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佳能攝影機并肩作戰(zhàn)北極圈
如果是你會接受這樣的挑戰(zhàn)嗎?先在在荒遠的北極島嶼上建造一座房子,然后以紀錄片的形式記錄整個建造項目?攝影師Giacomo Frittell就欣然接受了這樣的一個任務。

紀錄片中的房屋建造項目屬于阿里斯頓熱能集團,技術人員在北極圈的迪斯科島為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者建造了一座溫暖舒適的居所。相信大家都很好奇,在天寒地凍的北極周邊,他們是如何進行拍攝的,拍攝中又遇到了什么挑戰(zhàn)呢?話不多說,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

一、面對嚴苛的自然環(huán)境
這次拍攝的主要挑戰(zhàn)來自變幻莫測的天氣,氣溫可能驟降到零下三十度!嚴寒的天氣也讓每次長時間的拍攝,成為了耐力考驗。
為了應對寒冷,工作人員需要做充分的準備,除了確保穿上足夠保暖而且便于活動的衣服,還要不斷運動,才能保持暖和的狀態(tài)。此外,拍攝團隊也需要為攝影機電池做好保暖措施!
他們特意給電池罩上特制的橡膠袋子,也替攝影機和后備電池準備專門的防寒箱,保證在野外拍攝時,裝備都能保持合適的溫度,防止低溫掉電。因為時不時會面對暴風雪,他們還替攝影機制作了專門的防水罩,給予適當的保護。
保護措施做到位,接下來見證產品性能穩(wěn)定性的時刻,他們發(fā)現,佳能的BP-A30電池不僅容量大,而且很穩(wěn)定,雖然整體時間難免有所減少,但沒有出現瞬間掉電關機的情況,為拍攝工作提供了足夠的保證。

在荒遠地帶工作,意味著拍攝團隊無法隨意調用額外裝備,所以Giacomo花了數周時間準備這趟遠行,確保自己帶上所有可能用到的裝備。他最后帶了兩臺佳能EOS C300 Mark II,這是在保證拍攝效果,又兼具可攜帶性的最佳拍攝機型。
除了兩臺佳能EOS C300 Mark II攝影機,他還攜帶了一系列佳能鏡頭,包括:

以往,在很多低溫的拍攝環(huán)境中,有些設備會出現反應延遲,液晶屏失靈,調焦環(huán)松拓,撥鈕卡住等情況,在極端的拍攝環(huán)境中,而這些設備都順利完成了拍攝的任務。
二、打造精彩的故事場景
在拍攝期間,攝影團隊跟隨三位壁掛爐安裝人員和一隊科學家,記錄了他們從零開始建起整座房屋的過程。經典的拍攝場景包括滿載物資快速行進的雪橇,以及在冰凍的海面上艱難前行的破冰船,當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鏡頭就是那一望無際的北極風景。

EOS C300 Mark II的感光元件是Super35畫幅,屬于電影攝影機標準,在大光圈的幫助下,能夠實現極具沖擊力的淺景深畫面效果。這也是電影感常用的拍攝技巧之一。

在拍攝時,天氣的陰晴不定。時而太陽高照,時而又開始下暴風雪。這不僅考驗攝影機的性能,也考驗它是否滿足快速反應的性能。
在拍攝時,景深約束了光圈,快門也被固定,那么就只有ISO與ND濾鏡能夠改變曝光。幸運的是,EOS C300 Mark II的ISO高達102400,可用的ISO也達到3200,即使ISO稍高,噪點也在可接受的范圍內,這為快速拍攝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性。同時,EOS C300 Mark II內置了ND濾鏡,這在遇到天氣忽然放晴的情況下,可以快速的調整曝光,這比使用外置濾鏡要方便許多。

三、利用光線的無窮可能
北極附近的光照時間比較特殊,所以充分了解光線全天的變化情況是十分重要的,Giacomo為此研究了太陽的高度角、日出日落時間、以及具體的方位。北極的Magic Hour時段比其它地方要長,所以光線變化就是他們制定拍攝計劃的時間線。
為了充分發(fā)揮光線的優(yōu)勢,Giacomo在EOS C300 Mark II上使用了Canon Log2模式:它的15檔寬容度,完全囊括了猛烈高反差場景,增加了素材的動態(tài)范圍,使拍攝時就能夠捕捉到高光和暗部的細節(jié),而且在后期調色擁有極大的靈活性,以實現理想的高質量視覺效果。
這不僅在拍攝Magic Hour,在一些夜晚環(huán)境下使用手電照明時,也能恰好的拍攝下需要的細節(jié),并不會造成黑死或過曝的情況。



看過Giacomo的分享后,是不是覺得在北極進行拍攝很震撼,也很有挑戰(zhàn)呢?這次成功的拍攝,EOS C300 Mark II攝影機的穩(wěn)定性,成為了拍攝團隊的得力助手。從這次的拍攝中,也讓我們更進一步看到了佳能設備在極端環(huán)境下的耐用性。
想看影片的朋友請到:https://v.qq.com/x/page/p082815n5q6.html(請原諒懶惰的小編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