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30隊】邁阿密馬林魚 分崩離析從頭再來

馬林魚隊短短25年歷史僅進過2次季后賽,但2次都以外卡身份奪下了最后的世界大賽冠軍。近年來在斯坦頓(Giancarlo Stanton)、耶利奇(Christian Yelich)、奧祖納(Marcell Ozuna)和費爾南德斯(Jose Fernandez)等年輕球員的率領下,球隊距離重返季后賽越來越近,但年輕王牌的突然離世成了球隊解體的導火索,休賽期三大主力外野和戈登(Dee Gordon)紛紛被交易,投手群孱弱、農(nóng)場青黃不接讓球隊分崩離析,從頭再來的邁阿密馬林魚想要有競爭力恐怕還得再等上五年。

進季后賽必奪世界大賽冠軍的馬林魚
羅里亞跑路留下爛攤 基特已成眾矢之的
2002年接手佛羅里達馬林魚,2003年就拿下世界大賽冠軍,2012年搬入新球場改名邁阿密馬林魚,2017年甩賣球隊凈賺超過10億美元,羅里亞(Jeffrey Loria)在馬林魚球迷心中猶如天使和惡魔的化身。新老板謝爾曼(Bruce Sherman)在接手球隊前就確認了紐約揚基傳奇隊長基特(Derek Jeter)進入管理層,而基特接手后就宣布球隊將縮減薪資至9000萬美元,幾乎所有的交易對象都把住馬林魚命門拼命壓價,而一系列的交易讓球迷直呼大虧,此外裁撤工作人員以及想要移除標志性建筑等措施也表明了縮減開支的決心。作為小股東基特的任何舉動無疑都是老板授意,不過賽季還未開始他卻已經(jīng)成了眾矢之的。

球員時代無比成功的基特會成為馬林魚的救世主嗎?
打線火力全無 年輕球員難挑大梁
上賽季馬林魚在斯坦頓的率領下,打擊率、上壘率、攻擊指數(shù)和得分都排在國聯(lián)前列,但休賽期球隊的交易讓打線分崩離析。捕手瑞歐姆托(J.T. Realmuto)也多次表明態(tài)度希望被球隊交易,而博爾(Justin Bour)和從揚基交易來的卡斯特羅(Starlin Castro)恐怕是球隊唯二能夠依仗的打者了。上賽季里德爾(JT Riddle)、安德森(Brian Anderson)兩位年輕內(nèi)野手已經(jīng)登上大聯(lián)盟舞臺,加上交易得到的布里森(Lewis Brinson)和西拉(Magneuris Sierra),新賽季馬林魚陣中會有很多年輕打者,不過想要依賴他們挑起大梁恐非易事。

捕手瑞歐姆托是交易市場上相當搶手的球員
先發(fā)輪值孱弱不堪 牛棚動蕩即將換血
2017賽季馬林魚只有2位投手優(yōu)質先發(fā)超過10次,而尤雷尼亞(Jose Urena)和斯坦利(Dan Straily)也順利地成為了球隊新賽季頭兩號先發(fā)。不過剩余的輪值人選到目前還未確認,總教練馬汀利(Don Mattingly)手中確實是捉襟見肘,如果說康利(Adam Conley)還有過成功大聯(lián)盟賽季的話,那尼克力諾(Justin Nicolino)、皮特斯(Dillon Peters)和奧格雷迪(Chris O'Grady)都還是需要大聯(lián)盟磨練,此外陳偉殷因傷何時回歸也未可知,未來3年他還有5200萬美元需要支付呢。

尤雷尼亞將是邁阿密馬林魚2018賽季開幕戰(zhàn)先發(fā)投手
馬林魚的牛棚看上去實力不錯,巴勒克拉夫(Kyle Barraclough)和齊格勒(Brad Ziegler)應該是球隊8、9局人選,此外斯特肯里德(Drew Steckenrider)、加西亞(Jarlin Garcia)一左一右會是牛棚重要組成部分,但和先發(fā)輪值一樣保送一直是球隊的問題,全聯(lián)盟倒數(shù)的三振保送比經(jīng)常讓球隊白白送分,在先發(fā)整體實力不濟的情況下,馬汀利的調(diào)度和牛棚的表現(xiàn)也會決定球隊不少場次的勝負。

巴勒克拉夫很可能在新賽季正式成為馬林魚的終結者
農(nóng)場貧瘠或有亮點 一投一打新賽季有驚喜
馬林魚農(nóng)場近年來可謂悲情不斷,球隊首輪秀不是被交易就是受傷賽報,好不容易培養(yǎng)的費爾南德斯還因意外離世。休賽期的交易并沒有讓球隊得到最頂尖的新秀,但阿爾坎德拉(Sandy Alcantara)和布里森(Lewis Brinson)這一投一打新賽季應該會在大聯(lián)盟站穩(wěn)腳跟。此外22歲的哈里森(Monte Harrison)新賽季應該會從2A起步,去年小聯(lián)盟轟出21發(fā)全壘打的他有潛力成為馬林魚未來外野手的人選。

劉易斯-布里森是馬林魚農(nóng)場最好的球員
在分區(qū)對手日益強大的情況下,邁阿密馬林魚未來2-3年內(nèi)恐怕都將是任人宰割,2018賽季戰(zhàn)績預測60勝102負,國聯(lián)東區(qū)墊底。