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婆診室》?特輯:雪夜,不如窩在這份溫暖書單里。


我自認(rèn)為不是真的愛看書的那種人,因為每次都沒有完整的時間好好留給一本摯愛的書,全是隨意翻閱,路上、車上、飯桌上,甚至廁所里。書和我在一起的時間都是露水夫妻,因為連我自己都不確定,下一次還會不會去翻了。
這似乎變成一種另類的消遣方式。發(fā)型師成為我的朋友,他也漸漸知道我喜歡一個頭發(fā)看掉一本書的習(xí)慣,再也不打擾。那種不加任何個人指責(zé)的理解真好。
很多理智的人選書,會因為作者知名、榜單推薦或者書店暢銷書標(biāo)志...我通常愛上一本書的理由比較懸疑,中國人更愛歸結(jié)為“緣分”。譬如肖恩·厄舍的《清單》,原因是書的背后有一圈“咖啡漬”,就像我平時泡了一滿杯咖啡隨手放在一本書上,結(jié)果不小心晃出來,留了一個污染罪證。有種親切是仿佛這書早有我看過的痕跡。

有時候,愛上某本書是滯后的,因為不期而遇的話題。和好友森森聊天,他說“科幻”才是極致浪漫,一個按鈕就可以讓一顆星球爆炸。有天捧美學(xué)書,我想明白了,可能是“不器”吧。就像我們要學(xué)習(xí)孩子的思維,創(chuàng)作才是廣袤無垠的。所謂天才,都是表演藝術(shù)家,飽經(jīng)世故后,仍然讓me站到I前面說話,不露城府的聲色,或質(zhì)樸或天真,作出不凡之凡。突然覺得自己虛榮起來...
而看到淡豹的《美滿》,覺得作者那么漂亮,翻她的書,不管傷痛的細節(jié)描摹得如何真實,悲涼里夾雜善意,冷暖不用自知,反正一看她的臉就治愈了。我覺得無論是什么愛,你得承認(rèn)盲目的狀態(tài)下是最真實的。

或者:
像現(xiàn)在這時候,
包郵區(qū)下雪了。
我和原子包好一份溫暖書單,
給你們捂心。
《森林之花》
作者:瑪格麗特·米

秋天的某個早上我用瑰夏SOE做了杯美式,趁陽光打開墾叔出的瑪格麗特·米《森林之花》,坐野院子里,好幸福。那是一個風(fēng)車茉莉的葉子、南天竹的果子與紅瑞木桿子,都漸漸變紅的季節(jié),也是我秋播的耐冬種子發(fā)綠芽的季節(jié)。

看到瑪格麗特《森林之花》筆下內(nèi)格羅河Rio Negro流域的月光花Moonflower,長在雨林里大樹干上鮮艷仙人掌狀扁葉子間,靜待月光開放。

這讓我想起熱愛園藝的朋友親手栽種的曇花,泛著月亮微藍優(yōu)雅光暈。不過,我在等他幫我收集小半斤曇花花瓣,我要炒肉片吃!世界的神奇之處,是你永遠不知道還有什么漂亮的東西,還可以吃。
《大教堂》
作者:雷蒙德·卡佛
(含音頻提及短篇小說《好事一小件》)

原子:最近兩年大約手氣不好,有一類書總是選不到:那種以當(dāng)下經(jīng)濟為背景,透視到如我一般城市普通人生活中每寸苦惱的小說。雖說通俗文學(xué)與時俱進,大女主逐漸取代了瑪麗蘇,但不變的是人物總在懸浮的職/情場陷入懸浮的磨難,通過懸浮的奮斗取得勝利,最終懸浮的原諒或踩掉所有人,以此送上懸浮的治愈。而國內(nèi)的純文學(xué)愈發(fā)偏愛邊緣人,從“選角”伊始就拉滿陌生感。如果你跟我口味相投,手氣相當(dāng),不妨來回味《大教堂》,這杯以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為背景的“遠水”能解“近渴”??ǚ鸸P下充滿了被日常磨損的人:三十來歲的人失業(yè)后,不去找工作也沒勇氣爬上妻子的床,仿佛冷凍小鮮肉離開冰箱一樣迅速腐??;結(jié)婚猶豫期的情侶去已婚同事家做客,目睹孔雀穿堂入室后,決定結(jié)婚生子,由此迎來婚姻的另一面——丑陋的孔雀屁股;出軌、喪子、個人價值黑洞。正是這令人厭煩、粘膩、纏繞我們靈魂將之吞沒的人生沼澤被卡佛如實呈現(xiàn),拋來的救生繩才會結(jié)實溫暖。哪怕那繩子很細,離我們的問題也很遠,但就像面包師對痛失愛子的夫婦輕聲說的,“吃吧,吃吧,像這樣的時候,吃是好事一小件?!闭嬲谋瘋麤]法靠絕地反擊故事治愈,但吃一個熱騰騰的面包,或許就多一絲捱過去的勇氣。
?
《KIKI KIRIN》
作者:是枝裕和

