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國魂——密茨凱維奇(2)第一稿
這高加索巨人本就是一侏儒,現(xiàn)在看來怎么如此嚴肅?
致安東尼·愛德華·奧迪涅茨
一八二五年二月末至三月初
?
一八二五年 俄國
? ? ? ??書接上回。話說密氏於一八二五年一月廿六日從彼得堡出發(fā),途徑一些城市,停留數(shù)日,二月五日身臨基輔城下。此行并非虛行:按密氏打算,他們將途徑基輔等城市,直抵敖德薩。事出有因——話說當時基輔乃南社及諸多波蘭秘密組織之基地。密氏希望在此有番邂逅。實際上,波蘭秘密組織與烏克蘭十二月黨人早有聯(lián)系。密氏之弟亞歷山大便于一八二二年第一個作為波蘭革命者與基輔方面建立聯(lián)系。同年年底,馬列夫斯基致信托馬斯·贊,要求“愛學(xué)社”派遣奧努弗雷·彼特拉什凱維奇前往基輔。一八二三年,密氏密友瓦列利昂·克拉辛斯基也曾于當?shù)嘏e辦交易會期間途徑此地。因此,密氏來俄國之前,肚中早做一番思想,有一番了解,并非遠路人蹚水——不知深淺。
? ? ? ? ?密氏抵基輔后,是否與當?shù)亟M織有過密切接觸,尚有待考證。但他在離開基輔前往敖德薩途中,曾在相識的波蘭貴族赫爾曼·霍沃文茨基莊園中住宿數(shù)周。其親戚普羅斯庫拉為霍沃文茨基鄰居,普羅斯庫拉一家都曾參加十二月黨人活動。密氏便曾拜訪他們。
? ? ? ? 密氏途徑葉利沙維特格拉德,在此會見了敖德薩軍屯長官維特將軍,他將任教的雷列戈中學(xué)歸這位長官管轄??僧斁S特讓他去雷赫列戈報道任職時,學(xué)校卻以滿員為由拒絕。原來沙皇得知密氏等人去了敖德薩后,又下令:
? ? ? ? “凡維爾諾大學(xué)流放學(xué)生,一律不準在敖德薩或俄國南省停留,只可在其他各省按意愿分配工作?!?/p>
? ? ? ? 如此一來,密氏不得不改換“意愿”,向莫斯科外交部檔案館提出申請,但又遭拒絕。最后他表示愿在莫斯科總督府工作,但這一任命遲遲沒有批下來,密氏于是在敖德薩待了整整十月有余。
? ? ?

? ? ? ?南國春景別之于北國風(fēng)光何至于此乎!隆隆雪橇銷聲匿跡,雪光亦隨列車深入而消逝于烏克蘭的土地。蒼茫雪原,取而代之者乃廣袤無垠、一望無際之大草地。兩站之間,相隔近三百俄里,除卻蒼穹大地,皆不可見者。在基輔省某村,密氏人生首次目睹了真正的懸崖峭壁。山巖層疊,曲徑通幽,實開密氏之眼光。倘若在夏日,亦可見清水、綠蔭、葡萄林及一應(yīng)可求者。此地香橙卻只賣三格羅什,葡萄干、無花果、扁桃、海棗等不計其數(shù)、物美價廉,當?shù)厝擞醒裕骸昂颂忆伨筒上懵罚u芬芳十里迎?!痹谥聭n郁的愛德華的信中,密氏感慨道:
這高加索巨人本就是一侏儒,現(xiàn)在看來怎么如此嚴肅?——我決定參觀高加索,但在我這兒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新東西,陰雨連綿,寒風(fēng)刺骨,像這樣的天氣我還真沒見過,到處都是泥濘地,我只好待在家里,好在夏天的四月將要來臨,但人們又害怕這里的酷暑。
致安東尼·愛德華·奧迪涅茨
一八二五年二月末至三月初
?

