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強制專注力 帶偏了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在做家庭干預的過程中,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做運動類的項目,也在視頻里有過展示。
運動不僅本身就是很好的項目,可以鍛煉孩子的各項能力(平衡、大運動、肌肉、耐挫、專注力等),在這個過程中,還能穿插入各種譜系專有的干預元素,如高密度的聽指令,眼神交流,輪流,強制專注力(老詹理念)等等。
并且強度較高的運動,對于多動也有很好的改善(很大比例的ASD兒童都共患ADHD)。
但是,運動只是一種形式,我們需要通過形式看本質,針對性的給孩子做他最需要提升的東西。
同樣是拋接球,目的不同,做的細節(jié)就會不同。經??吹胶芏嗉议L朋友在交流的過程中,喜歡看別人做什么就跟著做什么,而別人為什么做,想提升孩子哪個方面,細節(jié)是什么,如何把不同的各種項目串聯(lián)在一起做成系統(tǒng)的教學,卻不太清楚。有時候照貓畫虎并不是好的現(xiàn)象。
也許別人做不同顏色的套圈運動,僅僅是通過運動的形式來執(zhí)行幾步指令,以及泛化顏色,也許有很多也許,并不是孩子拿著球拍,拿個圈套,就一定是所謂的強制專注力。(強制專注力我個人是認可的,并在項目中也有大量的融入)
譜系障礙是一組非常復雜的疾病,他影響到孩子的方方面面,包括不限于執(zhí)行功能障礙,社交障礙,注意力缺陷,興趣的狹隘,情緒障礙,睡眠障礙,等等方方面面。所以運動也只是諸多項目中的一個形式而已。
不可否認,運動是非常重要的,在運動的過程中,針對性穿插孩子需要提升的能力也是更有效率的,但運動并不能系統(tǒng)性地提升孩子的認知,單純的強制專注力也不能給孩子的社交版塊加分,不能讓孩子能夠精熟各種物品的功特類,不能拓展孩子的語言結構,更不可能解決譜系的核心障礙。
所以,該做運動的時候針對性的做,該按照vb系統(tǒng)性給孩子提升能力,精熟技能的課題也一定要同步,干預是一個長期、系統(tǒng)的過程,需要各種方法科學結合,有的放矢才能最大可能性讓孩子進步。
寫這些是因為無論是群也好,還是社交平臺也好,大量看到有對強制專注力的討論和應用,但很多人其實都跑偏了。理念和方法是好的,無論是專注力也好,還是與人的共同關注也好,都是需要大量練習的。但這些,都只是學習的先備技能,具備了先備技能,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而不要用每天不停地拍球代替了學習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