睡前讀是枝裕和導(dǎo)演寫的樹木希林,我一直找不到男女間超越友誼的動人例子,這就是吧。一個偉大女人最迷人的特質(zhì)一定不是美貌,真懂愛她的男人一定不會說出“我更愛你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容顏”這樣讓人更尷尬的鬼話。

因為真愛的那個“你”本身,已經(jīng)遠遠凌駕一切可被比較與分級的靈魂,乃至和以前的那個“你”,都是不容分割開來,用世俗標(biāo)準(zhǔn)去衡量的。在“你”面前,好看那么微不足道,因為,那是你啊,偉大的樹木希林。


《聊齋新義》
(含音頻提及短篇小說《瑞云》)

原子:前面推薦過的李娟和陳春成都曾談及受到汪曾祺影響,這不,汪曾祺就來了。其實在中國作家中,認(rèn)同汪曾祺為簡潔質(zhì)樸一派寫作高峰的,大有人在。改編聊齋時,他時值暮年,藝術(shù)水平爐火純青,卻仍視之為嚴(yán)肅的文學(xué)試驗,“有我的看法”。改編正因為有原著參照,才映射后來者的趣味?!读凝S志異》把長黑斑的瑞云寫得“丑狀類鬼”,而汪曾祺以為“瑞云之美,美在性情,美在質(zhì)量,美在神韻,不僅僅在于肌膚。臉上有一塊黑,不是損其全體?!币虼溯p描淡寫瑞云被施法后的丑貌。黑斑被洗掉后,賀生卻悵然若失,本來他愛的就不單單是美貌,而是瑞云整個人,那塊黑斑早成了他眼里愛人的一部分。歲月從不敗美人,美落入有情人眼中究竟如何經(jīng)久不衰,答案便是汪曾祺的透徹與溫柔。
《人類的當(dāng)務(wù)之急》
作者:張廣天

周末慵懶的早上,我感到年關(guān)近了,不禁想:今年的工作計劃還沒做,先列個優(yōu)先級??墒?,什么是最急的呢?這時候,妙的是,一封用掛號信寄來的書,里面用報紙優(yōu)雅包好,郵票是敕燃馬牌的紀(jì)念版,而書名顯而易見是映襯的。明明是慢,我卻能體會快馬加鞭的真誠。

《夜晚的潛水艇》
作者:陳春成
(含音頻提及短篇小說《裁云記》)

原子:陳春成的筆尖留戀于失去之物,丟魂的人,藏鎮(zhèn)子的鑰匙,未經(jīng)裁剪的云?!恫迷朴洝分蟹爬诵魏≈荒鼙徽w的云,是沉迷于對對聯(lián)的老教授的投影。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鉆研百無一用的問題,找不到答案,虛擲一生,這種活法值得嗎?問題大了些。但如果你回想起十七八歲的自己,眼神懵懂,世上太多有趣美妙之事物尚未體驗,卻在糾結(jié)“好就業(yè)、高薪資”的熱門專業(yè);如果你已經(jīng)走在“正確”人生路上,卻依然焦慮風(fēng)口上的豬,半年后會不會淪為昨日黃花……對于什么是值得過的人生,可能會多一份唏噓吧。當(dāng)然,想要回答,唯有把各種可能性都活一遍。主角靠和狐貍、烏龜打牌,贏來了千年壽命,將在深山里再虛擲千年,千年中或許包括你我沒能成為的自己。
《古靈精怪動物園》
作者:林世仁 文/?川貝母 右耳 阿力金吉兒 達姆 陳怡今 黃祈嘉 圖?

純無聊買的,邊看邊拿甜品吃也不心疼。但居然就喜歡上了,作者的想象力是在精神病院里都能過得不錯的那種可愛樣子。有可怕的成分,但完全又怕不起來。


《冬牧場》
作者:李娟

原子:我們離開農(nóng)耕畜牧?xí)r代太久了,久到忘記城市的庇護。比如水從哪里來?住所又是怎么出現(xiàn)的?看著天氣預(yù)報里的低溫,你會擔(dān)心生存嗎?李娟筆下的冬牧場沒有田園牧歌,她跟著哈薩克牧民一家在零下三十多度穿越戈壁,在草場搭建冬窩子、砌羊糞墻、每日放羊、采雪背雪、找駱駝?wù)荫R??吹窖?zāi)牲畜凍餓死絕,只有牧人勉強逃生,才理解為何草原民族會養(yǎng)成熱情好客的性格——在宇宙中這顆擁有生命的孤獨星球上,我們靠著彼此蔭蔽,照拂和款待同伴,才有了村落勾連為城市,才生生不息。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

原子: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需求。在信息局限的互聯(lián)網(wǎng)前世紀(jì),人們特別需要一份詳盡的權(quán)威報告。但如今只要你愿意,有太多理論迅速塞來一份答案,仿佛去醫(yī)院看一位只能勻給病人三分鐘的名醫(yī)。《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yī)生》的“診室”很閑,它把理論填充到《柳林風(fēng)聲》的動物故事中,娓娓道來。這是本初看時容易被輕視的書,因為比它更全面、先進的心理學(xué)著作不在少數(shù),但讀著讀著,“平視”講述的魅力便顯現(xiàn)出來。在一個個重復(fù)著不斷發(fā)問與積極傾聽的對話中,我們會放下心防,和蛤蟆一同覺察到自己的種種想法和感受,并在生活中也開始探索和審視自我。