? ? ? ??游阿克曼,草原似海,車輿賽舟。風(fēng)濤起時,茱萸漫卷,山野燦爛,草低而牛羊見。黎明眺望,云霞爍金、曙光初露,第聶伯河之上,鶴群飛回、波光粼粼,此乃阿克曼之明燈。
? ? ? ? 游巴克奇薩萊,有殿宇林立,樓臺若云。涼臺前廳,曾供巴夏憩息;水池噴泉,似有哈內(nèi)姆之氣息。草木興旺,枯藤蔓延,爬蛇跳蜢,斑駁陸離,滿朝窯變;權(quán)勢也,愛情也,終不過曇花一現(xiàn)、過眼煙云,去日苦多矣。禱告聲息,信從會散,群星閃耀,落日金光,時有火光閃現(xiàn),猶如武士驅(qū)馬馳騁。
? ? ? ? 游巴達利,惟放縱韁繩,策馬飛奔。山谷森林峭壁退出視野,消隱如水流。繽紛世界,爛漫令人陶醉沉迷。駐馬萬花叢中,夜幕籠罩,萬籟俱寂,人馬皆疲,置身星?;êV?,神如以為大樽,而浮于江湖者,昔者烏克蘭所以遺也。
? ? ? ? 游基基內(nèi)斯山,雷霆震怒,神鬼行淵。海也天也,仙也峰也,皆不可見。洪波蕩漾,秋風(fēng)瑟瑟;海島渺茫,如癡如醉;山鳥游弋,似鬼似魔。仙山縹緲,峰回路轉(zhuǎn),云間有道,直通星河。
? ? ? ? 游巴瓦克瓦瓦城堡。滿目瘡痍,人間凋零,一派蒼涼景色。殘壁斷垣,衰章遺賦,略窺故事繁華——想當年,金戈鐵馬,刀光劍影;叱咤風(fēng)云,威名四海,直叫寇虜聞風(fēng)喪膽,四散奔逃。如今也?枯藤斷塔邊,葡萄卻如鎖,塵封兩不見。
? ? ? ? ?游阿尤達,但見波濤洶涌,虹斷目光,浪卷千層雪,一路留下珊瑚貝殼珍珠無數(shù)。晝夜交替,星球輪轉(zhuǎn);心亦如此,別無所求者。鴻儒出入,親朋往來,閑情雅致,亦棋亦琴——此皆得益于波人奧里查爾也。
? ? ? ??

? ? ? ??身處如此環(huán)境下,文思不如泉涌也難。在此期間,《猶疑》詩成,此詩之妙,輾轉(zhuǎn)反側(cè)、步步為營,如沐春風(fēng),許久未見也。 兼又反映密氏之大心情,遠勝我筆述,豈有不錄之理?
未見你時,我不悲傷,我不嘆息,
見到你時,我也不喪失理智,
可當我久久地沒有見到你,
我就會感到我有缺陷,想見到一個人。
我在懷念中捫心自問:
這究竟是友誼,還是愛情?
當你從我眼中消失之后,我并沒有立即想起你的容貌,
然而我卻不只一次地感到,
你的容貌永遠在我記憶之中。
這時候,我又捫心自問:
這究竟是友誼,還是愛情?
無限的痛苦使我無法思量,
可我在你面前卻不能訴說衷腸,
我毫無目的地不知走向哪里,
但每次卻又來到了你的門前,
這時候,我又捫心自問:
是什么把我引到了這里?友誼,還是愛情?
為了你的幸福,我愿舍棄一切,
為了你的安康,我愿意去地獄遭劫,
我的心不敢有別的奢望,一切都是為了你的幸福生活和安康。
?。∵@時我又自問:
這究竟是友誼,還是愛情?
每當你的纖手放在我掌上,
一種愛的溫馨便籠罩著我的身心,
像在漂浮才美麗的夢中結(jié)束了我的一生,
一次沉重的打擊卻又驚悟了我的心,
它大聲地問我:
這究竟是友誼,還是愛情?
當我為你創(chuàng)作這一首歌,
我的嘴并未受到詩神的指點,
我自己也不明白,多么奇怪,
哪來的靈感,如何配成音節(jié)?
最后,我記下了我的疑問:
是什么激動了我?友誼,還是愛情?
——《猶疑》
??
? ? ? ?此外還作《致D.D.悲歌》、《致D.D.》、《求婚》、《兩句話》、《談話》、《時間悲歌》等。《愛情十四行詩》亦成,此集堪與《克里米亞十四行詩》并稱雙璧。膾炙人口、應(yīng)接不暇,上承彼氏之筆鋒;下啟來者百年之風(fēng)氣。實乃彼德拉克以來歐陸第一奇人也,非密氏不能作之。現(xiàn)物色摘錄數(shù)篇如下:
只要一看見你,我便臉頰緋紅,
在陌生的眼里看見了熟悉的眼神。
你的臉蛋兒也紅得像漿果一樣,
如同早晨綻放的玫瑰花瓣。
?
只要聽見你歌唱,我便熱淚盈眶,
你的歌聲直透我的靈魂與胸膛。
仿佛天使在你的歌聲中顯現(xiàn),
或者是天堂敲響普救眾生的鐘聲。
啊,我親愛的!你不必羞于承認,
我的聲音、我的眼神也能使你激動,
縱使外人和命運都反對我們,我也毫不在意。
?
