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長1米長,毒殺都沒用,入侵美國的烏棒,為何在中國無法長大?

你可能很難想象,一種名字可能不那么好聽,但在中國被視為美味佳肴還很勵志的魚類,到美國后卻成了人人喊打的入侵物種,憑借其兇猛的肉食能力,強大的繁殖能力,廣泛的適應能力,在美國多個州攻河掠泊,勢不可擋,連其它很多物種都遭了殃,紛紛被團滅。
這種魚就是烏鱧,又叫烏棒、黑魚、北方蛇頭魚、烏魚等,是一種又長又圓,細鱗烏黑,帶斑點花紋的肉食性魚類。烏鱧通常長約40到70厘米,也有長到80厘米到1米的,最長的甚至可達1.5米,快接近人的身高了。
烏棒原產于中國,廣泛分布在從印度、東南亞,到中國、俄羅斯遠東韓國、日本等廣大地區(qū)的淡水水系中,喜歡生活在底泥細軟、水草豐茂、水流緩慢或靜止的地方,躲藏起來,偷襲蜻蜓幼蟲、蟑螂、甲蟲、小龍蝦、蛙類、魴、鯉魚及其他淡水魚,只要體長不超過它的一半,烏棒什么動物都敢下口,它們的胃最多可以裝下達到其體重60%的食物,甚至還有人發(fā)現,烏棒連鳥類和哺乳動物也不放過,真的是要吃霸海陸空了。

烏鱧不光能吃,還能活,可以適應各種惡劣環(huán)境。
水質不好?渾濁的環(huán)境中它照樣可以獵食,活得鶯歌燕舞。
水中缺氧?它可以把頭露出水面,利用鰓上器,直接呼吸空氣中的氧氣。
太冷太熱?沒關系,烏鱧可適應0-41℃的水溫環(huán)境,接近零度的時候,就鉆進水底的泥土中蟄伏起來,等待春天的到來。
連水都沒有了?這難不住烏鱧,它們會鉆入泥中“坐遁”,只把嘴巴露出泥面,處于完全的麻木狀態(tài),可以堅持幾個星期,等待重新來水。
把它困在魚塘湖泊,不給吃的餓死它?對不起,烏鱧還能“飛”,它可以躍出水面,順著溝渠逃之夭夭;實在沒有水,未成年的烏鱧還可以跳到陸地上,像蛇一樣扭動身體,短距離逃到其它地方。

而烏棒的爸爸媽媽,也是模范父母的典范,在一歲到三歲性成熟后,對上眼的烏鱧夫妻就開始筑巢產卵,一年可多次產卵,總數達10萬枚。不像其他魚類,生了后就啥也不管,烏鱧夫妻是出了名的護子典范,它們會輪流守在魚巢下,一旦有其它敵害想要傷害它們的孩子,它們就會奮不顧身地沖上去,把敵人趕走,一直要到幼魚長到4到6厘米,可以獨立生活,并自己散去后,這種護子行動才會結束。
而在這種護子行動中,烏棒夫妻一般都不主動攝食,只有獵物自己送上門來,才會笑而納之。但護子行動結束后,如果環(huán)境中食物不足,烏棒也會吞食自己的幼魚,一些人看到這個現象后,就理解為小魚主動讓父母吃掉自己,因而稱烏棒為“孝魚”。

烏鱧如此能生,如此會養(yǎng),適應能力又如此之強,生性又如此兇猛,胃口又如此之大,往往很多時候,它們都會把一個湖泊或池塘里其它所有魚類都干掉,因而危害極大。這和我們人類倒是有點相像,隨著人類的不斷擴張,地球上野生動物已越來越少了。
所以你就可以知道烏鱧入侵美國后,讓當地的專家和政府有多害怕,經常采取極為極端的辦法來根除它,導致很多無辜的魚類喪命。
烏鱧最早出現在美國的報道,是2002年在馬里蘭州的池塘中發(fā)現了一條,當地官員如臨大敵,將池塘完全抽干,發(fā)現了兩條烏鱧成魚和100多條幼魚,一位男子承認是他從紐約市場買了兩條放生在這里。
后來在佛羅里達州、紐約州、馬薩諸塞州、加利福尼亞州、北卡羅萊納州、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等地方,也發(fā)現了烏鱧在一些水系中定居,情勢愈發(fā)不可收拾。

紐約州開始用魚藤酮來剿殺烏鱧,這是一種天然的廣譜殺蟲劑,對昆蟲和魚類具有極強的毒性,人類及哺乳動物則毒性較小。為防止居民抗議,紐約警方甚至在毒魚期間都進入了待命狀態(tài)。
后來其他地方也開始采用這種辦法剿殺烏鱧,讓很多池塘的魚類都遭了殃,因為這種辦法完全就是通殺所有生命,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
然而不管是涸澤殺魚,還是不分青紅皂白全部毒殺,烏鱧依然頑強地在美國紐約、弗吉尼亞等8個州扎下根來,另外8個州也有零星發(fā)現,并已逐步逼近了五大湖,要是進入湖里,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后來美國發(fā)行了幾部反應烏鱧入侵的電影,包括《恐怖食人魚》和《科學怪魚》,更是讓烏鱧入侵廣為人知,甚至烏鱧也被稱為了魚斯拉(Fishzilla)或弗蘭肯斯坦魚(Frankenfish)這些恐怖的名字。
所以烏棒可以說把美國坑慘了,已經成為各州嚴防死守的高度入侵物種,弗吉尼亞州甚至將引入烏鱧定性為刑事犯罪。

不過烏棒在中國,卻因為個大體長生長快,耐低氧便于運輸,還美味可口,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喜愛。烏棒肉多刺少,營養(yǎng)豐富,含蛋白質、脂肪、18種氨基酸,比雞肉、牛肉的蛋白質還高,據說還有生肌補血,促進傷口愈合的功效,受了外傷食用烏棒可以得到更快地恢復,因而烏棒早早就被請上了餐桌,燙火鍋,溜魚片,哪里長得到美國那么大,還泛濫成災,誰都拿著沒辦法,實在有些不可思議。
隨著地球越來越小,一些適應能力強的物種入侵其它地方,剿滅當地物種恐怕已完全不可避免,看看澳大利亞的野貓、野兔、駱駝等等你就知道了。生命演化本來就是弱肉強食,強者生存,弱者淘汰,這個星球上最終能夠活下來的,必然是那些乘著人類的交通工具,公開到達或偷渡到其它地方,并能順利適應的物種。其它的,可能都只有覆滅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