說出來就暖:
還有一些私藏的書
《設(shè)計的美好關(guān)系》
作者:郭俠邑

看Ryan哥的書,總會想到比“我”更大的事。那些讓美流動的“關(guān)系”,一個人、一本書、一座房子…讓美真的有了生命。
今天,我也剛剛得知Ryan哥的A House入圍了ArchDaily 2022 年度建筑獎。為他高興!
《愛吃的人總會相遇》
作者:小寬

小寬是我的好朋友,也我敬佩的美食家、詩人。新書《愛吃的人總會相遇》終于搶鮮和我在家喜相逢。小寬素來妙筆,比我有邏輯多了,寥寥幾筆就勾勒出各路美食名家的身影,犄角旮旯的好吃的也在現(xiàn)實與典故中被他輕巧穿針引線,看得我口水飛揚。

小時候我最討厭的看書習(xí)慣就是大人讓洗手擦干,還勒令不準(zhǔn)吃東西。我想,對得起“愛吃”二字,才是看這書的敬意,越看越饞!
《至味在人間》
作者:陳曉卿

那天,飛機在云層里顛著鍋的功夫,我忍不住看完一本香辣新書——陳曉卿老師的《至味在人間》,翻到四川那篇拍攝手記,品出小眾與大眾,金庸與作協(xié)的微妙,不禁被椒麻味迷到會心一笑。面子是見食,里子是見識,好書值得讀!
《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
作者:Simone Beck、Louisette Bertholle、Julia Child

有天聽沈爺說完華夫餅,就饞了。我最喜歡的方子來自一本1964年的美國主婦書《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芝士華夫餅。


《帶著花椒去上朝》
作者:馬陳兵

回家就收到馬陳兵老師新作《帶著花椒去上朝》,他贈語是,識得我,下筆就有神。我心急看,開篇寫古代雞舌香(母丁香)口香糖,后面越看越不對,馬上就有用辣椒“辛則戟人咽喉”閉氣致命的橋段,我被活活辣到了!萬一后世的志士為求晚節(jié),選毒物的時候,考慮辣椒,刑場會有一股火鍋味吧…看天色有點暗了,我趕緊先合上書,把馬式花瓶裝飾下,順便喝口冰水,壓壓驚??傊@是一本月黑風(fēng)高我想讀,不敢讀,又不得不讀的書。友情提示大家,閱讀前火鍋外賣先收藏一下。
這是本研究死法的書,精彩得難以抉擇,想必抑郁者讀著讀著就覺得不想死了,也是溫暖吧...
今年新年禮物“云中誰寄錦書來?”,野馬老師細心,連鹵料、蔥油和蒜頭都寄來。無限懷念他在杭州時候,親自家里設(shè)年末春宴的時光,潮汕往事與潮汕浪話那時屬于談資,現(xiàn)在都成暢銷書了。

《中國守藝人》
作者:羅易成

夜里看好朋友羅易成幾乎走遍整個中國犄角旮旯寫成的書,覺得他有一丟丟閑得慌之外,真的敬佩。守藝人,一切使命都源自興趣。平凡偉大,愣頭常青。


這本書,也種下了溫暖的果實。今天我得到一個喜訊,他家兩位公子羅閱章和羅問章兄弟,因為跟隨其父親在過去幾年間拜訪了許多中國民間手藝人,由傳統(tǒng)手藝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靈感。
奧地利當(dāng)?shù)貢r間2022年1月28日晚(北京時間1月29日) ,奧地利威爾斯市中心一個建于15世紀(jì)文藝復(fù)興時期的別墅內(nèi),Holon Art藝術(shù)畫廊“自然”主題展開幕,來自中國的10歲小朋友羅閱章和7歲的弟弟羅問章兄弟倆的書法作品,以及羅閱章與陶瓷柴燒、草木染等傳統(tǒng)手藝跨界互動的作品在現(xiàn)場展出。
書帶來的,何止溫暖。

至于自己的書:
一直寫,
就好。

?
像阿瑟·黑利和阿嘉莎·克莉絲蒂這種懸疑類暢銷書作家,過個生日,一本書一層真的好棒。蛋糕就是個驕傲的危樓,磊高高的。生命本質(zhì)上就是個人時間價值感的累加。寫作讓人快樂,作品在持續(xù),生命就是持續(xù)的。

神 婆 問

分 享?你 的 一 本 書??

BTW這個唯一喜歡寫作的優(yōu)秀作家是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Toni Morrison。以暢銷書作家為恥。知恥而后勇,知弱而圖強。
“盡心就意味著完美?!?/strong>
——但丁
Food Bless You!
中國國際美食博覽會顧問
《神一樣的餐桌》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