我必須遠離,我毫無希望地愛著,
在人世間,你嫁的是別個男人,
但上帝卻把你的心許配給了我。
——《致勞拉》
我自言自語,也和別人交談,
我呼吸急促,心在激烈跳動。
眼里冒火,臉色卻蒼白異常,
許多人關(guān)切地詢問我的健康,
?
或者在耳邊悄悄探問我的神智。
我整日肝腸痛斷。我躺在床上,
希望痛苦能得到片刻的緩解,
狂熱的心卻又使我產(chǎn)生種種幻象。
?
我跳躍、奔跑,在心中搜索詞句,
想對你的殘酷無情進行一番責(zé)備,
但想出的卻又千百次地遺忘。
?
可當我見到到你時,自己也不明白,
我怎么如此平靜,比巖石還要冷漠,
為了重新燃起激情,我只好一聲不響。
——《我自言自語......》
東方升起套戴著火紅云環(huán)的太陽,
西邊掛著蒼白憂郁的月亮,
朝霞把玫瑰花苞映得無比嬌美,
晨露將紫羅蘭壓得枝條低垂。
?
勞拉站在窗前,撫弄著金色發(fā)辮,
我跪在涼臺下面,心中無比惆悵。
“紫羅蘭、月亮還有我親愛的你,
為什么,”她說,“你們一早就如此憂傷?”
?
傍晚我再來時,又是另一番景象。
天上升起了皎潔而又明亮的月亮,
暮色也給紫羅蘭增添了勃勃生機,
?
我親愛的人兒,你又站在了窗前,
打扮更加華麗,眼里也充滿了歡樂,
我跪在你的窗下,依然像早晨一樣憂郁。
——《晨與暮》
早安!我不敢叫醒她,多么可愛的人,
她呃靈魂一半已經(jīng)飛往天堂般的仙境,
另一半則使她的臉容像仙女一樣嬌艷,
有如太陽一半在天堂,一半在彩虹中。
?
早安!她嘆了口氣,眼神炯炯有神。
早安!朝霞的亮光使她無法睜開雙眼,
肆無忌憚的蒼蠅在她的嘴邊飛來飛去。
早安!陽光照進窗內(nèi),我就在你身邊。
?
我?guī)硖鹈鄣脑绨?,但你嬌美的睡態(tài),
卻讓我失去了勇氣。我只是想要了解
你的心境是否平靜,身體是否健康?
?
早安!難道你不想讓我親吻你的手?
你叫我走我就走。這是你想要的衣衫,
快穿好起來。我再次向你道聲“早安!”
——《早安》
? ? ? ? 言歸正傳——密氏游畢,返回敖德薩,便接到通知,命其前往莫斯科總督府工作。密氏原計劃于華沙或維也納出版,如今只好于一八二五年十一月十二日攜詩稿趕往莫斯科,經(jīng)書刊稽查官檢后,交莫斯科大學(xué)印刷所付印,后來直到一八二六年底才終于出版。這是密氏的第三部詩集,前兩部《詩集》分別首版于一八二二年五月和一八二三年四月。
? ? ? ?此集一經(jīng)出版,如巨石投水,立即在波蘭國內(nèi)外引起軒然大波。在華沙也是眾說紛紜——這無非是浪漫派與偽古典派百年相爭中又一次大爆發(fā)。浪漫派理論家莫赫納茨基對《十四行詩集》褒揚備至,他在《波蘭報》上發(fā)表的《論密茨凱維奇十四行詩》一文中寫道:“亞當·密茨凱維奇在寫他自己。他把他對祖國土地的思念體現(xiàn)在他的詩作中,他寫出了南國大自然的美。《克里米亞十四行詩》可謂詩的新發(fā)現(xiàn)。這些作品是大自然現(xiàn)象和充滿激情的回憶所引起的詩歌想象的非凡成果?!@些十四行詩把我們帶到了克里米亞,它們所表現(xiàn)的詩的魅力使我們看到了一位創(chuàng)作的天才。這里雖沒有線條,也沒有色彩,但卻是一些活生生的圖畫,可以說是詩歌創(chuàng)作中最漂亮的勝利?!?/p>
? ? ? 偽古典派也自然一如既往地詆毀此集的價值。某偽古典詩人讀《克里米亞十四行詩》后,說:“怎么說呢?我只有聳聳肩膀地說,我們要去過伊斯坦布爾才能學(xué)會密茨凱維奇的語言。一旦我們學(xué)會了這種語言——也許能學(xué)會。那或可一讀,可現(xiàn)在,對于無法讀懂的東西,我們是無能為力的。……恰迪爾達赫跟土耳其叛賊和我們民族的詩歌有什么共通之處?”而有的偽古典派代表甚至詛咒《十四行詩集》,稱它為“病態(tài)的囈語”,是“波蘭現(xiàn)代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失敗”。
? ? ? 講到這里,其實不難看出,古來詩論自有不同,其中忿懣不平、發(fā)憤而出者,也不占少數(shù),好似兩異教徒狹路相逢,其結(jié)果不過兵戎相向、頭破血流。殿下言之:然則人神各不相同,志亦不一,豈能強媒硬保乎?杜甫曰:“爾曹身與名俱滅,不付江河萬古流?!鄙w此理也!
