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對第七章中愛國者行動的回顧及扭轉(zhuǎn)一個觀念
文字是作者的圈套。不要用眼睛去看作者寫出來的文字。用你的腦子去看作者真正所想的故事。
????動筆的起因是這樣一條評論:“鷹角將愛國者作為一名頂尖的將領來塑造,然而實際上呈現(xiàn)出來的軍事素質(zhì)卻達不到這個水準。文案水平只讓愛國者的形象顯得虛假?!?/span>
????這條觀點的論據(jù)邏輯鏈是這樣的:愛國者如果想要殺死塔露拉,最好的方法就應當是放羅德島去和塔露拉兩敗俱傷。這是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人都應該能夠做出的判斷,作為軍事將領就更應該能想得到了。即使是出自“不希望整合運動以內(nèi)亂的面貌在世人面前結(jié)束”的理由,按照愛國者自己的說法,“我先殺死你們,再去殺死塔露拉”,在放羅德島去進攻塔露拉之后他也完全可以出面收尾,畢竟在他殺死塔露拉、摧毀羅德島之后,事情的真相完全可以由他掌握。整合運動既保全了面貌,將塔露拉的死做成了羅德島所為,愛國者也可以在事實上除掉塔露拉從而將整合帶回正軌。因此,他沒有將羅德島放過,完全是劇情安排的失誤。
????這種說法有道理嗎?看似是有的。畢竟全部援引原文,愛國者本人的證詞顯得相當可信,而邏輯又非常合理。然而這里就必須要講到一件事:文學作品中人物的語言真的可以代表這個人物的想法嗎?
????如果文學作品較為淺薄易懂,不追求人物的立體和真實,那么語言是可以代表人物的。這個時候文章說什么,全部采信就好了。所有人都是不會說謊的天真單純的人。然而,一旦文學復雜度上升,人物的語言和人物本身就越會分離開來。只要想想我們平日里是怎么說話,而內(nèi)心又實際是怎么想的就知道了。人類總是口是心非,不能用言語來表達內(nèi)心之萬一。即使不是刻意說謊,出于情緒、人際關系、各種各樣的考量,也很容易隱瞞或是扭曲自己的真實想法。有的時候,僅僅是將語氣詞的重音換一下,就能造成完全不同的理解。更何況,有的時候人們口是心非,是因為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人們還特地創(chuàng)造了“鬼使神差”這個詞來說明這種不明不白的狀況,人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無法控制自己。
????那么第七章中的愛國者屬于哪種狀況呢?顯而易見屬于后者。
????事實上,僅僅因為愛國者提到一句“我會殺死塔露拉”,就認為他真的打算這么做,這是完全錯誤的。當他說“不希望看到整合以內(nèi)亂的面貌而失敗”,這句話本身就和“殺死塔露拉”是矛盾的。
????如果他下定決心殺塔露拉,就絕不會在意整合的表面?zhèn)髀劇V挥写婊詈蜕娌攀菍氋F的,一切傳聞都根本算不了什么,這是愛國者再清楚不過的事情。如果他真的能殺了塔露拉,從而將整合帶回正軌,他根本就不會在意什么傳聞和內(nèi)亂,因為一個存活下去的整合,一個慢慢壯大的整合,本身就是對什么內(nèi)亂的負面形象最有力的回擊。他根本不會在乎這種無用的說辭。這句話本身,只是他為安慰自己找的一個借口,卑微的借口。
????“我要殺死塔露拉”,愛國者說出這句話,就和他說“我會殺死你們(羅德島)”“即使是勛爵你,我也不信任”“軍人只相信勝利”一樣,只是一句話而已。如果他真的想要徹底粉碎羅德島,那么為什么他會讓盾衛(wèi)全部退后,由他一個人迎戰(zhàn)羅德島?作為泰拉天花板的戰(zhàn)斗力,他幾乎一個人頂著三支小隊的轟炸,最后是礦石病和魔王植入的幻想才使他停下,就算如此他最后仍然有暴起的力量,如果不是他自己停下,就會殺死阿米婭。如果他真的想殺死羅德島,為什么不盡戰(zhàn)爭的全力?盾衛(wèi)們真的可以全殲羅德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還特意交代盾衛(wèi)不要對羅德島動手,而是讓他們?nèi)プ柚顾独?。他深刻地知道羅德島的正確,而且最后是決定支持他們,這難道不是和他所謂的“不相信你們”矛盾嗎?如果只看著表面的語句,就好像營造出一個處處引用原文考據(jù)的嚴謹假象,就來下判斷,那豈不是很可笑的嗎?作者把讀者耍得團團轉(zhuǎn),人物的表演成了人物的真實,讀者這樣被騙了還沾沾自喜,以為發(fā)現(xiàn)了真相,還想去騙別人嗎?
????






????愛國者是矛盾的。整個第七章,他處在巨大的糾纏和痛苦之中。他是軍人,最注重榮譽,但他一生卻做了三次背叛。在這件事情中,推動他做出一切決策的最重要動機,正是對于“背叛”的拒絕、撕扯與不得不接受。他不想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還要背叛整合。然而,他的理智與他的正義,卻又讓他不得不選擇背叛,而命運和時機送來了羅德島,又讓他事實上走出了背叛的一步。他既不想殺死塔露拉,也不想殺死羅德島。塔露拉是他經(jīng)過長久的觀察考驗,親自認可的領袖。在雪原上,是他親手扶起她,在內(nèi)衛(wèi)面前保護她,就像保護臂彎里的女兒。而現(xiàn)在她把他真正的女兒送向死亡了。如果他想要殺死塔露拉,那么在切城巡查的盾衛(wèi)早就該撤掉了!或者至少是放松管制,只報信不下死手,怎么可能盾衛(wèi)對羅德島還如此盡全力呢?老人的行軍是用一生積蓄的巨大慣性,他怎么可能停下?只要停下,那些來自過去的悔恨就會追上他,炙烤他。他無力去背叛,但是也不想這樣繼續(xù)下去,他還能有什么選擇呢?當他見到面前的故人凱爾希時,當戰(zhàn)斗時叫盾衛(wèi)不要上前時,就已經(jīng)抱定了最后一戰(zhàn)的愿望。贏了他不會欣喜,輸了也不會。只有戰(zhàn)斗才能讓他短暫地找回自己安心的狀態(tài),只有在戰(zhàn)斗中他能得到屬于軍人的解脫。如果沒有一丁點以死亡來解脫的想法,他也不會沉淪在魔王的幻境中短暫一瞬。第七章的戰(zhàn)斗,這根本不是什么“不同立場的碰撞”或者“不問對錯的戰(zhàn)爭”,羅德島在這里甚至根本不足以站上對壘的另一方。這場戰(zhàn)斗不是兩方之間的,而是獨屬于愛國者一個人的,他生命盡頭的咆哮。之所以要戰(zhàn)斗,僅僅是因為愛國者想要戰(zhàn)斗,也是因為對愛國者來說,他不得不戰(zhàn)斗。他再找不到除戰(zhàn)斗以外的路了。他對戰(zhàn)的根本不是羅德島,而是他纏斗一生的命運。
????只有理解到這一層,才配得上能不羞愧地叫自己一聲“劇情黨”。否則,我們有什么底氣去向廣大玩家解讀劇情?否則,我們怎么給付出心血創(chuàng)作這些故事的創(chuàng)作者一個交代,怎么有資格談論愛國者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呢?
????愿所謂的“劇情黨”們早日認清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