烹飪,養(yǎng)生保健效果顯著,使用時沒有太多章法和禁忌,男女老少均可適量使用。
“二紅皮”居中,就自然兼具著二者的些許特征了,只是這個“二紅”的度,紅多少、青多少,每個制作者或收藏愛好者,理解就不同了。
其實,大多數(shù)陳皮,由于果農(nóng)采摘的原因,也很難絕對做到“大紅皮”中沒有“二紅皮”,“二紅皮”中,也可能會有“早熟”的柑果“大紅皮”采摘其中混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