? ? ? 但不管如何,為期數(shù)月的敖德薩克里米亞之行總算走向尾聲。在此地度過的時光,真是美麗而動人,時隔多年,他還會再次想起——毫無疑問,此密氏人生命運數(shù)巔峰之一,如一生最失魂落魄之際沐浴一縷清風(fēng),誠乃“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既如此,下面將以密氏的一首小詩結(jié)束:
我怎會有不時宜的悲傷?我站在門前,
再次回到了這孤獨寂寞的房間,
好像是忘了什么?——我那迷茫的眼神
再次回來向這些友好的墻壁告別。
有多少個清晨和晚上,
耐心聆聽我毫無目的的嘆息。
我常在黃昏時呆坐在窗前,
望著窗外,但不知看見了什么。
當千篇一律的景致讓我無聊時,
我便站起,漫無目的地來回踱步,
孤獨的腳步聲在房間里回蕩,
我數(shù)起了鐘擺走動的嘀嗒聲,
或者是小甲蟲輕輕搧動翅膀,
發(fā)出細微的聲音,像是在敲打愛人的門。
早晨來臨,令人討厭的車夫已在等待,
快拾掇好家什,拿走這幾本書,
我們走吧!如同踏進不友好的門檻,
我就這樣離開,誰也不來祝一句一路順風(fēng)。
?
這又有什么關(guān)系?我離開這座城市,再也見不著
那些與我心性不通的居民,
我的離開不會給任何人帶來傷痛,
我也不想身后留下別人的任何一滴眼淚。
如同彩虹般萬紫千紅鮮花齊放的草場,
那細小柔弱的花朵在孤獨地飛翔,
從凋零的枯桿上飄落到遙遠的遠方。
即使他碰上了玫瑰和五月的花束,
他渴望休憩,用僵硬的手掌支撐著,
可狂風(fēng)又把他催趕到更遠的遠方。
于是我這個不為人知的外國人,
被帶到了這熙熙攘攘的廣場與街道,
每天都能邂逅一大群美貌的女人,
她們想認識我,為何?我可是個過客!
孩子們追趕著閃光的蝴蝶,
抓住了它,看了看便放飛了,讓它飛走吧!
讓我們飛走吧!翅膀幸運地保留到回來,
我們飛走吧,再也不會降低我們的高度!
?
我記得年輕時便離開我的故鄉(xiāng),
親愛的朋友和我可愛的姑娘。
我離開了,我看見了,在樹木中間,
我聽見了說話聲,看見揮動的手絹。
我哭了,美好的哭泣,在激情的歲月。
可我今天為何要哭,一個冷漠的老人?
年輕人會死得輕松,他還不了解世界,
他想活在妻子,朋友和兄弟們的心里。
老年人的生活已然褪去假象的外衣,
再也不會相信人間和超自然的奇跡。
他知道他完全到了躺進墳?zāi)沟哪昙o......
他悲傷,他要離開這座陌生的城市。
上車吧,誰也不會在途中攔下這馬車,
沒有人來送行,哪怕是用眼神,
沒有人回到家時臉上還掛滿淚珠,
驛車的鈴聲響了,宣告我的出發(fā)上路。
——《離開之日的沉思》
? ? ? ?
? ? ? ??記事:那年冬天,沙皇亞歷山大來到亞速海小鎮(zhèn)塔甘羅格療養(yǎng),希冀此地氣候能助于改善妻子的身體狀況。然而他卻很快染上重病,并于十一月十九日駕崩。
? ? ??亞歷山大之溘逝,令俄國上下驚慌失措、動蕩不安,如此良機,數(shù)十年難一遇,是時候迎來沉重一擊了!彼時,彼得堡街頭將會血流成河、尸橫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